号脉朋友圈 把控快乐心
2018-10-12宁檬丝
宁檬丝
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不可或缺的是,发朋友圈(社交媒体)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从一个人朋友圈的足迹,心理学家就能看出这个人基本的心理状态。你想试试吗?
照片的诉说
美国心理学家对流行于全球的几大社交媒体进行了统计,对上面发布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包括表情符号、标签、引文、照片等,然后就像医生号脉一样,从中确实能看出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比如照片的色系,在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上,研究人员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他们所分享照片的颜色,会包含更多的蓝、灰和深色系,并且出现人脸的次数会更少;更喜欢将彩色照片转换成黑白,或加上黑白滤镜而发布出来;被喜爱(点赞)的次数减少,但被评论的次数却增加。
所以通过这些特征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最后诊断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4万多名用户里,70%患有抑郁症。
文字的诉说
除了照片,心情文字、事件描述在社交媒体中也占据大量篇幅。传统的精神病诊断中,语言一直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比如东拉西扯、不连贯的话语增多,第一人称单数与抑郁代词的使用增多,往往都预示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倾向。
抑郁症倾向的信息,一般包括消极词汇的使用增加,如“不”“从不”“监狱”“谋杀”等,同时还伴随有积极词汇的使用减少,如“快乐”“海滩”“风景”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员从近28万条推文中提取出更多诸如此类的信息,包括情绪、背景之类,最终通过建立计算模型诊断出抑郁症用户。结果准确率很高,在每10位预测中有9位是正确的。
早期预警系统
除了抑郁症,综合图片与文字,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利用机器学习而进行的智能分析,研究人员还从中成功追踪并预测了一次流感的爆发。这为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自杀,提供了一种解决前景,即从社交媒体数据中,像预测抑郁症一样去预测自杀想法、倾向,乃至行为。
如果成功,这将标志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转向。也因此在心理学家眼里,如今活跃的网络社交媒体实际上成为了(个体)心理疾病的一种早期预警系统。
研究人员所预警的第一件事,就是青少年群体的不快乐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对美国100万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跟他们的抑郁情绪、不快乐呈正比,比如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的青少年,与那些上网不到1小时的相比,有两倍的不快乐。
但根本不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并不是最快乐的,真正最快乐的人是那些适當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他们通常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
古语“过犹不及”就明确表明,过和不及都不好,只有适度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想要更多快乐,就用手机处理完必要之事,然后放下它去做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