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插秧叶龄动态模拟研究

2018-10-12马晓丽张馨予张万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机插秧水稻

马晓丽 张馨予 张万春

摘要 对水稻黄华占机插秧叶龄动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插秧还是人工插秧,生长总叶片数均为16片;同一日期人工插秧叶片生长进度较机插秧快很多;机插秧黄华占换衣较轻,人工插秧换衣较重;随着叶位的提高,主茎叶片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增加;黄花占伸长节间数为5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都在11叶,对应拔节叶龄在14叶,穗分化从13叶开始。

关键词 水稻;黄华占;机插秧;叶龄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14-02

水稻是一种节律性生长型作物,每出生1片叶,生长节位就上升1个,同时也有规律地形成相应的器官。因此,水稻叶龄增长动态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水稻生育进程的一个外观标尺[1]。水稻叶龄模式是以水稻主茎叶龄期为指标,利用相关生长关系,诊断器官生长进程,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早晚,并采用“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途径,确定播种量、基本苗以及肥水运筹等看苗诊断技术[2-9],对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0]。本研究选取黄华占在机械育秧、插秧的情况下标记叶龄进度,建立叶龄模式,并与人工插植条件下叶龄生长进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5年进行,设2个试点,即汉中市勉县和汉中市汉台区。供试水稻品种为黄华占。统一采用硬盘育秧方式,勉县试验点4月20日播种育秧,5月29日机械插植,栽插规格为30 cm×12 cm;汉台区试验点4月17日播种,5月25日机械插植,栽插规格为30 cm×14 cm。同时在汉台区进行人工育秧、插植作对照,4月10日采取薄膜育秧播种,5月23日大田人工插秧。对各处理叶龄生长进度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龄变化情况

叶龄标记从三叶期开始,机插秧直到8月7日剑叶抽出为止,人工插秧直到7月27日剑叶抽出为止,统计从插秧后开始。由表1、2可以看出,2种种植模式生长总叶片数均为16片。机插秧叶片生长速度汉台区>勉县。同一日期人工插秧叶片生长进度较机插秧快很多。

2.2 出叶速度变化情况

从图1、2可以看出,机插秧黄华占换衣较轻,插秧后4.2~4.6 d长1片叶;人工插秧换衣较重,插秧后6 d长1片叶。无论是机插秧还是人工插秧,10~11叶之前各叶出叶速度(从露尖到完全展开所需日数)均较快,平均4 d左右长1片叶(机插秧为6月下旬前,人工插秧为6月上旬前);之后逐渐减慢,机插秧变为6~7 d长1片叶,再到10 d左右长1片叶;人工插秧在6月下旬出现拐点,出叶速度加快,之后又减慢,可能与其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营养供给主茎有关。

2.3 所需积温变化情况

由图3、4可知,主茎叶出伸所需有效积温因叶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随着叶位的提高,主茎叶片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增加。机插秧从第5叶开始以后连续几张叶片各叶生长所需有效积温变化不大,在80~110 ℃之间,这种稳定的趋势一直维持到第11叶。而到了第12叶以后,随着叶位的上升,各叶片生长所需有效积温迅速增加,最后一片叶从露尖到完全展开需要300 ℃左右的有效积温。人工插秧条件下,生长1片叶所需积温呈现波动上升状态,分别在5月中旬(10叶)和6月下旬(15叶)左右出现拐点。

2.4 参试品种叶龄进程模式

通过叶龄进程,建立水稻品种生育进程叶龄模式,即黄花占伸长节间数为5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都在11叶;对应拔节叶龄在14叶;穗分化从13叶开始。

3 结论与讨论

(1)无论机械插秧或人工插秧,黄华占总叶片数均为16片,伸长节间数5个,有效分蘖临界期在11叶(6月中旬),拔节期叶龄在倒3至倒4叶(14叶,7月中旬),幼穗分化始期从13叶开始(7月上旬)。黄华占机插秧换衣较轻,人工插秧黄华占换衣较重。

(2)温度和日照长度是影响水稻叶片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11-13],不同叶位叶片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不同[14]。机插秧5~11叶期间出叶速度较快,且各叶出伸所需有效积温变化不大,在80~110 ℃之间,第12叶以后,随着叶位的上升,各叶片伸出所需有效积温迅速增加,出叶速度减慢。人工插秧生长1片叶所需积温和出叶速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分别在5月中旬(10叶)和6月下旬(15叶)左右出现拐点。

(3)应根据参试品种叶龄模式,合理进行水肥促控管理:移栽至有效分蘖叶龄期(11片叶,机插秧6月中旬,人工插秧6月上旬)以前,实行浅水勤灌,间断落干,提高水温和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有效分蘖临界期后(11叶,机插秧6月中旬,人工插秧6月上旬),当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断水晒天;穗分化开始后(倒4叶后半叶),采用浅湿交替的湿润灌溉方式,田间基本不建立水层,保持湿润状态,直至成熟。倒4叶施穗肥。

(4)汉中盆地采用稻麦(油)两熟制度,水稻秧田生长期较长。黄华占16叶品种在插植期已經9叶,距分蘖临界期时间短。在生产上可推迟播种期或早插,缩短秧龄,为大田分蘖留出适宜的时段,并增加插植基本苗,以获得高产。

4 参考文献

[1] 刘喜珍,郑丽敏,梁振荣,等.水稻叶龄增长动态的模拟与叶龄预测[J].北京农业科学,2001(6):11-13.

[2] 凌启鸿.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稻米,2010,16(4):1-6.

[3] 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C]//第1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论文集,2010:27-34.

[4] 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凌启鸿,张洪程,戴其根,等.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457-2467.

[6] 李贵勇,宁波,刘玉文,等.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1977-1981.

[7] 孙继翠,吴爽,占新春,等.杂交粳稻Ⅲ优98在江淮地区叶龄模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7):93-95.

[8] 刘喜珍,郑丽敏,梁振荣,等.水稻叶龄增长动态的模拟与叶龄预测[J].北京农业科学,2001(6):11-13.

[9] 杨从党,李刚华,李贵勇,等.云南省立体生态稻区水稻叶龄模式建立[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372-1377.

[10] 孙广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3):19.

[11] 马景勇,牟金明,迟力加,等.水稻叶龄动态的模拟及应用[J].吉林农业科学,1998(2):15-18.

[12] 刘桃菊,唐建军,殷新佑,等.水稻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8(2):145-149.

[13] 冯阳春,魏广彬,李刚华,等.水稻主茎出叶动态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4):1172-1180.

[14] 邱新法,曾燕,杜海东.水稻总叶龄模拟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4):658-662.

猜你喜欢

机插秧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水稻机插秧推广措施探析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