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湾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
2018-10-11张仲琪向东文
张仲琪 向东文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带动了观光农业园的兴起。但由于观光农业园兴起时间较晚,且规划定义尚未统一,导致各地观光农业园景观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原始生态环境损毁严重,使得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园区内生物多样性稀少。以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为出发点,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九龙湾观光度假农业园为案例,经过查阅景观生态设计相关的文献,比较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原则与理念,包括中国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历程和生态设计的相关技术等,以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系统整合原则、适度开发原则为规划基础,试图寻找出生态规划模式并具有可操作性;从项目整体生态规划到单项生态设计,探讨了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關键词:观光农业;生态设计;规划;九龙湾
中图分类号:F590.75:TU985.12+8(634T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6-007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6.01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of Jiulong Bay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Park
ZHANG Zhong-qi,XIANG Dong-we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Wuhu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promote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led to the rise of tourism agriculture parks. However,due to the late rise of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park and the unrestricted planning definition,the landscape of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parks in various places has single content,lack of characteristics;and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seriously damaged,the biodiversity of the park is scarce,which has destroy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originally ha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of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park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the Jiulong Bay Sightseeing Holiday Agricultural Park in Tuanfeng county of Huanggang city as an example,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ecological design,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principle of ecosystem integration,and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e development,an operational ecological planning model was try to establish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of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park are discussed from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nning of the project to the single ecological design.
Key words: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eco-design; planning; Jiulong Bay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项目,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当地农业资源的原生性与特色性,另一方面也要在景观规划的思想原则与理论基础指导下进行,从而使得观光农业景观设计既有特色,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1]。
1 国内观光农业现状
中国的原生农业资源丰富、农业景观多样、产业基础坚实,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资源,这些都是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观光农业发展经历了萌芽与兴起阶段(1980-1990年)、发展与成长阶段(1991-2000年)、特色规划阶段(2001-2018年)[2]。已从最早的采摘、农家乐体验发展到现在的休闲农庄、生态农业园等,功能由单一的餐饮扩展到了集游览、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经营理念由度假休闲扩展到民俗文化体验,增加了文化和生态内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观光农业园快速发展,然而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与问题。
1.1 开发与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风险并存
面对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不少地方缺乏明确的保护和发展的生态理念[3],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约束,设计水准参差不齐,缺少明晰的保护开发并重的设计理念,导致其环境风险较大,开发与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被破坏可能性较大。
1.2 原生态景观匮乏,缺少创意
每个园区的地形地貌、植被与水体等景观都有其特殊性,在景观规划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科学设计明显不足,园区设计粗放,选址盲目,缺少对当地原住民的尊重。现有的观光农业园大多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忽略当地原生态景观,导致“千园一面”,造成重复建设,土地占用较大,经济效益卻难以提升。
1.3 缺乏有效监管
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导致其环境风险较大。目前的观光农业园地理位置大多位于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不便于监管人员实施监督和管理,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园区的开发建设影响到原始的生态环境,无法统筹观光农业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原则与设计理念
2.1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原则
2.1.1 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合理有效地开发自然与区域人文环境资源,减少和避免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人地冲突,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4]。同时,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设计要在区域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城乡建设等各种规划的大背景下实施,避免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改善和美化环境。
2.1.2 生态系统整合原则 对于园区的设计,要采取整体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的同时,保证游客的高质量体验。生态完整性与整体和谐性是观光农业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原则,需要做到设计形式和内部结构协调一致,达到生态设计的标准[5]。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区的设计应当在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等资源统筹规划下进行,既要满足游客需求和企业的利益,也要符合当地政府的政策,并保障原住民的利益不受损,从而达到共赢的结局[6]。
2.1.3 适度开发原则 对于原生态景区,只有通过适度的开发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环境,借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园区设计,尽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7]。通过适度的开发,寻求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合理地解决两者的矛盾。
2.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2.2.1 坚持农业景观与观光旅游有效结合的理念 观光农业以农业景观的特殊性和观光旅游相结合,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农业生产的简单印象,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8]。在观光农业园中,运用景观生态的设计手法,将休闲度假和农业生产加工流程完美融合,游客除观赏优美的田园风光外,还可参与农事活动、休闲度假、科普农业知识互动等活动。
2.2.2 突出地域特色,融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理念 当地植物的独特性是农业观光园的主题精髓。依据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而建立的农业观光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去观赏游玩,这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原住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这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 九龙湾观光农业园区项目规划
3.1 项目概况
九龙湾景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境内,地处杜皮乡以北、道观河风景区南岸。主体景区用地面积42.5 hm2,规划用地范围内以山地为主,拥有大片林地,自然资源的原真性保持得较好,森林覆盖率在92%以上,地形北高南低,坡度大多在30°~50°,最高点高程144.44 m,原始生态良好、植被茂盛,山林、道观河是景区的主题特色。该景区地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和平原,处于亚热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年降雨丰富,境内湖泊、水库、河流、渠道众多。景区主次入口现有道路为6 m宽的土质环形路,还有林间穿行小道。房屋有若干栋临水别墅和民宿建筑,还有码头、双面连廊,以及一处养鸡场、一处方形鱼塘和几处林间水塘,已修建有2个荷花池。现有植被多以马尾松、香樟、三角枫为主,人为影响因素较小,森林覆盖率较高,原始植被保存完好。
3.2 项目规划结构
九龙湾景区景观规划主要内容为“一岸、两道、三区、四芯、五园、六景”,具体见图1。
3.2.1 一岸 指荻荷曲水·四季观光水岸。九龙湾景区依道观河水库而建,拥有大片的驳岸区域,四季观光水岸为游客提供了养生、垂钓、徒步、骑行等游憩空间,也为景区防洪蓄水、净化水质和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场地保障。
3.2.2 两道 ①信马林间·环岛绿道;②云山侠侣·登山健身步道。九龙湾景区内所有道路原则上不允许机动车通过,目的是确保景区不受机动车尾气污染,真正做到生态环保。环岛绿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观光车道,另一部分为骑行与步行绿道,都是在环景区养生度假区与高端别墅区设置。登山健身步道环绕于低奢隐逸区,此步道仅限游客步行、骑行通过,确保高度安静与私密。
3.2.3 三区 ①岭泉苍翠·养生度假区;②清益秀岩·高端别墅区;③松鹤清越·低奢隐逸区。养生度假区由养生会所、林上国学书院、四合院、游客集散中心、码头以及周围绿地组成,为游客提供养生、休憩场所。高端别墅区设置有樱桃园、翠竹园、杜鹃园等农耕体验园,另外此处建有16栋高端别墅,为高端人士提供休闲、聚会、游憩、商务谈判场所。低奢隐逸区为武汉市周边稀有的世外桃源去处,游人可在此处享受登山、休憩、住宿等旅游项目,真正为游人提供低调、奢华的隐逸体验。
3.2.4 四芯 ①酥怡玉脍·林上四合院;②烟波致爽·林上休闲中心;③人文雅斋·林上国学书院;④玉浆临风·林岸水榭。“四芯”指位于养生度假区的4座生态建筑,分别为游人提供餐饮、养生、读书、观赏等功能服务。这4座建筑的选址经过反复斟酌推敲,避开植被生长完好区域,并且使用天然环保材料如石材、木材等建造,与九龙湾景区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相协调。
3.2.5 五园 ①山楂园;②荻蒲园;③杜鹃园;④翠竹园;⑤油茶园。“五园”除丰富景区景观游憩功能外,山楂园、油茶园可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农耕隐逸体验,杜鹃园为游人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翠竹园为游人提供静谧沉思的幽静场地,荻蒲园对于营造九龙湾生态湿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园”以九龙湾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发挥各自作用,共同营造九龙湾养生度假、休憩体验的综合特色。
3.2.6 六景 指在九龙湾景区范围内各具特色的6个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或人工景观,分别是①碧湖帆影·好望角;②登高远眺·望月楼;③绿道驿站·歇脚屋;④阳光沙滩·木梓岛;⑤连理冬青·爱情树;⑥苍郁林荫·老樟木。
4 九龙湾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
九龙湾景区位于道观河水库,水资源丰富,为武汉市目前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和保护水源用地,景区竖向控制根据道观河水库设计有标高(85.04 m)和常水位(78.70 m),因此景区内主要设施标高及本方案建筑的±0.00标高不得小于85.04 m。
4.1 水资源保护设计
4.1.1 污水管网规划设计 园区已安装有雨污分流设备,首先使用化粪池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之后经专用的污水管道送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后排入河流。污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80%:游客每日最多用水量可达到118.8 t/d(表1,前2项),日污水量达到95.04 t/d。园区设有一处小型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每日排放的污水。污水管道从别墅区沿路分散收集附近建筑的污水,经过该小型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可排入附近的道观河水体。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标高不得低于78.70 m(道观河水库常水位标高为78.70 m)。
4.1.2 雨水管网规划 为了使雨水排泄速度快、积水时间短、减少转输流量、节约工程投资,雨水管道系统设计尽量采取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先排入生态湿地或天然水体,再排入道观河。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通过地表排水和明渠管道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景区内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景区内大型活动广场、主要道路、建筑物所形成的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根据附近地形地貌情况,就近排入生态湿地或天然水体,再排入道观河,保证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2 植物设计
4.2.1 植物种植原则 ①保护恢复原则。保护好景区内原有的植被,并适当增添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土植物。例如,保存景区内生长良好的马尾松、三角枫、樟树、红果冬青、金银花、金樱子等植物,通过更新抚育改造等措施,增添杜鹃、月季、山楂、翠竹、香蒲等植物,既丰富了植物景观形态,又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②生态群落原则。树种选择以当地的本土树种、地带性植物、符合当地条件的树种为主,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逐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注重植被结构规划,提出合适的林分组成与群落水平布置模式[9]。例如,在九龙湾景区植物设计中,以“五园” 植物为景区的主要基调植物,分别是山楂、翠竹、荻蒲、杜鹃、油茶,同时搭配种植一些特色乔灌木,如金银花、金樱子、芦竹、猕猴桃、桑树、侧柏、连翘、枳椇等,形成九龙湾独有的具备自然生态及野奢之美的植物生态群落。
4.2.2 乡土树种选择与植物群落搭配 九龙湾景区的植物类型主要是团风县的本土植物。其中乔木类本土植物共有47种,灌木类本土植物有25种;水生类本土植物有13种;藤本类本土植物有6种;地被类本土植物有4种;特色植物11种;景区场地植物配置在选用本土植物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群落适宜的配置模式,针对不同场地的需求与特色景区生态的完整性、景观层次的丰富性来选配。
4.3 道路设计
4.3.1 道路现状改造 景区内道路分为三级,并对现状堤路进行改造(不计入总面积),全园道路用地总面积约为115 460 m2,大约占到园区面积的5.7%。游道系统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设计为步行游道、骑行游道和综合游道等,综合游道为步行游道、骑行游道的综合体。绿道路面宽度能够满足顺畅和安全的通行需求,骑行游道和综合游道路面宽度设计按照标准,必须符合通行车辆的外廓尺寸要求,步行游道路面宽度不小于1 m,绿道路面采用环保生态自然材料。
4.3.2 园内道路设计 ①一级道路。一级园内道路宽6 m,作为贯穿园区的主要道路及消防通道,一分为二,供游客骑车与游览车行驶。道路旁采用生态护坡,设置植草沟用于排水。一级园内道路面层材料为混凝土。②二级道路。二级园内道路宽3 m,作为各个区域划分与联系的主要道路。二级园内道路面层材料为混凝土。③三级道路。三级园内道路是登山步道,路面均宽1.5 m。供游客在园区内漫步游赏。
4.3.3 生态道路设计 ①生态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生态道路在排水系统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排放和收集功能,使之有效地被周边绿地利用。可在人行道设置生态树池,若路外有地方可以设置生态草沟以供排水,這将有效地处理道路径流。如果路外有河道,那么就可以通过路面横坡把雨水排入河道里。②路面道路设计。以往的园区道路多采用沥青铺制,但这种材料不具备透水性能,每逢下雨天道路积水严重,难以调节园区地表温度及湿度,且不利于生物廊道的畅通。园区路面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整个园区的生态要求,可选择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其不仅透水性能良好,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降噪能力;电气石粉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能够有效地吸附路面的粉尘,减少环境污染[10]。所以园区路面结构从上至下理想的应分别为沥青、砼、碎石、夯实素土(图2)。③生态道路形式的选择。园区道路的选择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对生物活动的影响,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道路的形式可采用汀步或者局部架空,既保证了视野的开阔,也能保证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4.4 生态护岸设计
4.4.1 驳岸现状 景区的河岸本应是极好的生态湿地场所,但由于未经规划设计,导致植物种植凌乱且生长随意,几乎没有人为的景观造型设计,而且陆地植物种植方面明显不足。驳岸现状的植物具有如下特点:园内山地植被长势一般,高度均为单层人工林,种类相对单一,群落结构简单,色彩以绿色为主,季相变化不明显。经调查,驳岸周围主要树种有垂柳、马尾松、湿地松、三角枫、杨树、芦苇、吉祥草等,基本没有过渡的灌木层,大多土地裸露,没有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和营造季相景观效果,生态功能较差,景观破碎度较大,没有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4.4.2 生态护岸 ①新型矩形断面生态护岸。新型矩形断面生态护岸占地面积较少、结构简单实用,一般以土坡为主,有利于动物的生存繁衍。通常在水位以下采用矩形干砌石断面,正常水位以上采用毛石堆砌成斜坡[11],以增加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消减流水冲刷,有利于防护堤岸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种与周围景观、人居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型护岸(图3)。②植物生态护岸。植物生态护岸是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各类植物的根系稳定护岸,充分保证水岸与水体之间的水交换与调节,改善河道栖息地环境,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并具有一定的防洪作用[12]。为丰富驳岸植物景观,营造丰富的季相变化,可在岸边种植丰富的湿地植物,适合湿地的乔灌木和草本植物是护岸种植的主要类型,护岸种植以能迅速扎根发芽的柳树和根系发达,穿插力强的水杉为主,搭配当地特有的香蒲和鸢尾,另外,芡实、睡莲、王莲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金鱼藻、菹草等沉水植被也是景观营造的优选。根据不同河段,在园区的建设标准、区域自身条件、湖水深度以及景观视感等条件下,设计生态驳岸,搭配园内植被。护岸种植设计所营造的护岸景观可提升园区整体景观美感(图4),园区的四季观光水岸植物设计采用生态湿地修复的处理方法,这在气候调节、蓄水防洪、净化水质以及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将产生显著的效果。
5 结语
本案的研究与方案设计凸显了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的特色,在景观设计中紧密结合本土自然环境,使得人为的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前卫性;并为休闲观光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一些构想和借鉴,同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思考了如何满足城市居民体验休闲观光农业的愿望,也是对解决农民及农业发展问题的一次尝试,是对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 谭志蓉.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2):231-236.
[2] 李 婧.基于产业与旅游相结合——武汉市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16(15):38-39.
[3] 张瀛予,朱新明,杨立新.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述略[J]. 辽宁林业科技,2016(2):41-45.
[4] 李彦星,黄磊昌,肖英男.基于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下的乡村景观生态规划[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3):775-779.
[5] 肖 禾.不同尺度乡村生态景观评价与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6] 刘 莉,吴黎明.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观光农业景观规划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38-40.
[7] 韩 苗.觀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S1):106-108.
[8] 徐 析.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9] 魏绪英,蔡军火.刍议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12(11):79-80,101.
[10] 张丽丽.都市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设计[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
[11] 杨旭明.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坡方法探讨[J].吉林水利,2016(12):20-22.
[12] 姚文飞,邱延昌,刘 英.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9-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