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蕾:中西部的天府之国,人才集聚为成都筑梦

2018-10-12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高新区成都

○记者 邹孝听

电子科技大学为成都乃至全国输送了千千万万的专业人才。它是成都高科技产业的摇篮,也是年轻人梦想的起点。

罗蕾,四川人,1983年进入电子科大学习后,便留在了成都,一晃在此工作、生活了30多年。从学生到教授,从创业者到国家重大专项专家,从实验室主任到TIAA网络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罗蕾在成都这片沃土上画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座中西部最大的城市,在她眼中是天府之国,亦是筑巢引凤的人才高地。也许机会比不上沿海城市,但30年前政府倾力打造的成都高新区,不仅是国家首批自主创新试验区,也成为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区域。罗蕾造访过很多城市,其中不乏一线特大城市,这些年来,却始终与成都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愫。它育她,她爱它。

从校园到学研产,“创新”落地才有价值

罗蕾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双一流高校,基因很强大,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电子信息专业人才。而成都高新区又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创新创业三大领域为主导,在电子信息领域专家的眼中,这个行业在高新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罗蕾介绍说,“成都有电子科大为基础,人才优势较大。对于发展电子信息、重点软件,以及芯片的专用人才就比较多。比如对英特尔的测试工装,京东方的电芯,软件电子信息以及软件电子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成都是西部的最大的城市,所以它的人才聚集率比较大,高校、高科技的研究研发机构以及国家的一些重要研究机构纷纷聚集于此。”

罗蕾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子科大就露出了产业化的端倪。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电子科大派了很多导师出国进修。受硅谷影响,回国后便开始向硅谷学习,推动产业化。所以说,从学生时代,罗蕾就浸润在学研产的氛围中,她很早就明白任何创新项目,只有落地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2000年,罗蕾带领团队开始正式走向学产研。最初,主要侧重于研究嵌入式基础软件,先后研发了嵌入式基础软件、加强设计软件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慢慢地,逐渐转向移动支付以及智能汽车研究计算平台。他们绝对称得上是第一批创新创业公司,理念很超前,抱有很美好的愿望,但彼时的中国刚刚开始发展,虽然市场有需求,产业链却并不健全,市场缺乏信任和机会。

他们的困难并不在于研发,而是靠一己之力很难影响市场。罗蕾表示,学产研从开始到成熟一般需要5到10年,这个过程需要社会有意识,业界才能有更好的交流互动。

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时候罗蕾和她的团队已经奋斗了10多年。她说,“搞科研的不会等到市场上需要什么了再去产业化,必须得有超前市场的眼光。”

历经几个不同的阶段,又重点回归到创新创业领域,基于对行业的理解,2016年,她又先后布局区块链和智能汽车网络安全领域。

他们可能属于偏另类的一个团队,不需要孵化器,自己创新创业,并且这种状态保持了20年。也许这就是电子科大的基因魅力。

人才优势弥补地域缺陷,放开视野对标外界

“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大概在成都待了20年左右,我觉得思维被封闭了,然而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很难开放地去想一些问题。后来,我踏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现西部人才支撑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但地域的相对封闭,使得西部的理念与一线城市存在差距。为了拓宽思维,即便地处内陆,我们也该把目光放向全国,甚至世界。”

多年前,罗蕾也曾踏访过苏州工业园区,她说从地理位置来讲,苏州的产业优势是最强的,但人才方面肯定没有成都的潜在优势大。“最主要的其实还是研究基础,我们有学校资源,当有了很明确的方向,就可以在擅长的领域扎根,根据需要去培养学生,培养团队。不过苏州的创业环境相对开放包容一些,各有各的特色,现在都是宜居城市,创新创业高地。”

在国务院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一大批大学生涌入创业潮,罗蕾也入选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对于大学生创业她并不是很支持。

在她看来,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少数人能做的事情,大学生读书期间没有很多社会经验,见识不够,对行业背景了解的也不充分,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我会鼓励学生去加入一些创业团队,并不希望他们去做领头,其实我们这里的学生比沿海地区要相对保守些,很多学生还是希望毕业后能先到大公司锻炼锻炼。”

当然,对于目前正在孵化的团队,从策划、建设、融资到未来市场拓展,她都会全力支撑。并且,始终保持立足成都,面向全国的发展思路。

三年前的高新人迹罕至,如今蓬勃又有朝气

三年前,罗蕾从老城区搬到高新区。她告诉记者,当时这边人迹罕至,地铁还没完全开通,本身属于很偏的地方。而如今的高新区变得非常漂亮,整体环境也比较好,区内配套越来越完善。罗蕾的团队分别在高新区西区和南区都设立了办公点,她说在这儿工作、生活很便利。“这里有很多生态公园,我没事儿就去散散步,享受巴蜀闲适的生活。”

对比其他创新之城,罗蕾觉得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的环境比较一般,但北京的创业氛围特别好;苏州人少,相对冷清;广东人特别开放,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又有很多电子科大的校友,在那儿能得到尊重。

对于成都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她直言目前大产业偏少,尤其是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但未来可能“小而精”的产业会慢慢增多。现在是一个好的时机,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抓住一些机遇。

“我觉得高校、社区、商业、医院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自然会吸引人才落地。政府如果能多设立一些引导性的产业基金,为创业者营造更开放、更市场化的环境,相信这里蓬勃又有朝气的创业精神将一直持续下去。”罗蕾如是说。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高新区成都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