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2018-10-12马怀德

紫光阁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领导法治

马怀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战略考量,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我们党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是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道路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真正做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也必须在宪法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为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二是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凸显了法治的基础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理念和新方略,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将法治中国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战略目标。继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凸显了法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也提升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保障性作用。

三是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了法治建设的工作布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统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各方面各领域的法治建设必须统筹设计、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说,十八大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了协同推进和纵深拓展阶段。

科学立法提高了制度建设质量。“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注重时代变化和社会现实需求,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行政诉讼法》,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完善诉讼管辖、诉讼程序等方面规定了新的制度,力求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收效。2015年3月,经全国人大修改后的《立法法》条文从原来的94条增加到105条,在完善立法体制,健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机制和程序,维护法制统一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制度创设。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大幅扩张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回应了近年来社会发展中的治理精细化需求。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行政诉讼法》作出修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向全国推开。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在完善行政诉讼架构、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检察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严格执法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得到了高度关注。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部署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等七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和四十项措施,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一批规范行政权的制度和措施在短时间内落地并开始有序运行:“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权力清单制度有序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逐渐显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加快,行政规范性文件过多过滥的势头得以控制;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逐步推开;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也得到基本落实。

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显著。“立案登记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记录通报责任追究制”“司法责任制”、巡回法庭、专门法院等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初步构建起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了司法公信力。

抓住“关键少数”,普及法律知识,带动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教育要注重抓领导干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谁执法、谁普法”,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宪法法律课程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全民普法,有效提升了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蓝图已经绘就,今后的重点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落实法治中国建设的各项规划。重点可从三个方面落实:

一是依法治国的督察与考核。目前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督察,环保督察和自然资源督察如火如荼。与其他领域的督察相比,全面依法治国更需要督察。依法治国办应当组织开展对立法、执法、司法及普法等各项工作的督察,确保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重点督察工作开展不力、法治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行业领域和部门,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二是依法治国的评估与评价。法治评估与评价是促进法治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法治工作推动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设计研发了法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开展了相应的评估工作,对于客观评价法治建设的进展情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力量分散、标准不一、影响度不足等问题,亟待相关部门引导指导。依法治国办可以指导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有序开展法治评估工作,既可以开展针对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领域的评估,也可以对各地方各部门落实法治改革举措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客观反映法治建设情况,发现问题,找出短板,推动改进。

三是依法治国的激励与问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建立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与公务人员有动力也有压力推动工作。要让党政负责人像抓党建、抓经济一样抓法治。着重从干部选拔任用入手,把法治纳入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优先提拔使用法律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对于在法治建设中领导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彰的单位和领导,应当认真问责、督促改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将引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诸多调整。随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必将更加明晰,各方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也必将更加明确。我们有信心破解法治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能力应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将全面依法治国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领导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