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2018-10-12白春礼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部院士科学

白春礼

各位院士,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趋势,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积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凝心聚智,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院士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明确提出要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并对两院发挥最高学术机构和国家高端智库作用提出了重要要求。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情深意切,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做好学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在学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和刘鹤副总理也将为我们作重要报告,介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科技创新发展和学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下面,我代表学部主席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两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两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年,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两年;是中国科学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两年,也是我们学部持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不断加强院士队伍和自身建设的两年。两年来,学部主席团团结带领全体院士,准确把握学部的职能定位,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改进完善院士制度任务总体完成

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学部主席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在前期开局良好的基础上,积极巩固成果,稳妥深入推进,完成了总体工作任务。

一是高质量完成了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2017年新当选院士61人,平均年龄54岁,60岁以下的达到92%,院士队伍年轻化问题已从源头上解决。在增选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新兴交叉学科候选人推荐与评审相结合的名额调配机制,通过该机制推荐的正式候选人全部当选;改进完善了涉密领域候选人推荐与评审程序,多名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优秀科学家当选,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我们还根据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当扩大了外籍院士增选名额,新当选外籍院士16人,为历年最多,外籍院士的国籍分布也进一步优化。

为了提高新当选院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国情的了解,增强科技创新的行动自觉,我们还与中组部共同举办了新当选院士研修班。陈希同志在研修班上向大家提出了:要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忠诚践行者,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引领者,做科技创新的奋力开拓者,做高尚学术道德的坚定守护者,做致力提携后学的身体力行者的希望。这不仅是对新当选院士提出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全体院士的期望和要求。

二是积极配合落实院士退休制度。实施院士退休制度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件大事。我们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和院士队伍的现状出发,对实施院士退休制度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调研分析,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日国办已印发《关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采纳了很多我们的建议,提出了分批办理退休手续,稳妥有序推进院士退休工作;关心关爱院士生活,从优保障院士退休后待遇;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发挥好院士退休后的作用等具体举措,院士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已得到较好落实,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和院士群体的关心爱护。

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得到院士群体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央深改办和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对我院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率先启动和推进的任务之一,已产生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也直接促进和拉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对此也普遍给予了好评。

(二)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要求,扎实推进科技智库建设。

一是集思广益,组织制定智库建设规划。先后组织编制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十三五”工作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技智库建设规划》,明确了科技智库建设的定位、目标、任务和路径,绘就了建设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智库的蓝图。

二是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科学思想库建设委员会和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理事会的职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理事会,作为科技智库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进一步强化了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强化了学部的主导作用。此外,还加强了与国家有关部委和政策研究机构的对接合作机制,使科技智库建设更加务实高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决策。

三是成果丰硕,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两年来,在咨委会统筹指导下,学部共部署重大咨询项目96项,各常委会组织开展咨询研究,完成上报咨询报告46份、院士建议21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近百次。比如,我院围绕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公园建设、南海关键问题、办好2022年冬奥会、中美贸易战等重大问题提出的咨询意见建议,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党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有关部门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他看了不少两院的咨询报告和院士们的建议,从报告的字里行间,从建议的思考研究中,都能体会到院士们忧国忧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家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前不久,新华社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24位港区两院院士表达科技报国愿望并请求科研经费过境到香港的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在香港及内地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在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院士们反映的科研经费过境到香港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政策上的历史性突破。这是两院院士的重大贡献,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院士建议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三)学术引领工作进一步体系化

学部长期坚持高层次、引领性、探索性的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一主线、三平台”,即以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为主线,以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科技奖励为平台,深入推进学术引领工作体系化。

一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自主部署、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部署等形式,持续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研究项目基本涵盖我国主要学科领域,为优化科学技术布局、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提升科研教育水平發挥了重要作用。比如,“RNA研究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研究,促进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立项;“能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直接促进了我国首个能源化学本科专业的设立。

二是两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建设取得新突破。我们充分发挥学部优势,支持和遴选一批年富力强的院士出任两刊各辑主编;学部各常委会积极动员院士,特别是新当选院士向两刊投稿。通过这些措施,两刊的学术活力和影响力有了突破性提升。2017年,9种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平均提升51%,创历史新高,其中6种刊物首次跻身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的Q1区。

三是多层次高水平学术交流体系初步形成。在学术与出版委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各常委会积极性,初步构建起由学部学术年会、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小型高端论坛、各学部学术论坛等组成的学术交流体系。两年来,围绕新科技革命浪潮、信息化时代下的大众健康、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后基因组时代的理论物理生物学等主题,主办各类学术活动近30场。

四是陈嘉庚科学奖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陈嘉庚科学奖和青年奖的权威性、专业性、公平性得到更好的体现。2017年,首次实现12个奖项全部评满,获奖项目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得到学界广泛认同,许多项目同期又斩获其他重要奖项。如,李家洋院士的获奖项目随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四)科学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学是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我们努力将学部建设成为高举科学旗帜、弘扬先进文化的科学殿堂。广大院士将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推进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学风道德建设。组织院士深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10余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推动和促进了科教界的学风道德建设。广大院士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学术不端和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二是努力发挥院士明德楷模作用。学部组织开展了向卢永根院士学习系列活动,启动了院士口述故事专项工作,策划组织了“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大力宣传和弘扬院士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高尚品德、优良学风,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和整理院士们在人生历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院士们明德楷模的崇高形象得到社会广泛称赞和推崇。

三是针对不同需求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面向领导干部,主要通过“科学思维和决策”培训,支持提升科学执政能力。比如,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将院士讲座列入“浦东大讲堂”,纳入课程体系;院士报告还应邀走进了全国人大、中宣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和许多省市党政机关。面向社会公众,主要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出权威声音,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文化,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转基因等话题。两年来,组织院士专家报告360余场;与中央电视台成功合作拍摄《揭秘艾滋病》《揭秘抗生素》等科普专题片。学部科普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好评。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学部一直把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和促进科技外交,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院士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据不完全统计,有5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了7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的主席、副主席、执委或理事等重要职位。过去两年,有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还有许多院士当选其他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等院士。大家在为国际组织作贡献的同时,也扩大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交流。

我们还依托学部咨询项目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基于学部咨询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格局及发展潜力”的研究基础,目前已形成由我国牵头组织,4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并向全球发布了《数字丝路科学规划书》,为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还创办了国际化的“雁栖湖会议”。2017年9月,以“微生物海洋学一陆海统筹论碳汇”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了首次会议,相关成果直接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海洋报告写作研讨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加强了中国在海洋生态系统领域的话语权。

过去两年,有3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离开了我们,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学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他们表示深切的缅怀和哀思!

在肯定学部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离党、国家、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院士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还不能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院士群体学术引领和明德楷模作用的发挥还需加强;科技智库建设的体制机制还需持续改进完善;咨询研究选题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紧密结合还有待加强,咨询成果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影响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等。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些不足,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并着力解决完善。

两年来学部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常委会、专委会大力协同、开拓创新的结果,更是全体院士共同努力、辛勤奉献的结果。我代表学部主席团,向各位院士,向关心和支持学部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技术”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承载着极其厚重的使命和责任。

——科技承载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肇始,中国人举起了“科学”和“民主”的大纛。这是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侵略、戰乱不止的深重苦难,从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技术强国”到“科学救国”,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得到的中华民族救国强国之道。任鸿隽先生在《科学》创刊号的发刊词中,为国人描述了科学与国家富强的直接关系:“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发展科学技术,是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探索救国、建国、富国、强国的根本途径之一。

——科技承载着新中国奠基兴业的历史担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在当时百废待兴的状态下,共和国领导人将发展科学技术确定为重大国策,“向科学进军”成为最响亮的口号。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随后几个五年计划建设中,科技界以振兴祖国为己任,艰辛探索,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为国家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科技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时代重任。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知识创新工程、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回顾过去,科学技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更将承担前所未有、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

放眼全球科技竞争大格局,对照国家创新发展新要求,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增强创新自信,更要清醒认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作为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广大院士更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问题导向,直面挑战、破解难题。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现代化强国必须具备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前不久发生的中美贸易战中,从美国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封锁打压中,我们痛切地感受到科技界的责任和压力,必须从维护国家长远发展和战略利益的高度,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尽快补上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切实提升科技供给体系的能力,切实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我们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间的良性循环。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据科技部2017年发布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排名,我国从2012年的第20位升至第17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 7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排名第22位。美国彭博社今年1月发布的2018年世界创新指数中,我国居第19位。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我们还面临异常繁重艰巨的任务,需要继续努力,奋起直追。

三是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效益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还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2017年,我国全年R&D;经费支出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据爱思唯尔(Elsevier)统计,2016年我国共发表研究论文42.6万份,超过美国的40.9万份。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已处于世界第一。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质量成果还不够多,科技成果封闭自我循环、转化应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猜你喜欢

学部院士科学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晚清学部的建立及作用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论“治理”视域下的大学学科建设
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
科学拔牙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