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2018-10-10叶秋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焦虑血糖糖尿病

叶秋华

[摘要] 目的 评价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选择某社区共102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统一管理,社区医院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为DM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满意率、血糖值。 结果 干预前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较高,干预后血糖值均低于干预前(t=19.941、34.526,P<0.05)。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生活行为等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53.106、63.358、43.699、63.484,P<0.05)。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t=42.942、39.528,P<0.05)。102例患者中,对护理干预表示非常满意者85例(83.33%)、较满意者10例(9.80%)、基本满意5例(4.90%)、不满意者2例(1.96%)。 结论 成立糖尿病管理中心,为DM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评价较高,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知识掌握度评分,控制血糖稳定。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焦虑;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a)-0150-02

DM疾病特征为高血糖表现,导致高血糖状态的原因与機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可划分为I型与2型DM;病因包括2大类因素,如遗传与环境因素,DM存在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2型DM常见病因包括体型肥胖、长期缺乏运动、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1]。发病后患者需终身用药控制血糖,且随着病程进展,高血糖状态可能累及机体其他器官及神经功能,造成慢性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状态[2]。文章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某社区收治的共102例DM患者,分析糖尿病管理中心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社区共102例DM患者,包括男性8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59~77岁,平均为(68.4±3.3)岁,病程时间在1~10年,平均为(5.7±2.1)年,其中1型30例、2型72例,文化程度:文盲22例、小学74例、初中6例。

1.2 方法

①社区医院成立糖尿病管理中心,主要成员由医院内分泌科室主任、护士长、专科医师、专科护士共同组成,设立管理机构,管理目标为宣传DM防治知识、帮助社区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现象、为DM患者提供生活行为方式指导等。日常管理工作由专科医师及专科护士负责执行,护士长及科室主任负责管理、发布任务。管理中心每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科室主任主持工作,护士长辅助[3]。②将医院门诊及内分泌科室所有DM患者档案进行归类整理,选择研究对象,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实施护理干预的意义,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为研究对象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护士与医师可入户了解患者情况,在档案内详细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如血糖值、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用药史、生活习惯、其他疾病史、治疗现状等。所有档案均采用计算机管理方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③管理中心设立24 h糖尿病咨询热线,由专科护士负责,管理中心成立后设置1年内健康宣教计划,包括每个月组织1次健康讲座及病友交流会,邀请本市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知识宣教。提前计划好每次讲座知识内容,健康教育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且根据老年患者特点,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要求全体患者家属共同陪伴患者参与讲座[4-5]。④管理中心护士与医师定期为患者提供电话随访及家庭回访干预,每周固定时间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每2周提前预约患者时间,进行家庭访视,为患者强化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告知患者及家属共同设置闹钟,定时服药。饮食干预:专科护士参阅糖尿病营养膳食相关书籍为患者制定一周饮食计划,打印成册进行发放,要求家属按照饮食计划为患者提供食物。运动干预:为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排除运动禁忌证的患者,根据患者不同健康状态选择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方式;运动时要求家属全程陪伴。电话随访期间鼓励患者主诉,了解其心理情绪变化及相关疑问,给予科学解答,提供语言疏导干预。⑤管理中心每1周更新1次医院宣传栏、橱窗、社区黑板报,由专科护士负责,为门诊DM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手册。

1.3 观察指标

SDS评分标准:分界值为53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SAS评价标准:分界值为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6]。干预6个月后为所有患者发放满意调查问卷,问卷观察项目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血糖监测、健康宣教,每个指标后有4个选项,以选项最多者作为每个表格的最终结果。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值变化;采用自制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表,观察指标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生活行为,总分为100分,每个项目为25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较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水平

干预前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较高,干预后血糖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2.2 评估干预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评分情况

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对DM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2.3 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见表3。

2.4 满意评价

102例患者中,对护理干预表示非常满意者85例(83.33%)、较满意者10例(9.80%)、基本满意5例(4.90%)、不满意者2例(1.96%)。

3 讨论

DM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提倡以防治为主,因DM病情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行为关系密切,如何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护理管理,以加强血糖控制效果,预防病情恶化成为DM治疗重点目标。大部分DM患者入院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多选择出院家庭疗养方式,因此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工作逐步受到重视。

文章结果表明成立糖尿病管理中心进行干预,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且患者对服务评价非常满意率高,分析原因发现,成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后,为研究对象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录入基础信息,有助于中心护士及医师掌握患者病情现状,后根据管理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管理中心定期组织DM知识讲座,为患者创造学习条件,循序渐进的为患者普及DM相关知识;专科护士与医师为患者提供电话随访与家庭访视干预,可帮助患者及时巩固DM知识,由专业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长期持续性的监督,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度,结合家庭用药指导及监督,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稳定[7]。同时结合社区资料宣传等举措,结合运动指导、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护士联合家属共同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社会及心理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成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后,可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提高服务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李薇,朱敏,金爱萍,等.社区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相关行为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 34(12):31-34.

[2] 褚丽萍,刘晓玲.社区一专多能糖尿病管理护士在护理门诊中的作用评价[J].上海护理,2017,17(2):41-44.

[3] 刘霄,韩玉琴,宋爱华,等.延伸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54-57.

[4] 张凤君.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75-176.

[5] 魏淑芳.社区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77-179.

[6] 王媛,李荣,申燕琳等.积极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主觀幸福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368-1371.

[7] 蔡虹.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173-174.

(收稿日期:2018-03-02)

猜你喜欢

焦虑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