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角下初中生抗逆力培养研究
——以重庆市DY中学为例

2018-10-12陈雅倩贺馨仪梁俊花

关键词:归属感效能初中生

陈雅倩,贺馨仪,梁俊花

压力事件与情境是初中生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阻碍或机遇。初中生的压力源来自个人发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环境。在面对这些压力时,初中生并不能全部应对与处理,可能会产生焦虑无助,进入挫折情境。在挫折情境中,一些初中生没有足够的压力承受力,在压力情境中应对失效,出现逃避、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是零机能事件,如逃学、欺凌、自杀等[1],压力事件与情境成为发展阻碍。然而,如果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抗逆力,那么,压力事件与情境反而将成为其发展机遇。所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抗逆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初中生抗逆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抗逆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压力与困难时的适应能力,能使个体在困境中积极应对与调整,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前人研究发现,抗逆力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2],如赌博行为对抗等。当然,抗逆力也有助于初中生积极面对与处理压力事件。初中生抗逆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维度不够平衡[3]。初中学习阶段是初中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抗逆力水平会对初中生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对初中生抗逆力水平进行调查,并提出提高其抗逆力水平的相关对策。

二、初中生抗逆力培养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2个部分:一是对初中生抗逆力水平进行调查;二是生命教育视角下对抗逆力小组的服务效用进行研究。

初中生抗逆力水平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参考沈之菲、田国秀、向小平编制的《儿童青少年抗逆力测量量表》(CYRM-28中文版),主要对城区初中生的抗逆力水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含3个抗逆力维度因子:归属感、乐观感和效能感[4],共17题。针对初中生常见的生活压力事件,设计了情绪控制能力、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同伴支持、目标、期望、挫折认知与态度等指标。主要对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初三学生因为学习紧张未参与调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477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在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初一249人、初二227人;男生248人,女生228人;年龄在11~15岁,平均年龄13岁。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组成了抗逆力培养服务小组,并对小组设计了前后测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其服务效用。

三、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研究结果

(一)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状况

本研究的3个抗逆力维度因子:归属感、乐观感和效能感,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级制计分:最高5分,表示抗逆力水平最高;最低1分,表示抗逆力水平最低。总分以平均分体现。

1.抗逆力各维度因子水平状况

以重庆市DY中学为例,该校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抗逆力水平均值为3.94分。大多数初中生抗逆力水平在3.5~4.8分。其中,最低分为1.19分,最高分为5分。抗逆力水平低(1~1.99分)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占比为1.90%,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占比2%)极为相近;抗逆力水平较低(2~2.99分)的学生占比为7.10%;抗逆力水平较高(3~3.99分)的学生占比为37.60%,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也比较一致;抗逆力水平高(4~5分)的学生占比为53.40%。可见,初中生抗逆力水平整体较好,但仍有约40%学生的抗逆力水平有待提升,还有少数学生需要特别关注。

本研究从抗逆力的乐观感、效能感和归属感3个维度因子对初中生抗逆力进行培养。乐观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前途是光明的;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其中,乐观感与效能感是个体自身内在的保护因子;归属感涉及外在支持,是外在的保护因子。将抗逆力各维度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段:1~1.99分为低水平;2~2.99分为较低水平;3~3.99分为较高水平;4~5分为高水平。从表1看出,在低水平分段中,乐观感和归属感低水平的学生数量多于效能感低水平的学生数量;在高水平分段中,乐观感高水平的学生数量最多,效能感高水平的学生数量少。也就是说抗逆力维度因子中的效能感的提升空间较大,而乐观感低水平的学生数量最多,需要特别关注。

2.内保护因子效能感状况

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交往能力、目标感等指标。效能感均值为3.75分,其中最低值1.14分,最高值5分。从指标的得分可以看出,情绪控制能力相对最弱,这可能与初中生青春期有关,而交往能力与目标感的低水平占比约为其他两项效能感指标的2倍。效能感指标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部分初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交往能力及目标感都需要提升,特别是情绪控制能力的提升空间较大,而交往能力与目标感的极端人群则相对较多。

3.内保护因子乐观感状况

乐观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前途是光明的。研究指标为个人期望、生活期望、成败态度、努力态度和能力信心。乐观感均值为3.95分。其中,最低值1分,最高值5分。从指标得分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约有8%~10%的较低以下水平表现,其中能力信心相对最弱,能力信心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乐观感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表1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抗逆力水平占比 %

表2 效能感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表3 乐观感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4.外保护因子归属感状况

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研究指标为朋辈群体支持、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具体表现为同伴、父母、教师对其的期望、态度与支持程度。归属感均值为4.13分。其中,最低值1分,最高值5分。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4看出,各项指标约有10%~15%的较低以下水平表现。其中,父母支持的低水平占比为6.1%,约是朋辈支持的3倍,老师支持的2倍;父母支持的高水平占比为64.70%,呈两极分化。教师的支持从平均分看是最高的。可见,父母对初中生支持的提升空间较大,教师的支持力度大且人群较多,朋辈支持相对较弱,父母支持低水平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

表4 归属感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二)抗逆力培养小组服务成效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项目组认为有必要对初中生开展抗逆力培养服务。但是,项目组并没有直接从调查结果中筛选服务对象,这是因为:第一,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问卷采取匿名填写,保持其信息真实,没有留下填写人的联系方式;第二,为了保证服务对象不因被“点名”参加抗逆力培养小组而承担“标签化”的风险。项目组决定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抗逆力培养服务宣传,学生自愿报名,报名后进行抗逆力水平测试,筛选出抗逆力水平较低,或者某个因素表现较差、具有抗逆力培养需求的学生参加培养小组。最终筛选出了12名初中生参加抗逆力培养小组。

1.服务对象的需求状况

项目组通过抗逆力水平测试以及无结构式访谈,对12名服务对象进行了需求评估,将抗逆力测试结果作为实验前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小组成员需求评估情况见表5(为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全部采用组员代号)。

表5 服务对象抗逆力水平变化情况分

第一,小组成员具有提升乐观感的需求。我们发现小组成员普遍对自我有着不正确的认知,把自我价值看得过低,常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认为自己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技之长”,甚至在相貌上也没有优势,这就导致他们愈发缺乏自信。在这样消极的自我认知下,他们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未来的无望状态。这种自我支持力的缺乏,对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都有所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乐观感缺失。

第二,小组成员具有提升效能感的需求。我们在小组成员初期评估中发现,其能力缺乏主要表现在情绪控制、交往和对问题的解决3个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自我情绪控制和人际交往技巧的缺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迁怒到他人身上,或者使用不正确的交际方式,这都是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较弱的原因。在问题解决方面,主要表现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2个方面,他们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往往逃避困难;在解决问题方面,他们通常不能采用正确的解决方式,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小组成员具有提升归属感的需求。部分小组成员的社会支持不佳,特别是父母的支持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他们认为家长与自己的交流频率较低,父母忙于工作,或是为了培养其独立,从而减少他们对家庭的依赖;二是父母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过于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学校里,新的学习环境会对他们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环境不适应问题,就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环境的排斥。部分小组成员的朋辈群体交往也不顺利,其同伴支持较弱。

2.抗逆力水平提升状况

在抗逆力培养服务结束之后,我们用同样的调查问卷对这12名小组成员进行了抗逆力水平后测。结果表明,小组成员的抗逆力水平得到了提升,乐观感、效能感、归属感都有所增强。抗逆力整体水平提高了0.75分,乐观感提高了0.49分,效能感提高了0.73分,归属感提高了1.03分。尤其是归属感的增强最为明显,项目组认为小组的团体动力带来了同伴的支持,服务对象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交了许多朋友。抗逆力水平前后测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抗逆力水平前后测对比图

四、结论

本研究以重庆市DY中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初中生抗逆力水平,通过服务研究了抗逆力培养的效用,并探索了抗逆力培养服务的模式,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初中生群体的总体抗逆力水平较好,均值为3.94分,但仍有44.70%的初中生有提升空间,另有1.90%的低水平学生需要特别关注。

第二,抗逆力各个维度因子发展不平衡,乐观感相对较强,而效能感则相对较弱。在内保护因子中,效能感中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最弱,乐观感中对能力的信心则表现不足。在外保护因子的归属感中,朋辈的支持相对最弱,父母支持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第三,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抗逆力培养小组的服务对初中生抗逆力提升具有一定成效。服务对象的抗逆力均值提高了0.75分。其中,乐观感提高了0.49分,效能感提高了0.73分,归属感提高了1.03分。

本研究调查了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现状和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抗逆力培养小组服务的效用。研究表明,抗逆力培养小组服务对初中生抗逆力的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的提升均有一定效果。希望能够对青少年的抗逆力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拓展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抗逆力培养途径,并探索其他有效的培养方法。

猜你喜欢

归属感效能初中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