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品种云7交配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18-10-12王永红朱红玉张仕花
王永红 朱红玉 张仕花
摘要 针对蚕品种云7交配困难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找出了造成交配困难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蚕品种云7的交配能力。
关键词 蚕品种云7;交配;困难;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21-03
在蒙自市草坝镇繁育的云7蚕品种,不论在原种和杂交種的各级交配中都表现出交配困难,产生大量的不受精卵,严重影响蚕种品质,给蚕种的生产和销售带来负面的影响。经过多年的调查、试验和分析,发现在交配环境和技术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通过采取适宜的解决措施,即可有效提高交配力。
1 交配困难的原因
1.1 交配时气候环境不适宜
1.1.1 温度。温度调节不合理、不及时或无效,草坝气温高,在大蚕期、蛹期和蛾期经常受到高温的影响,特别是交配时遇到30 ℃以上的高温,容易导致散对,产卵量减少,不受精卵率增高。
1.1.2 湿度。草坝地处内陆,周边无湖、海,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湿度低,空气干燥。特别是春、秋2季,空气相对湿度不足70%,不仅使蛹羽化困难,而且已羽化的蚕蛾中,也有许多是不交尾蛾;由于过于干燥,能正常交配的蛾子在交配过程中也易发生散对。
1.1.3 空气及光线等环境因素。在蛹期,由于强光刺激、振动、环境干燥、轻微农药中毒等因素引发旋蛹。大量蛹发生旋动,会导致受伤出血,轻则消耗体力,引起交配困难;重则缩尾死亡,给生产造成损失。在蛾期交配时,由于正值30 ℃以上的高温天气,空气过于干燥,风吹、空气不清新、振动、强光刺激等因素易发生散对,造成交配困难。
1.2 技术处理不到位
1.2.1 桑叶质量差,蚕体体质不够强健。由于桑园管理水平低下,肥料元素搭配不合理,造成桑叶营养差。养蚕消毒防病不严,饲养管理粗放,造成蚕体不够强健,降低交配体能。
1.2.2 发蛾调节不合理。云7本身是一个不耐冷藏的蚕品种,经过冷藏的蛾子,往往易出现交配力下降,产生大量的不受精卵。调查发现,发蛾调节严重不足,没有达到同日、等量发蛾,没有做到每天都有新鲜雄蛾交配而进行蛾子冷藏,其原因如下。首先是只注重出库催青日差的调节,而忽视了分日出库催青调节,同日出库催青的后果造成了对交品种的雌、雄蛾发蛾数失衡,导致没有新鲜雄蛾交配而冷藏;其次是蚕期发蛾调节没有得到高度重视,2个对交品种在蚕期没有进行有效调节,造成蚕期发育开差较大,给种茧期发蛾调节带来困难;再次是种茧期发蛾调节严重不当,原本2个对交品种在上簇时就有较大的开差,调节工作困难,再加上不注意雄蛾的提头留尾工作,不论发育快慢,只统一将所有雄蛹进行加温发蛾,导致大量雄蛾无雌蛾交配而进行冷藏,待雌蛾大量出现时又无当日新鲜雄蛾交配,严重影响交配力,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失。
1.2.3 缩尾蛹发生偏多。上簇虽然选用塑料折簇,但采茧过晚(有的在上簇后7 d进行,主要因劳动力不足而推迟),采后摊茧不及时或不平,没有使直营茧或斜营茧全部变成横营茧,产生大量的缩尾蛹,不但给鉴蛹工作带来困难,还造成蛾子交配能力差。
1.2.4 交配过程中的技术处理不当。捉蛾时间过早,蛾翅还未充分干燥和展开就捉蛾进行交配,此时多数雌蛾还没有交配意愿,但少量过于早熟的雌蛾由于分泌雌激素而引诱雄蛾(一般雄蛾较雌蛾早发),造成过分活跃而导致体力过度消耗。雌蛾在成熟前会排泄少量尿液才进行交配,若未排尿而强行交配的也易散对,特别是大量的未成熟蚕蛾集中在有限的蚕箔内,因大量排泄尿液而污染蛾体,造成交配困难;交配箔内投蛾过密,理对不及时,造成互相干扰而散对;交配时间过长,过度强调长交而造成雄蛾再交或二交困难;拆对方法不当,造成雌雄蛾生殖器受损,给雌蛾产卵和雄蛾再次交配带来困难。
1.2.5 蚕蛾管理(冷藏)不合理。由于发蛾调节不合理或发蛾调节失败不得以进行冷藏时,冷藏温度过高或过低及时间过长,造成雌蛾成熟产卵或交配产卵机能受到抑制而产生大量不受精卵,雄蛾过于活跃,将使体力消耗,活力降低,影响产配,从而降低蚕种品质;冷藏时盛放蛾子数量过密,造成蛾子互相挤压,损伤蛾体,严重影响交配和产卵。
1.2.6 蚕种选(繁)育工作不够严谨。在系统分离育种时选配方式不当造成生殖力下降;在各级蚕种选育过程中,“五选”工作不够严格和准确,使蚕品种种性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持,又不注重交配性的培养和提高,最终造成交配困难,严重时还造成蚕品种严重退化。
2 解决措施
各蚕品种的交配性能不同,有些交配性能好的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粗放处理也能取得很好的交配效果。但云7品种则不同,其对环境条件要求高,只有做好细微的技术处理,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才能有效提高交配力。
2.1 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
2.1.1 温度调节。一般认为种茧期的保护温度应以24 ℃为标准,23~25 ℃为适宜,21~27 ℃为发蛾调节的安全温度范围。交配室最适温度为24 ℃,严防30 ℃以上高温交配。采种期间,如遇高温天气,则雌、雄蛹室宜早感光,早交配。为避免日中高温时交配,蚕蛹室可在3:00左右开灯感光,促使早出蛾而提早交配。
2.1.2 湿度调节。种茧保护中的湿度以60%~90%为安全湿度范围,70%~85%为适湿范围,75%~80%为中心。特别是复眼着色至羽化的后期,保持适当的湿度极为重要,湿度过重,病原微生物易繁殖;湿度过干,发生羽化困难和不交尾蛾增多,要求早采茧后湿度保持75%~80%,见苗蛾后保持80%~85%。交配室严防相对湿度在60%以下,一般以保持75%左右的湿度为宜,交配室干燥时可在地面补水增湿。交配用蚕箔在交配前用少许水冲洗,既可补湿,又可把前1 d交配时留下的蛾毛冲走,以免干扰交配而散对。遇到高温干燥天气,散对较多时,可用喷雾器向交配中的蛾体喷洒少量井水,防止散对。
2.1.3 空气、光线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在蛹期,为防止旋蛹的发生,尽量保持空气清新、无污染、流通良好,光线柔和,保持安静,适当给予蚕室和蛹体补湿,以防止蛹体旋动,保持体力。在蛾期交配时,保持无风、安静、柔和的弱光和空气新鲜,提高交配力。若交配室环境中的鳞毛飞散过多,可安装利用鳞毛收集装置,集中处理,改善卫生条件。
2.2 有效加强技术处理
2.2.1 良桑饱食,构建强健体质。提高桑园管理水平,特别是注意N、P、K的合理搭配,供应优质桑叶;蚕饲育中注意消毒防病处理,营造强健体质,可有效提高交配能力。
2.2.2 做好發蛾调节工作。云7蛾子不耐冷藏,经过冷藏的蛾子往往交配能力下降。但是,由于生产中影响蚕发育快慢的因素很多,为使对交种每天雌、雄蛾出蛾数平衡,每天都有新鲜雄蛾交配,在发蛾调节中应以掌握出库催青相差日数和分批调节为主,以后在饲育期、种茧期还需经常对照出蛾调节预定表,随时注意出蛾调节,尽量避免蛾子冷藏,具体调节如下。
(1)蚕种出库催青日数和分批调节。因蚕品种云7比云8蚕期发育快,发蛾早而涌,为使对交种每天雌、雄蛾出蛾数平衡,每天都有新鲜雄蛾交配,2个品种的出库催青日差为1~2 d,还要使云7分作2 d出库催青,以延长出蛾日数,2 d 催青的原种量应各为50%。
(2)蚕期调节。原蚕饲育过程中,要时时观察、比较对交品种的发育情况,若实际发育与计划有开差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升降温度,提早或推迟饷食时间来调节。发育慢的品种可提高1 ℃,发育快的品种可比标准温度降低1 ℃饲育。
(3)种茧期调节。在原蚕上簇时,如发生对交品种的上簇日差与预定日差有差距,应在种茧期继续发蛾调节。此时必须加强对蛹的发育观察,根据蛹体复眼、触角、体色等的着色程度,在保护温度21~27 ℃范围内,合理调节温度。适当降低发育快的品种温度,发育慢的品种适当提高温度,达到同日、等量发蛾。具体做法:对交品种开差较大时,适当提早鉴蛹,分别调节雌、雄蛹,做到雌、雄并重,两方调节;对交品种前后批的调节应以时间为主,做好前批的提头和末批的留尾工作,中间大批的出蛾调节以数量为主,保证每日雌、雄蛾数量的平衡;出蛾调节不仅要使2个品种同时出蛾,还要使每日的雌、雄蛾数量大体平衡,要考虑品种的出蛾习性,云8出蛾慢而不齐,应做好雄蛾提头工作(取少量雄蛾加温,促使早出),云7出蛾快而集中,应做好雄蛾留尾工作(以部分雄蛹降温抑制,延迟出蛾),避免将2个品种的雄蛾一次性高温促发蛾冷藏,应有意识地分批(即早、中、晚)发蛾,确保对交双方自始至终都有新鲜雄蛾交配。
2.2.3 防止或减少缩尾蛹的发生。选择合适的簇具上簇,一般以塑料折簇为好,既可方便消毒,又可增加横营茧的比例,有效减少缩尾蛹的发生;及时组织劳力,提倡早采茧,一般在24~25 ℃条件下、上簇后60~72 h、吐丝刚尽、茧壳已硬、尚未化蛹时进行,采后及时将茧平摊,可将直营茧或斜营茧全部变成为横营茧,有效防止缩尾蛹的发生,提高交配力。
2.2.4 有效提高交配技术。羽化后4 h左右开始捉蛾交配,捉蛾应先雌后雄,收集雄蛾后如果过于活跃,可喷布镇静剂,能使雄蛾保持安静,减少体力消耗和鳞毛飞散。雌蛾捉取后放入蚕箔中要相对集中,每箔放200头,雄蛾比雌蛾多投5%~10%,经10~20 min依次理对,理对要及时,将单蛾拾起另行交配,已成对的蛾适当排匀,保持一定距离,使蛾翅互不接触,以免相互干扰而散对。理对后指定专人巡蛾,发现散对,及时拾出重交,以免影响正常交配蛾交配而造成散对。交配时间为4~6 h,交配时间的长短还应根椐温度、雄蛾交配次数加以调整,温度高时,交配时间可稍短,雄蛾再交配时,交配时间宜适当延长。雄蛾再交是生产上常用以平衡雌雄蛾比例的方法,但必须避免三交,采用当日雄蛾拆对后再交配。第1次交配时间可缩短至3~4 h,拆对后的雄蛾经过30 min左右的休息后再交配,再交时间5~6 h,如用冷藏的一交雄蛾再交,交配时间与当日再交雄蛾相同。拆对动作要轻,不可强拉,以免损伤蚕蛾的生殖器而影响雌蛾产卵和雄蛾再交配。拆对方法是用左手食指按住雌蛾尾部,右手母指及食指撮住雄蛾尾部两则,将其向上提起使之分离,或者使用拆对药剂“达夫龙S3A”,其挥发出的气体接触到配对蛾,促使其自动分离,不损伤蚕蛾生殖器,利于雌蛾产卵和雄蛾再交,而且效率高,节约劳力。
2.2.5 加强雌、雄蛾的冷藏管理工作。生产中从催青到采种须随时进行发育调节,使对交品种间每日雌雄蛾数量达到平衡。但由于对交品种间发蛾习性不同,种茧数量和雌雄比例不等,使总蛾量和逐日出蛾量雌雄间有开差,需采取临时措施,用雄蛾的冷藏、再交,不得已时采用雌蛾冷藏的方法来加以调节。合理保护雄蛾是提高蚕卵品质增加卵量的重要措施,保护不当,将使其体力消耗,活力降低,影响交配,从而降低蚕种品质,冷藏是生产上常用的保存方法。合理的冷藏保护可有效提高和保持雄蛾的性活力。试验显示,一交后雄蛾用8 ℃冷藏,交配5次仍有较高利用价值[1];用遮光和10 ℃温度冷藏,可使雄蛾在10~15 min处于安静状态,无兴奋振翅及死亡现象,鳞片保持完好[2]。生产上新鲜雄蛾或一交雄蛾合理的冷藏温度为5~10 ℃,冷藏时间以4~5 d为限,冷藏雄蛾的容器一般用有通气孔的蛾箱或蚕箔,内垫折簇,盛放雄蛾不宜过密,以1层为宜;因云7蚕品种不耐冷藏,冷藏不超过2 d,避免用5 ℃的低温冷藏,应选用7.5~10.0 ℃的温度冷藏,应在蛾体干燥,翅充分开展后尽早进行,可有效减少交配散对及不受精卵的发生。
2.2.6 加强各级蚕种的选(繁)育工作,进行品种改良。在系统分离育种时,避免累代同蛾区交配,经4~6代的同蛾区交配后改为异蛾区交配,或同蛾区与异蛾区交替进行,以免造成生殖力衰退而绝种;各级蚕种的繁育既要保持品种的种性,又要继续不断提高品种的优良性状和克服不良性状,否则优良品种的优良性状就得不到发挥,甚至过早地退化,给生产造成损失[3]。要求在掌握品种的遗传特性的情况下正确选择,特别是认真做好“五选”(卵、蚕、茧、蛹、蛾期)工作,对于云7蚕品种,可在保持种性的前提下,有意选留交配力强的蛾子进行留种继代。由于E群基因的突变引起体节和生殖器官畸形[4],表现为体节不对称和生殖器官异常,使雌卵管有5条,雄精室有5个,给交配带来困难,交配往往产生大量的体节畸形[5]。因此,在蚕种的选(繁)育过程中,严格淘汰不良个体,特别是淘汰体节畸形的蚕、蛹、蛾及交配产生的卵,制造出优质的蚕种,才能有效提高继代后的蚕蛾交配力。如果品种退化严重,则有必要进行复壮,一方面可利用品种内杂交(以异地杂交为好);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退化品种进行系统分离复壮,即在保持综合性状优良的前提下,着重提高交配性能,使之恢复到原有水平。但是一个已经退化了的品种,要使之恢复到原有水平较为困难,可以采用回交的方式,导入交配能力强的品种进行改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配性能。
3 参考文献
[1] 沈文静,韩庆,陈素娟,等.平8雄蚕多次交配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2(1):41-42.
[2] 罗尤海.冷藏对雄蛾交配能力及蚕种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29.
[3] 冯家新.蚕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4] 向仲怀.家蚕遗传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5] 浙江农业大学.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