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模式及效益分析
2018-10-12游茂林汪俊杰
游茂林 汪俊杰
摘要:基于湖北省漂流景区的调查数据发现,漂流旅游资源开发以民资和国资为主,外资较少,这些资金通过多元合作开发了70多家漂流景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首期平均投资额已经从2000年前的403.75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 989万元,但投资增长已经放缓,翻倍增长已成过去时。投资的来源行业主要是投资业、旅游业和政府。从投产的漂流景区收入看,来自政府和旅游业的资金以及千万级以上的大额投资开发的漂流景区整体经营情况较好。因此,研究建议后续漂流旅游资源开发应重视对整体旅游资源的考察,引入政府和旅游业资金,不允许建造低额、小型漂流景区。
关键词:漂流;投资模式;收益;资金来源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7-014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7.035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drifting scenic spots of Hubei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rifting tourism resources was mainly developed by the private and state capitals but little by foreign capital. With these funds more than 70 drifting scenic spots have been develop by multi-cooperation, and the investment scale was continually expanding. The average amount of investment in the first phase have grown from 4.037 5 million yuan before 2000 to 29.89 million yuan at present. But the growth of investment have slowed, and the era of double growth have become the past tense. The investment fund was mainly from investment business, tourism and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income of operating drifting scenic spots, the spots in good business situation were always inves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ourism, or big investments as more than 10 million yuan.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drifting tourism resourc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vestigation of the overall tourism resources, introduce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ourism, and sto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low drifting scenic spots.
Key words: drifting; investment model; income; sources of fund
漂流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夏季旅游的重要选项,不断增长的漂流需求也刺激着全国各地漂流旅游资源开发,截至2010年11月24日,全国共有610处漂流景区[1]。近年来,中国漂流景区开始进入洗牌阶段,既有新的漂流景区入市,也有漂流景区关张。基于媒体报道的相关信息可见,投资模式可能对漂流景区的经营效益产生影响,例如黔东南州的黄平野洞河漂流曾因经营不善关停,后来县委、县政府将景区收回,帮助景区起死回生[2]。不同资金入市漂流行业,所蕴含的经营导向、附属支持条件、实力等存在差异,会从根本上影响漂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漂流景区的生存。为了保证漂流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和漂流旅游资源有效利用,本研究对湖北省70多家漂流景区的投资模式进行调查,考察投资模式对漂流景区经营效益的影响。
1 湖北省漂流旅游发展情况
湖北省漂流旅游最早开始于1987年神农架神农溪的木舟漂流项目。2000年以前,漂流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两地,共兴建漂流景区6家。随后,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向南发展,每年都有漂流景区建成投产,尤其是2008—2011年,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进入高峰期,4年投产31家漂流景区。现在湖北省境内除了潜江、天门、孝感、鄂州、仙桃,其他二级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均建有漂流景区。截至2014年,全省总共建成漂流景区72家(包括建成后废弃的漂流景区),约占全国总量的10%,而且形成了宜昌市(15家)和黄冈市(21家)两个漂流大户。漂流旅游为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做出了贡献,例如2012年5—7月罗田全县漂流景区实现门票收入 9 000多万元和旅游服务业收入3 000多万元[3]。
近年来,湖北省漂流景区出现了洗牌迹象:①一边新建、一边退市的“围城效应”,例如黄梅县玫瑰谷漂流2014年建成投产,同期英山县五洲洞穴漂流和蕲春县南天河漂流关门歇业;②营收失衡严重,例如2013年黄冈市15家漂流景区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门票总收入不足3 000万元,而宜昌市兴山县朝天吼漂流和秭归县九畹溪漂流2013年接待游客均达到16万人次,门票总收入分别为3 100万和 2 700万元[4]。
2 漂流资源开发的投资来源
有据可查的58家漂流景区开发资金来源包括:民营企业开发24家、国有企业开发11家、地方政府开发11家、自然人开发8家、国有控股企业开发5家、港台企业开发3家(图1),呈现以下特点:①民资为主、国资其次、外资较少的特征;②企业、政府、个体、外资均发生了投资行为;③国有资金(27家)在漂流旅游资源开发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3 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方式
调查发现,32家漂流景区由独资开发,包括台资独资开发1家、民企独资开发12家、国企独资开发7家,国有控股企业独资开发3家、地方政府独资开发5家、自然人独资开发4家;另外26家漂流景区通过20多种合资方式予以开发(表1)。资金在寻求开发漂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实现了多元合作,这可能是湖北省漂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证。
4 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规模
目前能够查证的37家漂流景区的投资规模中,首期投资额最低15万元(襄阳市鱼泉河漂流),最高1亿元(随州市西游记漂流),其中100万元及以下项目3家,100万~500万元的项目9家,500萬~ 1 000万元的项目5家,1 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20家(表2),这表明千万级以上的漂流景区是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流,可以保证湖北省漂流主体市场良好的服务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平均而言,2000年及以前投资一家漂流景区(以下均指首期投资)大约需要400万元、2001—2005年大约需要1 000万元、2006—2010年大约需要2 673万元、2011—2013年大约需要2 989万元(表3)。2011年以前投资规模增长快速,除了物价上涨原因,可能主要缘于漂流景区开发已经从“用资源”向“做资源”的方向转型,需要花费巨资开发配套旅游资源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朝天吼漂流改造高岚昭君故里风景区;随州西游记漂流附带开发了玉龙温泉度假区。综合而言,投资规模城乡冲高企稳的态势,虽然投资额度较高(例如2014年投产运营的新建漂流景区的投资规模基本控制在5 000万元以内),但投资增长率明显降低,已经度过翻倍或大幅增资的时期。
5 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来源行业
有据可查的60家漂流景区的投资来源行业包括:投资行业25家、旅游业23家(4家旅行社)、商贸行业3家、房地产2家、设备制造业3家(2家漂流设备制造和1家金属材料加工与销售)、供水企业1家、科教企业1家和策划企业1家,还有12家投资来源于政府资金。由此可见,投资业、旅游业和政府是湖北省漂流资源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表4)。尽管湖北省漂流旅游景区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股权变更,例如荆门市温峡漂流受东星国际旅游公司破产的影响,转为政府经营;鱼泉河漂流由政府独资转为襄阳市金力策划公司买断经营;兴发集团、兴山天星供电公司和水月寺镇共同投资开发的朝天吼漂流转为兴发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兴山县高岚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中青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等,但是整体资方结构比较稳定。
6 投资模式对漂流景区经营效益的影响
调查获取12家投入产出信息比较全面的漂流景区,分析发现:①国资开发的漂流景区(如九畹溪漂流、朝天吼漂流)经营状况较好,而个体投资的漂流景区(如仙人河漂流、盘龙河漂流)经营状况较差;②旅游行业投资开发的漂流景区(如九畹溪漂流、进士河漂流、大洪山漂流、火焰山漂流、对天河漂流)经营状况较好;③千万级以上投资规模才能保证漂流景区拥有一定较好的客流量。
漂流旅游的季节性很强,湖北省漂流景区的主要营业时间是6—9月份,受降雨、农业灌溉等因素的影响,有效营业时间被压缩。湖北省某经营效益较好的漂流景区负责人指出,该景区投资千万元以上,按年接待游客6万人、人均门票收入135元计算,年收入约800万元。除去水费85万元、宣传费60万元、员工工资170万元,再扣去上下游用地租金约20万元,所属景区抽成人均16元,以及税收、保险等其他支出,漂流点一年到手能有200万元纯利,乐观估计5年可以收回成本[5]。
游客就是旅游景区的收入写照,所以漂流游客的数量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漂流景区的收益(表5)。从首期投资规模和设计最大接客量看,大型漂流景区(设计最大接客量不低于5 000人/d)每天实际接客1 000人以上,按这类漂流景区给予旅行社的优惠票价基本在150元/人核算,每天毛收入不低于15万元(包括拍照、寄存、食宿、停车、售物等),而小型漂流景区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客源少、门票价格低、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生存,例如南天河漂流2015年停业,仙人河漂流在2017年也停漂。
此外,调查发现部分漂流景区不断追加投资,以漂流为特色对周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例如毕昇大峡谷漂流、大洪山漂流和朝天吼漂流,追加投资额远超首期投资力度(表6),因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收益。这三家漂流景区有两个共同特点:①资金主要来源于旅游行业;②首期投资超千万。这说明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同行评估,来自旅游业的大额投资意味着漂流景区具备优质的开发潜力。
7 小结
湖北省漂流旅游业开发是中国漂流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湖北省漂流旅游的投资经验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6]。综上所述,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特征包括:①民资和国资是投资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主力军,资金背景主要是投资业、旅游业和政府,它们多元合作积极推进湖北省漂流景区建设;②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早期的400多万元增长到2 989万元,这意味着漂流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逐步加强;③国资和旅游行业的支持对漂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益,因为国资背景雄厚,能够依托漂流开发利用周边旅游资源,而旅游行业的资金可以专业化评估漂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并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游客保障;④怀揣多种旅游需求的游客较多,漂流只是旅程的一部分,而且漂流旅游的季节性较强,围绕漂流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才能保证良好的客流量,但这样的漂流旅游资源开发不仅首期投资规模较大,还需要准备高额的追加投资,所以漂流旅游开始进入“高投入高回报”的发展阶段,低额、小型漂流景区几乎丧失生存条件。因此,漂流旅游资源开发不能仅看“能不能漂”,更要考察“能不能游”,开发之前需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争取投资行业、政府、旅游行业的资金支持,利用这类资金的市场嗅觉判断漂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并为后续运营和追加投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 华,付 磊,明庆忠.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5):461-463.
[2] 罗 茜.黔东南五大漂流景点目前有两家处于“关门”状态[N].贵州都市报,2017-08-16(A08).
[3] 张朝珍.两月“漂”出1个亿:漂流成为罗田旅游新亮点[N].湖北日报,2012-08-10(6).
[4] 柯利华.两家漂流景点关门歇业,15家门票收入不抵一个“朝天吼”:“漂流第一市”黄冈如何走出尴尬?[N].楚天时报,2014-07-05(A03).
[5] 乔 奇.湖北漂流赚钱时间15天放9个月假安全问题无人管[N].楚天金报,2012-08-12(6).
[6] 游茂林.湖北省漂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