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领跑,从中关村开始
2018-10-12钟京合郑怀志
○文 钟京合 摄 郑怀志
历史的一瞬,往往沉淀着经年累月的汗水与努力。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关村奋力奔跑的40年。当梦想成真,中关村不仅改写了中国科技创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也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径。
40年演绎中国式创新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新跨越
中关村何故能站上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首先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突破5.3亿元,这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8年时的5.2倍,这个数字也是全国156家国家高新区企业总收入的1/7。截至到2017年年底,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为321家,独角兽企业70家,占全国的45%以上。
数字背后是中关村企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据了解,目前中关村以联想、百度、京东、小米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万多家,并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和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据介绍,为突破发展空间限制,中关村早早地打破地域限制,构建了“一区十六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等十六个园区。
“一区十六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构成了中关村雄厚的新兴产业带,促进了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从“集群式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中关村创新加速度越来越快,并不断实现新跨越。
据了解,2018年1-3月,中关村核心区六大新兴产业集群稳步增长,实现总收入3662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前沿信息产业所占比重接近八成。增速高于整个中关村科技园区六大新兴产业集群8.1个百分点,占海淀园总收入的比重为85.3%,占比高于中关村科技园区13.7个百分点。
从细分产业来看,前沿信息产业总收入占六大产业集群的比重接近八成,1-3月前沿信息产业实现总收入2919.77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高于六大产业集群整体水平3.1个百分点,海淀前沿信息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从其它细分产业来看,新兴服务业知名企业众多,增长态势喜人,1-3月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5%,增速位居各产业之首;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生物健康产业稳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5%和6.3%;生态环境产业低位增长,同比增长3.6%;现代交通产业降幅持续扩大,同比下降3.6%,降幅较1-2月扩大1.1个百分点。
40年协同创新实践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升级突破
纵观中关村发展历程,自1978年,被誉为“中关村第一人”的陈春先提出“在中国建立科技园区、打造中国硅谷”开始算起,中关村经历了从“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中国科技园区,到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砥砺奋进、矢志创新的道路。
围绕四十年的创新实践,中关村正着力要素间协同创新,完善生态系统升级版。近年来,中关村逐步构建并完善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孵化和创新文化六要素,以及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为一体的生态系统。
以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经过8年的发展,集团在科技产业、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区域合作以及海外业务构成了五个业务版块,目前拥有基金102支,规模782亿,投资项目1770个,投资额超4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发展集团累计服务科技企业3.5万家/次,累计提供融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区域合作基金总规模超100亿元,在国内托管运营面积为69万平方米。集团还与科研院所与大学建立紧密联系,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来说,打造创新创新生态升级版,成为创新要素提供者,生态建设的服务者,一直是公司追求的目标。今年,该公司还将进一步升级要素与服务能力,抓住内外部的协同,补齐示范区生态系统中的短板。
随着生态系统之间融合发展取得突破,要素升级也取得了相应的突破。领军企业开放式创新,探索内部创业,构建创新生态,已经成为几大产业领军企业的普遍做法,对于中关村生态系统完善,以及创新、退出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中关村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不断营造创新创业的新生态,其中也包含了构建一个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这一体系中的企业不生产商品和货物,而是为创新企业提供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支持等服务。
在中关村,有一家名为盛景网联的企业。该公司成立十余年里,已带领数百位企业家走进以色列,目前已构建百亿市值、百亿母基金、3万学员企业、1500家新三板的生态系统,未来有300家企业进入IPO。
该公司紧盯最新的互联网领域发展趋势:产业路由器,亦即产业互联网的深度适用,将是我国互联网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大背景是,国家提倡三产融合,而打通三产需要以IT信息服务业为核心,产业路由器是极其有效的解决方案。产业路由器赋能共享经济体,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各端进行存量资源的整合与连接。
在创业孵化方面,中关村也已经由此前提供简单的物业管理1.0时代到提供投资和相应专业服务2.0时代,发展到现在的链接所有创新要素,构建生态系统孵化器3.0时代。在创新文化方面,尊重创新规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和精神逐渐制度化、具体化,从而使要素间协同创新、完善生态系统取得新突破。
40年布局世界舞台中心国际化步伐提速,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增强
诚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所言,中关村在科技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所以中关村的国际化也提到了更加重要的高度。在管委会层面,中关村加强示范区在海外的创新载体建设,包括建设园区示范基地、孵化器分支机构,加强一批创新中心的建设,建设一批海外驿站。
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者,还管理着10个中关村海外联络处,3个海外创新中心,美国硅谷、波士顿和德国海德堡,签约16位海外战略科学家,让中关村发展集团更好地成为政策的推广者与实践者,以及面向未来的新经济、新产业的组织者与推动者。
随着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中关村开放合作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中关村高端创新资源吸附力不断增强。国际顶尖创新机构加速集聚。苹果、微软、英特尔等世界500强纷纷在中关村设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英特尔实验室、Plug&Play、加州北京创新中心等跨国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相继在中关村成立。海外高端人才持续增加。中关村示范区共有留学归国人员3万多人,外籍人才1万多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累计1188人,占北京的80%,占全国的20%。
中关村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国际化战略不断升级。近年来,中关村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小米、APUS等中关村企业的产品进入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国际市场。并且逐渐由以产品为主的输出转向以技术服务为主的输出。
中关村企业还利用海外并购,积极搭建全球创新研发网络,加速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中关村企业以全球视野谋求创新,通过发起并购,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境外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等方式,在全球活跃的创新区域加快布局,形成一个多节点的国际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