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缺点
2018-10-10徐香蓉
徐香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59—01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的。近些年随着课改的进行,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我们的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教鞭、几道例题讲两天”的乏味局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事与愿违。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其中的优缺点。
一、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学,甚至有点单调和枯燥,加之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减少黑板书写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圆锥”这一节时,老师如果能把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的过程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再比如,在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时,很多同学难以理解题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轻松地理解到题目中物体的行程过程,从而快速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多媒体教学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时间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流与共同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此时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二、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缺点
1. 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教师成放映員。有的教师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整堂课逐一播放。而传统的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质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级的“机灌”。初中数学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重形式进行引导,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数学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2. 学生从接受者变成观赏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归根结底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声、光、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对实质性的内容不去留意,这无形中就失去了教学的原有之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多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设计课件金玉其外,华而不实。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辨,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真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体现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围绕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总之,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认清它的价值;我们必须掌握它的优缺点,才能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让教学活动更具特色,锦上添花。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