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
2018-10-10张洁
张洁
[摘要] 目的 试分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于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择76例为研究对象,并在双盲法作用下分为各38例的参照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参照组实施护理,对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案开展临床护理,将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SDS、SAS评分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而观察组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参照组,且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所获取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案。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a)-0142-02
糖尿病是常见于临床的慢性疾病,此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功能异常,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量不足,使机体正常代谢受到影响,多以高血糖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而在糖尿病类型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且老年人为高发群体,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激增趋势。随着糖尿病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临床护理作为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为选择更佳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该研究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效果作如下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次的76例研究对象均随机选自于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并在双盲法作用下分为各38例的参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0~71岁,平均年龄(65.5±1.57)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5±0.8)年;参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5.0±1.0)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5±0.5)年,两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应多使用富含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及时检测血糖变化,若出现低血糖及时给予口服糖水;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皮肤干燥,讲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
观察组:成立循证护理组,并对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病情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实施有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护理措施的依据。从心理状态评估结果中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作为护理重点。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就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入院评估结果,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并耐心听取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对疾病、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存在的疑问,及时做好疾病的讲解工作。②环境护理:保证室内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依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利用绿色植物、风景画等布置病房,保持病房的温馨舒适。③饮食护理:需要依据患者入院评估,以患者实际的血糖水平及身体状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对脂肪、盐量以及总能量的摄入进行严格控制。并叮嘱家属严格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进食。④运动护理: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可组织患者每天练习健康操,患者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打太极、广场舞以及慢走等有氧运动。⑤严密检测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嗜睡以及呼气伴有烂苹果气味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治疗期间需要预备巧克力、糖等食物,避免发生低血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症状评分标准:高于70分为重度焦虑,中度焦虑的评分为60~69分,轻度焦虑的评分为50~59分;抑郁症状评分标准:重度抑郁评分不低于70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轻度抑郁为53~62分[1];对比两组并发症类型以及患者例数;对比两组的护理服务评价,利用该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为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对应评分为80分以上,60~80分,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中的所有计数资料均选择[n(%)]表示,计量资料选择(x±s)表示,所获取的结果分别用χ2以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参照組,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4.37%,参照组的满意度为84.21%,两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出现退化,成为了糖尿病的多发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高血糖症状,且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为临床症状,若高血糖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引发多器官损害,严重威胁了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可辅助治疗获取更佳的疗效[2]。所以探讨出一种更加适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而该次研究所选用的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思想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护理模式,同样具有循证医学的特征,护理方案的制定需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结果基础上,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护理技能相结合,以患者病情为护理导向,充分考虑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3]。由于目前尚没有提出糖尿病的根治方法,患者多需要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长期用药治疗,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所以导致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更加重视老年患者的内心感受,适时给予安慰、鼓励,可对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控制血糖具有积极意义[4]。同时依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运动干预计划,更利于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良好的控制病情。为患者提高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更利于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并加强病情监测,更利于降低并发症症的产生[5]。而从该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参照组。表明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所获取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丹蕾, 季梅丽, 唐文娟.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4(6):670-672.
[2] 张小冬. 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z2):184-185.
[3] 王凰.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3):191-193.
[4] 赵静. 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1):284-285.
[5] 马劲芬, 廖炜, 罗婧. 对比循证护理、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2017, 4(28):323.
(收稿日期: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