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

2018-10-10黄艺虹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尿糖糖尿病

黄艺虹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患者50例纳入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纳入研究,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糖;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a)-0051-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导致的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引发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患者代谢紊乱,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改善机体内环境[1]。根据其病程进展,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科被分为肾小球高滤过期、静息期、微量蛋白尿期、临床期、肾功能衰竭期这5个时期。肾损伤作为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一般都是肾脏中重度损伤时才发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对于提高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在2017年1—12月该次研究就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患者50例纳入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纳入研究,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8:22,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3、73岁,中位数年龄(58.16±6.23)岁,最低、最高糖尿病病程分别为2、8年,病程中位数为(5.12±0.76)年;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8:22,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2、75岁,中位数年龄(58.05±6.17)岁。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从基本资料上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对比的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不低于7.2 mmol/L,或随机血糖值不低于11.1 mmol/L;②无甲状腺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2)排除标准:①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所致的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②合并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者。

1.3 检验方法

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嘱患者空腹8 h以上,于次日清晨取中段尿,并在采集后2 h内送往检验科进行标本检测。采用干化学试剂法检测尿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观察两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

1.4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及其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当尿糖≥2.77 mmol/L为阳性,当尿糖<2.77 mmol/L为阴性;当尿微量白蛋白≥20 mg/L为阳性,当尿微量白蛋白<20 mg/L为阴性[2]。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组间对比方式为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x±s),组间对比方式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尿糖检测值及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特征为高血糖,根据病症特点,可分为I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这两种症型,前者病乃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身体消瘦;后者则是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过度肥胖、疲乏无力,其中90%患者为这一症型。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会使得患者长期血糖偏高,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重视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该病症的病因机制较复杂,是遗传因素、高血压、肾脏血流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偏高,会增加肾小球的负荷,使肾毛细管、基底膜等糖基化,毛细管狭窄化,继而导致缺血,逐步硬化,直至肾衰竭[3]。因此,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以血糖控制为主,血压降低为辅,同时给予利尿剂等进行对症治疗,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功能严重障碍者,进行血液透析治。这一疾病无法治愈,早期诊断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发生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为及时控制糖尿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积极探索准确性高的检验项目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关研究证实[4],在临床检验中可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来观察患者肾小球的损伤程度进而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早期损伤。因为在正常状态下,尿微量白蛋白因其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只有10% 以游離状态被肾小球重吸收,因此尿液中含量极低,当肾小球功能受损时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可明显升高而引起肾损害。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早期或轻微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腎损害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采用尿糖的检测进行诊断。尿糖指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液几乎不含或仅含微量葡萄糖,只有当血糖超过>8.88 mmol/L时,尿液中才开始出现葡萄糖。葡萄糖分子结构小,也较为稳定,一旦发生肾损害,肾小管吸收尿糖的能力就会随之下降,致使尿液中的尿糖水平升高。但单项检测尿糖水平易受其他感染因素的影响,误诊漏诊率较高[5]。然而尿微量白蛋白可早期发现肾损伤症状,与尿糖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6]。而且两者的检测具有经济、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短时间即可获取检测结果的优点。

该研究试验中,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检查的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50例及健康者50名,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发现观察组的平均尿糖检测值及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松松,康蕊,李学茹,等.尿泛素-核糖体结合蛋白52、尿微量清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联检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7):1576-1578.

[2] 卢天孟,赖鸿浩,梁晓霞,等.CysC、β2-MG、RBP、HbA1c和hs-CRP联合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2):169-170.

[3] 刘晓峰,熊鹰,徐莹.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尿NAG酶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0):1474-1475.

[4] 吴候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09,22(5):699-700.

[5] 孙永华.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1-22.

[6] 王信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41-143.

(收稿日期:2018-02-05)

猜你喜欢

尿微量白蛋白尿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