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8-10-10荣丽张君红董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影响

荣丽 张君红 董伟

[摘要] 目的 分析观察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选择该社区9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数字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慢性病管理,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②评价血脂水平,管理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调查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可控制血糖指标,调节血脂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管理;糖尿病前期;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a)-0024-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显著表现的代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临床将糖尿病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高危人群”,第二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第三阶段称为“糖尿病”[1]。糖尿病前期(PDM)也称糖调节受损(IGR),是一种介于糖尿病与正常糖代谢的异常状态。大量研究显示,近年来,每年约5%~15%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2]。在此,该研究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旨在评价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社区9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数字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5例。对照组,2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40~76岁,平均(56.1±5.93)岁。观察组,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42~79岁,平均(57.4±4.97)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提出了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3]。②年龄40~80岁,性别不限。③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②年龄>80岁,或者年龄<40岁的患者。③严重心、肝及肾等功能障碍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行动不便、语言障碍患者。⑥精神障碍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如监测血糖及血脂、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给予社区慢性病管理,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以月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人员组织健康讲座,宣传糖尿病健康知识,并发放健康手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较强的健康意识,促使患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发展。以周为单位,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遵医用药,并加强心理疏导。②饮食指导:糖尿病前期患者,需严格控制食物热总量摄入,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有助于恢复胰岛素受体亲和性。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劳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在结合病情、喜好等,制定膳食方案,优化膳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确保每日所需营养达到标准。另外,对于肥胖患者,需控制饮食,督促其控制体重。③运动指导:以患者身体状况为基础,指导患者选择喜欢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做家务、养花种草等,参加体育锻炼,3~5次/周,40 min/次,改善机体状态,控制血糖、血脂水平。④用药指导:部分患者依从性差,且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

1.4 观察指标

①测定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

②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

③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其中涉及多个问题,如糖尿病是什么、什么是“三多一少”、运动及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及控制等,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掌握程度越高。

1.5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的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管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血脂水平

血脂水平分析,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 疾病掌握程度

经6个月的管理,评价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观察组评分为(86.2±5.81)分,对照组为(78.4±5.1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1,P=0.000)。

3 讨论

糖尿病,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疲乏无力、肥胖等[4]。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阶段,空腹血糖>6.1 mmol/L,或者餐后2 h血糖>7.8 mmol/L,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社区慢性病管理成为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慢性病管理,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对象,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根据慢性病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等特征,采取一系列群体管理、预防措施,积极控制疾病发生,或者延迟疾病发生时间[6]。糖尿病前期阶段,充分考虑疾病发病特点,采取三级预防措施,检测血脂及血糖水平,早期分析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配合饮食、运动、用药、健康教育等措施,调节血脂及血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病情。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FPG、2 hPG、HbAlc)及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疾病知晓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据此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不仅可调节血脂及血糖水平,而且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 吴基炳.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改善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5):42-43.

[2] 阎燕,杨忠伟,杨进江.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73-3175.

[3] 王翠捷,廖国杭,罗振,等.临床药师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4):153-155.

[4] 程海燕.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改善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485-1486.

[5] 诸萍媛.社区慢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学信息文摘,2017,17(42):109-110.

[6] 周志波.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40-241.

(收稿日期:2018-04-03)

猜你喜欢

糖尿病前期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降糖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化痰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前期48例临床观察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