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8-10-10索元英
索元英
[摘要] 目的 对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规范化管理,对比两组自我管理情况及各项血糖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标,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 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a)-0121-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持续性居高不下,如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血糖,则容易对患者体内的脏器造成损害。规范化管理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具有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等特征,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归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为确定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与效果,该文对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该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5,平均年龄(48.96±1.36)岁,平均病程(10.45±1.50)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6,平均年龄(47.51±1.33)岁,平均病程(9.10±1.82)年。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分析,可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比较价值。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给予观察组患者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①小组建设:医院内部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组长(1名)、副组长(2名)、组员(10名),其中,组长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副组长则由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则为该院优秀的护理人员。随后,院方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均与糖尿病相关,主要包括护理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该采取何种解决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如若组员经过2次以上培训仍未合格,则必须要替换人选,以保证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②门诊服务:糖尿病护理小组在门诊部设立咨询处,方便患者随时进行咨询,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与认知。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详细指导其测量血压、服用药物、控制饮食。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友善,以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如若患者本身理解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可采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以降低其理解的难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③病房服务:小组成员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时,应当咨询相关医护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并在组长、副组长的带领或参与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护理方案告知患者与家属,并建议其主动配合院方进行治疗。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根据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通过评估量表来了解患者疾病知晓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等,并将评估结果及时上报给组长与副组长,随后再根据评估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促使患者血糖指标尽快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护理小组应不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其出院后的治疗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实现归转。
④定期考核与总结:不定期对糖尿病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均与日常的护理内容有关,以此保证所有成员在工作中实行的护理操作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成员,组长应帮助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于近期内再组织一次补考,保证所有成员在工作中均能做到严谨、认真、负责。除此之外,组长与副组长应定期召开总结会,对近段时间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高糖尿病护理服务的质量。
⑤技能培训: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治愈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患者需要通过加强自我管理来控制血糖指标,为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效果。护理人员可不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用药的意义、具体治疗方法以及用药饮食等,以此加深患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现场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从而让其能尽快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建议家属参与到技能培训当中来,让其能对患者的用药与饮食进行正确的指导与监督,并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正确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护理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血糖指标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情况。其中,自我管理情况包括疾病知晓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情况4项,每项总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自我管理评分等计量资料应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血糖指标对比分析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管理评分对比分析
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知晓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的脏器也开始逐渐受到损害,甚至出现器官衰竭的情况。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而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不能做到谨遵医嘱,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低下[2]。由此可见,想通过优质的护理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则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办法。
在该次研究中,临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考虑到护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会影响到护理的最终质量,因此,该院对加入糖尿病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3]。①院方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的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让其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做到严谨、认真、友善、负责,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到主动用药、控制饮食、按时作息[4]。②糖尿病小组还提供优质的门诊服务与病房服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如有患者血糖指标受饮食的影响相对较大,则护理人员重点对其饮食进行控制,以此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定期进行总结与考核,详细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来帮助其尽快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让其意识到控制饮食、按时用药的作用与意义,从而不断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与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改善治疗的效果[5]。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疾病知晓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情况比对照组优(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标,还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其病情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永平.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J].健康前沿,2017,26(6):40.
[2] 刘要红,吴秋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7):1378-1379.
[3] 陈颖.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51-52.
[4] 郑丽,张艳茹,赵振.糖尿病患者組内护理的医院规范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8(16):181-182.
[5] 魏艳华,张海玲.总结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4(11):2109.
(收稿日期: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