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8-10-12董华芳任海许延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葡萄

董华芳 任海 许延波

摘要:葡萄(Vitis vinifera L.)萌芽前用主要成分为单氰胺的破眠剂涂抹葡萄品种红提、巨峰和红光结果母枝,研究单氰胺对葡萄物候期、发芽数、结果位、节间长、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破眠剂单氰胺药液涂抹葡萄结果母枝的每个芽眼,物候期都提前了,萌芽率明显提高,结果位、节间长、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影响不同。

关键词:破眠剂;单氰胺;葡萄(Vitis vinifera L.);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7-005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7.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canes of three grape(Vitis vinifera L.) varities including grape red, large peak, the red were daubed broken sleep agent with main ingredients of single melamine before spring budding, the effects of single melamine on grapes phenology period, the number of germination, the result position, internode length, leaf length, leaf wid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every bud eye of the grape canes were daubed broken sleep agent, the phenological period of three grape varities brought forward,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had obvious increase, there were different effects among different grape varieties on the result positioninternode length, leaf length, leaf wid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Key words: broken sleep agent; single melamine; grape(Vitis vinifera L.); agronomic trait

葡萄(Vitis vinifera L.)属于葡萄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五大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葡萄营养丰富,结果早、产量高、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产业化程度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3]。四川西昌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年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空气干燥,沙石土壤透气性好等,具有葡萄生长的诸多有利因素[4]。但葡萄的种植中遇到的难题是一些品种的萌芽率低,生长势弱,出芽不整齐,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葡萄冬芽休眠不足、不同品种的特性以及积温有关。多数农户采用常规的栽培方法,葡萄萌芽較迟,农艺性状相对较差,葡萄成熟上市时间推迟,市场竞争力不够强。近几年,国内外利用外源调节剂进行葡萄催芽,在提早果粒成熟期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10]。这些化学试剂能够弥补栽培果树的休眠,使冬芽提前萌芽、生长而进入下一个生长季,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

在葡萄种植上打破休眠常用的破眠剂是单氰胺,单氰胺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以有效刺激葡萄的活性物质,从而加速葡萄基础物质的生成。单氰胺处理能够提高葡萄的萌芽率,改善农艺性状,促进果实提早成熟。目前,在西昌地区使用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为探讨破眠剂单氰胺对不同品种葡萄的催芽效果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特进行了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西昌市西宁镇一大棚内长势基本一致的红提、巨峰和红光3个品种的葡萄树,葡萄树棚架栽培,“Y”字树形,单行种植,行距2.5 m,株距0.8 m,选取茎粗1.5 cm以上的葡萄结果枝作为试验对象。

葡萄外源调节剂由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单氰胺。试验需要的工具有毛刷、卷尺、叶绿素仪(北京卓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SPAD502)。

1.2 试验方法

2014年2月1日至7月10日在西昌市西宁镇高堆村一组一葡萄园进行试验处理。春季萌芽前用毛刷蘸取浓度为50%的单氰胺液充分涂湿各结果母枝的每个芽眼,以涂清水的作对照,每个处理不低于50株葡萄树。药液和清水涂芽后, 及时灌水保湿,处理和对照管理一致。一周后观察和记录各处理、各个葡萄品种的萌芽期、开花期、果实着色期、果实成熟期,3月8日记录萌芽情况,坐果后测量和记录各处理的结果位、节间长、叶长、叶宽及叶绿素含量。

药液涂芽后观察葡萄的萌芽情况,统计每个处理的萌芽数,计算萌芽率。每个处理随机取5株,每株选3个单枝结果位下方那一节的长度,测定节间长。每株选3个单枝上的最大叶片,用卷尺测量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每株选3个单枝,随机选取3片叶子上的3个点测叶绿素SPAD值。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分析,萌芽率=萌芽数/调查数×100%;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用破眠剂单氰胺涂抹芽眼,其萌芽期比对照提前了3~7 d,开花期比对照提前了2~4 d,着色期比对照提早4~8 d,成熟期比对照提早4~8 d,不同品种葡萄的物候期有差异(表1)。

2.2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萌芽率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用破眠剂单氰胺涂抹芽眼,均能有效地打破其休眠,使冬芽提前萌芽,提高葡萄的萌芽率,3个葡萄品种的萌芽率都高于对照。其中红光、巨峰的萌芽率较高,达到90%以上;红提的萌芽率相对前两者较低,达到80%以上(表2)。

2.3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结果位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后的红提在结果位上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后的巨峰在结果位上高于对照,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红光的结果位有一定的提升,与对照差异显著(表3)。

2.4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节间长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红提和红光在节间长上低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巨峰在节间长上优于对照,但两者差异也不显著(表4)。

2.5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叶长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红提、巨峰和红光在叶长上都低于对照,3个葡萄品种涂抹破眠剂单氰胺后叶长均与各自对照差异不显著(表5)。

2.6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叶宽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红提和红光在叶宽上都低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巨峰在叶宽上低于对照,两者差异显著(表6)。

2.7 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供试的3个葡萄品种,使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后的红提在叶绿素含量上高于对照,两者间叶绿素SPAD值差异显著;红光在叶绿素含量上低于对照,两者叶绿素SPAD值差异显著;而巨峰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使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巨峰在叶绿素含量上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7)。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采用以主要成分为单氰胺的破眠剂涂抹葡萄的结果母枝,通过其性状指标的变化,来研究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以单氰胺为主要成分的破眠剂涂抹红提、巨峰和红光结果母枝上的芽眼,萌芽时间均比对照提前,开花期普遍缩短,着色期提前,成熟期均提早。说明破眠剂单氰胺能提早葡萄的物候期,有利于葡萄的提早成熟。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不同品种葡萄萌芽率差异较大,红光和巨峰的萌芽率较高,红提的萌芽率相对较低,但其萌芽率都明显高于对照。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的催芽效果较好,整齐度较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13]。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结果位的影响在不同的品种上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红提和巨峰在结果位上与对照没有呈现出显著变化,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红提和巨峰的结果位无影响;而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红光在结果位上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红光的结果位有增长的效果。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不同品种葡萄在节间长和叶长上与对照都没有呈现出显著变化,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的节间长和叶长无太大影响。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红提和红光在叶宽上与对照没有呈现出显著变化,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两者的叶宽无影响;而破眠剂单氰胺处理的巨峰在叶宽上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巨峰的叶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破眠剂单氰胺总体上可有效增加红提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显著提高了红提的叶绿素含量,对巨峰的叶绿素含量无太大影响,对红光的叶绿素含量有抑制作用。

试验过程中种植面积大,很可能有个别芽眼被漏涂或不完全被药液覆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试验效果。不同葡萄品种各处理效果表现不一致,可能是因为不同品种对气候条件、土壤、肥料的适应性和要求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此次试验只采用浓度为50%的破眠剂单氰胺,没有涉及其他浓度,也许不同浓度的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性状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试验只能片面地说明破眠剂单氰胺对葡萄的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如需更精确的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捍中,刘凤之.葡萄优质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 贺 痰,盂 眧,罗国光,等.葡萄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 严大义.葡萄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國农业出版社,1989.

[4] 仰 协,张 旭.凉山经济地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孙瑞红,李爱华,张仁军,等.几种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使用技术[J].落叶果树,2007(2):47-49.

[6]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 王海波,程存刚,王孝娣,等.打破落叶果树芽休眠的措施[J].中国果树,2007(2):9-83.

[8] 许桂春,黄江流,彭宏祥,等.“破眠3号”促进一年两熟葡萄结果母枝萌芽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08-9510.

[9] 李锦珍.单氰胺、蒜汁打破巨峰葡萄休眠、早萌芽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6.

[10] 曹慕明,白先进,李扬瑞,等.石灰氮在巨峰葡萄二季生产中的催芽效应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456-458.

[11] 白先进,朱建华,彭宏祥,等.外源物质促进桂南巨峰结果母枝萌芽试验[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5):28-29.

[12] 胡永全,朱振林,胡 青,等.石灰氮及其衍生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3] 卓小能,林伯年,沈德绪,等.打破巨峰葡萄种子休眠及实生苗阶段发育中内源激素的研究[J].果树种子,1995,12(2):79-83.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葡萄
葡萄冬季还能挂树上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葡萄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