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对策
2018-10-11张燕
张燕
【摘 要】本文讨论了严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去杠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旨在寻找到商业银行在去杠杆过程中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金融;去杠杆;商业银行;冲击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金大量涌向虚拟经济,资金在同业体系内部的空转导致资金利率大幅提升,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却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连年下降,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提升,金融去杠杆迫在眉睫。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杜绝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2017年3月份开始,“一行三会”纷纷重拳出击,针对金融市场上各种乱象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措施,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其中,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监管”。首先要求商业银行对“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等违规行为进行自查;其次,对商业银行间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的金融交叉性业务也进行了专项治理,对于那些高杠杆、多套利、长链条的金融业务纳入了审慎评估体系监管。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如此严厉的监管政策,金融去杠杆压力增大,同时也面临着负债成本上升、息差收窄、资产规模缩水等一系列问题。
二、金融高杠杆的内涵、危害
金融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投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杠杆”是一种放大实际货币资金的操作手段,即通过借债,以小规模自有资金融得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适度杠杆可以扩大资金规模,有利于盈利,但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又遇到经济下滑,则会造成债务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同时利率市场化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借助“加杠杆”以期通过扩张资产规模来挽救日益下滑的经营业绩和利润。2014- 2016年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速约为15.67%,远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7.85%,2017年金融去杠杆的积极推进,才使得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增长速度出现了大幅下降。商业银行在操作中利用同业存单不需负债考核、不纳入银行同业负债考核、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流动性好等特点,大量发行,大规模扩张负债。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清算数据显示:同业存单托管量从2014年1月的340亿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62760.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61.2倍。
商业银行的高杠杆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使金融体系的金融风险隐患增加。货币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机构同业间进行空转,不仅拉长了资金链条,还导致杠杆套杠杆,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2、使资产泡沫积聚,并影响貨币政策的传导。信贷规模的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多余的货币资金便进入股市、债市及房地产市场,造成这些领域资产价格飙升,泡沫积聚,引发经济失衡;再则,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空转过程中,创造了大量货币,但并未计算入货币供给M2中,因而造成M2失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3、使实体经济根基受到损害。货币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的空转使得原本的低成本资金转化为高成本资金,实体部门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这必然阻碍货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去杠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
从2016年金融去杠杆推进以来,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全国商业银行正回购、逆回购余额须分别压缩67.2%、59.2%。2018年是金融的“强监管年”,金融去杠杆进一步延续深化。实体部门债务余额增速持续下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也在同步减少, 贷款和债券合计,7月末全社会负债同比增长13.2%,6月份为13.4%;其中实体部门负债同比增长13.3%,前值13.5%。
从长远看,金融去杠杆有助于实现市场出清,促使金融回归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但从短期看,金融去杠杆在严监管的条件下,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诸多影响。
(一)资金短缺,存款竞争日益激烈
金融去杠杆首先打击的便是同业非标空转,导致高杠杆的金融机构短期负债资金来源急剧萎缩,而贷款资产主要集中在中长期的房地产等方面,无法及时收回,将造成严重的资金短缺。在资产增速到位前,商业银行必将经历一段“资金荒”,这促使其回归传统的存款业务,从而加大竞争争夺。同时,中央银行意图维持货币供给M2与经济发展相平衡,故M2的增速最近几年有所回落,这反映出存款的增长必然受限。短期内的资产需求刚性、存款来源受限以及互联网金融分流资金,使得商业银行间的为争夺存款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二)商业银行表内外资产增速放缓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提速,部分商业银行依赖高杠杆盈利模式将无法维持,资产增速逐渐恢复到常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分析,2016年底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增长率为16%,到2017年5月该数据已经下降为12.6%,其中中小商业银行由于杠杆率过高,因而资产增长速度下降较快,大型银行资产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稳定。另外,受同业理财强化监管的影响,表外理财的规模萎缩严重,尤以2017年5月下降最为突出,是十年来单月降幅最大一期,达到1.6万亿元,其中主要是同业理财下降比重最大。
(三)流动性风险增加,资本充足率趋于恶化
金融去杠杆使社会资金量减少,必然促使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这对于不同的商业银行影响不同。大型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能力较强,杠杆率较低,因而所受影响较小。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农商行、城商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度较大,缺乏此类资产的支撑,其流动性风险大大提升,将出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不达标,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与此同时,金融去杠杆促使一些表外业务如非标债券转为表内信贷,这样必然拉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除此之外,如果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资金期限错配,一旦市场价格发生大的波动,其资金链条断裂,将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利率风险、违约风险同时增大,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也将加大,商业银行的合规压力增加。
四、严监管下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去杠杆冲击的政策选择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去杠杆工作任务,保证自身健康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必须从两方面出发进行调整:一是进行业务结构优化的调整;二是进行各类风险防控措施的调整。
(一)业务结构优化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表内外资产规模均衡发展。商业银行的表内外资产规模一定要与自身的资本实力、资金组织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相匹配,同時还要与外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因此要做到:一是商业银行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部署,重点保持资产规模的合理增长,降低同业存单投资,保证地方投资需要;二是商业银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和导向,合理调整理财业务的模式及结构,适当控制表外理财业务的扩张。
2、策略性负债确保稳定性存款。商业银行应潜心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客户渠道来源,提高贷款派生存款能力。同时努力开拓清算、托管和第三方存管等业务空间,还可以利用央行的借款,融入期限较长的资金,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二)各类风险防控措施的调整,主要包括
1、统筹管理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首先要对流动性状况具有前瞻性预判,强化对货币政策和市场状况的敏感性,增强对潜在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能力;其次要安排合理的资产负债期限匹配,适度降低错配比率,保证关键时点的现金流充足。
2、加强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风险敞口识别、计量及控制工具的的开发建设;优选杠杆率低、资本充足的大的同业机构,并要求有同等价值的抵押、质押物;准确把握监管重点,进行及时充分的自我检查和内部监督。
3、创新制度管理,做好资本补充。优化业务结构,保持合理杠杆水平,坚持提质增效,提升盈利能力;紧跟监管政策变化,创新管理制度,增强资本的内源及外源性补充手段。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参考文献:
[1]许小年.去杠杆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J]环球博览.2016.06
[2]刘云燕.金融去杠杆与商业银行公司经营业务转型[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018.03
[2]李江华.金融去杠杆:背景、影响及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