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新动能需要“四维创新”驱动

2018-10-11张燕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动能升级培育

张燕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如何把握新动能带来的机遇,也是日前召开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话题。

“培育产业新动能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在论坛上指出,当前,经济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应对挑战的重要法宝就是培育产业新动能,这也是解决经济增长难题的“金钥匙”。

在顾强看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路径是补短板、育动能、强引擎。要在制度变革和创新驱动双重助力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产业新动能。

既要“有中生新”,也要“无中生有”

顾强指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一方面,传统产业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转型压力,需要“有中生新”,不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更需要“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创造新经济。

在顾强看来,在发展新产业的过程中,要以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为重要抓手,找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投资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有三个标尺,高技术意味着专利数量多、价值高、技术先进,产业化能力强;高成长意味着复合增长率高、资本参与度高;高潜力的标准是未来3年这些产业的市场规模大、产值高,也是政策利好的领域。”

顾强告诉记者,由这3项标准出发,围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产业,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锁定了未来3年的发展方向,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精准医疗等共64个新动能方向。

“到2020年,64个产业新动能方向将催生数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中,新型显示、智能硬件、三元锂电池等为代表的50余个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年均复合增长率大于30%;5G、大数据、云计算、半导体、电动汽车等细分方向增量更大。”顾强说。

全方位创新是关键

在顾强看来,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着未来产业。未来5—10年,伴随消费升级、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技术演进、融合和行业颠覆带来的新供给,中国经济社会需要解决智能、健康、高效、可持续、探索五大课题。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从技术变革入手,逐个分析五大课题,研判出九大未来领域,包括未来智能、未来互联、未来生物、未来交通、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环境以及未来探索。”

以正在引领显示产业迭代升级的柔性显示技术为例,“万物显示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10年,OLED将是柔性显示的主要方案,QLED、Micro-LED等也将逐渐实现产业化。”顾强说。

“以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场景创新、生态创新为代表的‘四维创新驱动是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关键所在。”他建议,培育新动能需从4个方面进行创新驱动。一是机制创新,建立政府、社会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机制,形成包容性强的企业创新政策体系;二是路径创新,打造“平台+资本+赋能”模式的新路径;三是场景创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推广;四是生态创新,构建“新物种”聚合系统。

人工智能已成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

顾强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的很多技术问题、应用问题还都有待突破,才能真正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但人工智能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的运行方式是不可阻挡的。”顾强说。

权威统计显示,到2022年,人工智能企业的市值预计将高达3.9万亿美元,对各个行业、社会发展以及个人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顧强表示,目前还很难定义和预测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与信息技术引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渗透的,甚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医学领域,人工智能都已经开始产生作用。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跟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开始融合,是全链条的全生命周期的融合。尽管融合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很像互联网产业起步时那样的发展势头。

责编:陈栋栋 chendongdong@ceweekly.cn

美编:孟凡婷

猜你喜欢

动能升级培育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汇聚发展新动能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探寻新动能
字词升级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