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池县天然草场植被类型与改良措施

2018-10-12毛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毛宁

摘要 本文简述了盐池县干草原草场、荒漠草原草场、沙生草原草场和盐生植被草场4个类型的面积、分布、土壤与水资源条件、主要植物组成、平均覆盖度、产草量、生产力等指标,提出了各草场改良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天然草场;植被类型;改良措施;宁夏盐池

中图分类号 S812.3;S8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24-01

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全境处于中部干旱带,是一个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县。盐池县海拔1 600~1 800 m,多年平均降水量300 mm,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呈現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现有天然草场面积55.7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7.65万hm2,占草场毛面积的85.6%。对盐池县天然草场进行分类,旨在探索天然草场的改良措施,促进天然草场可持续发展。

1 天然草场植被类型

依据植物—生境(即植物群落组成—生态环境)分类方法,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三级制(类、组、型)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将盐池县草场划分为4个草场类,即干草原草场、荒漠草原草场、沙生草原草场和盐生植被草场,类下共划分为21个草场组,75个草场型。

1.1 干草原草场类

干草原草场面积14.2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25.4%,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1万hm2,主要分布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以浅黑垆土和侵蚀黑垆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0.82%,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补给水源,水土流失严重。牧草以长芒草、牛枝子、冷蒿、甘草、中亚白草、花苜蓿等草原植物为主。该类草场的平均覆盖度45%,年产草量(鲜草、下同)1 500 kg/hm2,其中可利用鲜草960 kg/hm2;属二三等六七级草场,生产力中等,约0.95 hm2可饲养1只绵羊。该草场可划分7个草场组,23个草场型。

1.2 荒漠草原草场类

荒漠草原草场面积13.3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23.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8万hm2,主要分布在中部缓坡丘陵区。土壤以灰钙土为主,质地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67%,基本无补给水源,干旱少雨、风多沙大、草原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长的牧草除短花针茅、牛枝子、长芒草、隐子草外,还有刺蓬、甘草、苦豆子以及饲用价值低的猫头刺、老瓜头、兔唇花等植物。草场的平均覆盖度30%~40%,年产草量1 650 kg/hm2,其中可利用鲜草870 kg/hm2;属三四等六七级草场,约1.05 hm2可饲养1只绵羊。该草场可划分7个草场组,26个草场型。

1.3 沙生植被草场类

沙生植被草场面积26.6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47.8%,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2.5万hm2,是盐池县天然草场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部鄂尔多斯缓坡丘陵的平铺沙区。土壤以灰钙土为主,质地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78%,有井、泉、扬黄灌溉条件。植物以黑沙蒿、苦豆子、甘草、中亚白草为主。草场的平均覆盖度60%,年产草量2 100 kg/hm2,其中可利用鲜草1 065 kg/hm2;属三四等五六七八级草场,约0.86 hm2可饲养1只绵羊。该草场可划分4个草场组,16个草场型。

1.4 盐生植被草场类

盐生植被草场面积1.6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2.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3万h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盐碱湖、低洼地周围。土壤以灰钙土为主,质地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51%,有井、扬黄灌溉,地下水位高,含盐量0.5%~0.8%,地势平坦。主要植物有盐爪爪、白刺、芨芨、盐蒿、水莲、红沙、披针叶黄花等,植被稀疏。草场的平均覆盖度15%~30%,年产草量22 500 kg/hm2,其中可利用鲜草1 080 kg/hm2;属四五等五六七八级草场,约0.85 hm2可饲养1只绵羊。该草场可划分3个草场组,10个草场型。

2 主要改良措施

2.1 干草原草场类

2.1.1 坡地改造。将15°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修筑梯田。据姚世平[1]测定,反坡梯田种植柠条3~5年可成林,生物量达 6.0 t/hm2,产鲜草7.5 t/hm2,水平梯田粮食增产超20%。经测算,坡耕地改造后生产的林草可饲养绵羊10 只/hm2。

2.1.2 草田轮作。将15°以下的基本农田种草比例提高到50%,将牧草纳入轮作。试验表明,将冬小麦改种紫花苜蓿,平均产草量12 465 kg/hm2,可饲养绵羊13.9只/hm2。大量试验研究表明[2],4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3%,速效磷含量增加25%,苜蓿根茬累计增加氮素1 250 kg/hm2,改种粮食作物3年内平均增幅达80%。

2.2 荒漠草原草场类

草原围栏是盐池县草原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采取打土墙、打土墩、压钢丝网的办法进行草原围栏。截至目前,已围栏2.17万hm2,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据2016年抽样调查,围栏5年后的草场平均覆盖度50%~60%,年产草量3 245.6 kg/hm2,其中可食鲜草1 360.0 kg/hm2,分别较围栏前提高20%、96.7%和56.3%,载畜量也由0.95只/hm2提高到1.49只/hm2。

2.3 沙生草原草场类

沙生草场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作业。利用内蒙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生产的9MSB-2.1型牧草免耕松土补播机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利用其深松部件开沟小、对原生植被破坏程度小、能在高低起伏的作业条件下完成免耕松土补播作业的机具优势,完成各种牧草补播作业。据测定,播种后的第3年,植被平均覆盖度可提高25.6%、产草量可提高3 876.4 kg/hm2,可食产草量增加1 776.4 kg/hm2,载畜量也由1.16只/hm2提高到4.22只/hm2。据孙 磊等[3]试验结果可知,机械免耕补播改良的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干草)达1 312.5 kg/hm2。

2.4 盐生植被草场类

盐生植被草场地势平坦,有井、扬黄灌溉,可利用全方位深松技术,对含盐量0.5%~0.8%的盐生植被草场深松后种植紫花苜蓿。由于全方位深松作业形成“鼠道”的排盐碱作用,深松后第3年,土壤含盐率平均下降至0.17%,当年产苜蓿鲜草1 427.8 kg/hm2,载畜量由1.18只/hm2提高到1.58 只/hm2。含盐量的下降提高了苜蓿的成活率与生物量。姜文珍等[4]在盐池县马惠灌区的试验也表明:0~5 cm的脱盐率为59.6%,5~15 cm的脱盐率为55.4%,15~30 cm的脱盐率为56.9%,30~50 cm的脱盐率为36.4%,50~60 cm的脱盐率为72.1%,苜蓿平均产量(鲜草)1 624.5 kg/hm2。

3 结语

依据盐池县天然草场的自然条件,除制定封山禁牧、草原承包等措施外,有计划地推行坡地改造、草田轮作、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盐渍化土壤改良,能有效恢复植被,提高天然草场产草量与载畜量,是当地天然草场改良的有效途径。

4 参考文献

[1] 姚世平.彭阳县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研究[C]//全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机化专业委员会,2000.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课题组.WTO与宁夏农业发展对策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3] 孙磊,陶维华.天然草场松土补播改良机械化作业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18.

[4] 姜文珍,陶维华,杨朝晖.全方位机械化深松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6(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