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商启蒙Part2 消费篇 五种硬技能,教会孩子聪明地花钱

2018-10-11刘永吉全国妇联组织部一处副处长北大教育学硕士

父母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家务玩具家庭

刘永吉(全国妇联组织部一处副处长,北大教育学硕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宝宝家里玩具堆成山,还哭着喊着往家里搬;稍微长大一些,张口闭口苹果手机、宝马、玛莎拉蒂;大学毕业,工资刚够温饱,就要戴名表、挎名包,囊中羞涩浑不怕,消费贷款手不软,高额利息还不起……其实,好好花钱不难,重点在于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以下五项技能,助力你的孩子花钱讲方法。

第一技能:把“多劳多得”的信念印刻在孩子心中

教孩子聪明地花钱,首要的不是教孩子花钱的技巧,而是教孩子理解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让孩子明白珍惜金钱、花钱有度就是敬畏劳动、感恩家长。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劳动的感受和赚钱的喜悦,理解金钱和劳动的关系。对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来说,做家务赚钱是个好方法,但是要注意避免变成不给钱不做家务,给多少钱做多少家务。父母要引导孩子多做家务,打理好个人卫生、帮助家长做家务,让孩子明白这是对自己负责、关爱他人的表现,是不能谈报酬的。在这个前提下,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家务活动请孩子完成并给予报酬。操作方法要得当,比如不同年龄的劳动内容设定、领取报酬的数量期限、时机方法等。此外,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孩子了解并参与家长的工作,帮助家长承担力所能及的事务,或者启发孩子开动脑筋找到赚钱的方法,这对孩子理解劳动、工作和金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十分重要。

第二技能:用好自己的零花钱

很多年轻人习惯于做月光族,成家后也没有存钱的习惯,以致生活陷入困境。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很重要。三岁后,父母可以适当给些零钱,随着孩子长大逐渐增多,但是不可超过孩子可以理解掌握的限度。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信封、钱包或者存钱罐,储存做家务活动获得的报酬、红包、零花钱等收入。如果孩子收到的是微信红包等虚拟货币,父母可以在纸上写上相应的钱数并盖章或签字,让孩子“储存”起来,一段时间内跟父母兑换现金。这个年龄的孩子,看得到摸得着,才是真有钱。用透明存钱罐是一个好方法,让孩子看着罐中的钱越来越多,成就感一定是满满的。

等孩子上小学后,父母要把“储蓄”难度升级,帮助孩子把零花钱分成三块:日常花的、长期储蓄的和公益捐助的,分别放在三个信封或者其他容器中,告诉孩子三种钱的用途分别是购买零食文具等日用品、存钱购买花费较多的物品、帮助别人或公益捐助。帮助孩子把每次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到三个信封中,坚持按照用途使用每个信封中的钱。特别是要引导孩子确定一个大目标,并为之储蓄。孩子再大一些,要让孩子看到银行账户的利息增长和理财产品收益的情况,教给孩子复利的魔力,增强储蓄动力。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花自己的钱,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让他承当相应的后果。比如孩子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或者冲动消费完了自己所有的钱。孩子小时候,这些宝贵的,在可控范围内的错误,是特别重要的人生体验,这时的学习要比孩子长大独立后,再去犯这些错误成本小得多。没有犯过错误,不可能有成长。

第三技能:理解“需要”和“想要”的不同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生活必需品,比如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营养的食品、安全的住房、衣服、交通等都是我们需要的,离开就无法生存。同是食品,米饭、馒头是生活必需品,饼干、薯片却是可有可无的零食;同是饮料,水是生活必需品,果汁、可乐却不算必须品。高档玩具、珠宝玉器、流行服饰等,我们可能很想要,有了很高兴,没有也正常,这就是“需要”和“想要”的不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家中的物品用思维导图按照“必需品-需要”与“非必需品-想要”的分类画下来。

其次,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买回家。可以与孩子一起列一列家庭日常生活支出账单,用图画的方式比较孩子的某个玩具,比如一辆玩具小汽车的花费与一家人一天消耗的蔬菜、米面、鸡蛋、牛奶等花费的关系。可能一辆玩具小汽车的费用比一家人一天必需生活用品的费用还要多,这样孩子就能够很形象地理解把同样的金钱用在不同地方所产生的差异。

最后,拒绝不合理要求要讲方法。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前,要提前跟孩子商量好这次给孩子买零食或玩具的预算,让孩子在预算内自己选择。超过预算,没有预算,孩子却为买玩具哭闹时,首先要清楚地表达出家长理解他喜欢、想要买玩具的心情,并耐心地询问孩子要买玩具的理由,如果孩子仅仅是“想要”这个玩具,父母要在合理判断后坚定地说不,或者建议孩子如果明天还想要这个玩具就带他来。估计还没有走出商场,孩子就不再想要这个玩具了。记得有一次,儿子看着一辆小汽车不走了。我说:“爸爸知道你很喜欢这辆小汽车。”还没有说出下面的话,儿子就回答说:“家里有很多小汽车,咱们走吧。”当然,这是我多次坚持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的成果。还有一次,儿子哭着要买一辆可变形汽车玩具,而家里已经有这种玩具了,耐心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幼儿园要毕业了,儿子要跟好朋友交换礼物。对父母来说,关键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坚定自己的态度,善于发现孩子想要某种物品背后的真正需求,做好科学引导。

第四技能:学习生活中关于消费的经济金融常识

父母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生活中的经济金融常识,比如价格是怎么确定的、价格怎样影响需求、怎样看待各种广告、心理账户怎样影响消费决策等。例如,路过蛋糕店时给孩子讲一讲蛋糕价格是怎么确定的,让孩子明白蛋糕的价格中,不仅包括物料、房租、人工等成本,还包含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如有的装饰得很好看的蛋糕,虽然装饰成本不高,售价却高许多,因为人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告诉孩子如果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可以选择买便宜的没有那么好看的蛋糕,或者在下午蛋糕打折的时候去买,或者回家吃饭花费更低。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养成理性购物的好习惯,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比如带着孩子去商场购物之前先列清单,做预算,严格执行;带着孩子货比三家,比较物品的功能价格,买东西够用实用就好,不贪图时尚名牌;购买大件物品之前充分了解信息做好比价,不冲动购买;参加团购生活必需品,换季打折时添置必要的衣物,等等。父母要尽量减少非理性消费,避免给孩子做不好的示范。有的孩子妈妈心情不好时,习惯跑到商场购物;有的家长对打折毫无免疫力,从不考虑真正的需求,轻易落入商家打折的陷阱。有的父母因为没有陪伴孩子感到愧疚,就给孩子买各种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行为是错上加错,不仅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反而做了冲动消费的不良示范。

第五项技能:参与家庭日常经济决策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让孩子真实而全面地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并且参与家庭的经济决策。当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逐步达到这个目标。这对许多家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父母通常不愿意孩子过多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或者认为没有必要,但是这种学习对孩子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例如,有一位美国的孩子爸爸,曾经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一万美元从银行全部取出来,一万张一美元的钞票整整装满了一个大袋子,回到家放到桌子上。孩子们惊讶地以为爸爸刚刚抢银行回家。这位爸爸把这些钞票整齐地放在一起,告诉孩子这就是自己一个月赚到的所有的钱,然后他开始把家庭的各种支出,食品、房屋、汽车、学费、纳税等,从这一大堆钞票中一部分一部分拿出来,最后只剩下了可怜的一点点。孩子们惊呆了。其中的一个孩子在自己做了父亲后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记得受到的心灵震撼。

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且作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分子参与家庭经济决策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例如,外出旅游前让孩子参与拟定行程和制定预算,住宿、交通、食品等每一项支出的取舍,是特别生动的教材。当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或者需要做出重大经济决定的时候,也是孩子特别好的学习机会。一个从小与父母一起做家庭预算,与父母讨论不同的消费选择背后的经济知识、观念差异,参与家庭储蓄、消费、投资、捐赠等决策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们从家长们的权衡判断中理解金钱和生活的关系和意义,长大后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也能够做出合理决定。

帮助孩子学会聪明地花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需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抓住每一个生活中的机会,主动向孩子提问、与孩子交流、请孩子参与,让孩子逐渐理解父母做出各种消费决定和经济决策背后的逻辑和价值观念。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升级自己的智慧体系,认真学好怎样做好家庭理财规划,才能做孩子的好榜样。

猜你喜欢

家务玩具家庭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一起做家务,一起建设一个真正的家
家庭“煮”夫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平衡玩具
恋练有词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