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10-10肖进雄
肖进雄
渭州学校的春天,娇婉如璞的白玉兰、粉面含羞的榆叶梅、端庄秀丽的黄花条,都次第绽放开来。一座300m2左右的花园,却容纳了近百种佳木异花。它们正如该校校训描述的一样,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洋溢着生命的美好。
只有六年历史的渭州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甘肃省首批快乐学校示范学校、甘肃省德育示范学校、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
郑国栋校长是渭州学校发展的领跑者与见证人,采访期间,看到收集于该校教师文集《追梦渭州人》里他的一则日记:“在这四天的培训中,或聆听专家讲座,或学员互动交流,自己却一直在围绕渭州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办学特点、校风,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强烈碰撞、反思着,乃至于有时会觉得自己就在渭州校园里进行着对照剖析,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真心为师生地成长服务呢?还是干扰、甚至是破坏呢?如履薄冰,诚惶诚恐,敬畏教育,应当是校长的一种常态吧!否则,你凭什么就是校長……”
敬畏教育就要尊重人的生命样态,承认社会生命体的多样性,立足于生命生长,让教育启迪每个生命生发最大本能。渭州学校在“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教育之路上,实施生命教育,构建育人六大体系,促进了学生全面生动发展。
精神引领,价值认同——科学人文管理
郑国栋校长说:“一所学校有没有教育理想,首先要看她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我们把每个师生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主观能动的、有着多元发展需要的生命体来关注,给他们提供充裕的空间和养分让其充分生长,而不是去塑造。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促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渭州学校在“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精神内核引领下,突出“学生以发展为本 ”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形成了“练一个好身体、讲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做一位明白人 ”的办学特色;突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注重让学生养成六个行为习惯——安全、健体、安静、卫生、阅读、思考,四个生活方式——好好用餐、好好健身、好好学习、好好审美;突出“学校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扬每一位渭州人的主人翁精神,提炼了“特别敢担当(亮剑精神)、特别讲协作(龙舟精神)、特别能吃苦(梅花精神)、特别有办法(科学精神)”的渭州精神。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沃土。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内精自我民主管理,外寻多元育人途径,为学生享受学习和享受成长提供优质资源。于是,渭州学校有了一个美丽的梦想——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沃土”。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营造起自由自主的学术氛围,帮助教师找到专业的自信自尊。学校不仅仅是老师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家园。于是,他们有了第二个美丽的梦想——学校是“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学校不仅仅是解决上学供需矛盾的地方,更是家庭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放飞梦想的摇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学校育人的贤内助,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联动,提高了教育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于是,他们有了第三个美丽的梦想——学校是“家长放飞梦想的理想摇篮”……
文化传承,中化西启——温润育人田园
渭州学校学生文萃《花开的声音》一书中,汪媚引同学用她稚嫩的笔触这样书写自己眼中的魅力校园:“花园中,那些翠绿的芳草和绚丽多彩的鲜花让人赏心悦目;而那些高大的树木,也四季常青。他们巧妙地融合,使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人流连忘返。”
渭州的学校文化,就像一块精心务作的贮蓄了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各种元素的土地。由陇西华裔著名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罗锦堂先生题写的校名,化用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名字命名的“培元楼”、“立特楼”和“知行楼”,以诗词、格言、警句、“三风一训”、“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图片、民间传说、剪纸、祖国大好江山摄影作品、师生书法、名人国画和五大戏剧等装饰的橱窗走廊及楼道文化墙;操场林荫道文化长廊上的两排杨树、取名“可亭”、“得真亭”并撰联的亭子,林荫道两旁的乒乓球国手文化墙和整齐美观的40副乒乓球台;三幢教学楼环抱着具有江南园林特点的“双畅苑”和校园砂岩雕文化墙……都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内涵。
漫步双畅苑,直径两米见方的花坛上方,镶嵌着一本汉白玉石块雕琢而成的大书,楷体红字,左刻办学理念,右刻办学特色。绕道花坛,下见清泉溪流。设计者将“渭州”、“书本”、“源头活水”巧妙地结合,匠心独运。双畅苑南面,伫立着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从不同角度观看,各呈象形,千姿百态,大有“造化天然,妙合人意”的教育内涵。蔡元培、徐特立和陶行知三位教育家的铜像矗立在双畅苑,与其三栋教学楼相呼应。
学校利用校园围墙制作了一整面砂岩雕文化墙,由“序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幅)”、“党的教育方针”、“渭州梦”、“渭州精神”、“励志”、“求真”、“臻善”、“尚美”、“笃行”、“跋文”等十三个主题组成。砂岩雕无论从整体到局部,还是每个细节,都致力于让观察者感到眼前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立足于陇西本土文化的历史沿革(今天的陇西曾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发祥地之一、北魏时期渭州治所、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城市),追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渭州学子浸润其中,汲取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
个性飞扬,呵护生长——提升核心素养
渭州学校的毕业生中,张晶晶、潘京都两名同学现已分别晋级为国家一级竞走运动员和二级田径运动员,包悦悦同学在全省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熊思思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王芊、郭琛分别被西安美院附中和西北师大附中录取;在校生中,慕容同学参加全国书画现场大赛荣获铜奖,鲜静怡在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甘肃赛区小学B组民乐弹拔内(古筝)荣获三等奖,莫淑惠同学在全国中学生原创征文比赛中被评为最佳文学创意少年……体艺处主任雷立功如数家珍。
人的成长应遵循“自由—选择—责任”的人格构建规律。学校在小学中低年级积极尝试文化课与行为习惯的综合评价,从养成“六个行为习惯”和“四个生活方式”入手,将注重阶段教学成绩的评价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并取得积极成果,正逐步向高年级和初中推进。
实施校本课程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实依靠。教研室主任解娟介绍,渭州学校用近三年时间,专门成立渭州学校校本课程编辑委员会,编辑了《多彩德育》《书法》《杏坛采石径》《营养餐》《舞蹈》等多个校本教材,结合社团活动,为科学合理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有力的课程支撑。
政教处主任景平说:“学校每周四下午,是学生的最爱。因为这半天时间是学生社团活动。”管乐、鼓号、舞蹈、合唱、二胡、葫芦丝、摄影、篮球、足球、乒乓球、剪纸、陶艺、电子琴、国画、科技实验等8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家长学校校长史桢老先生说,学生社团课程化,不仅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构建起一座座幸福的家园,更重要的是打開了学生观察世界的多个窗户,不让学生的精神去流浪,回归了教育的本真。
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杨继红手捧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奖牌,高兴地说:“评价导向变了,活动多了,学生选择丰富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样态有雏形了,核心素养提升有抓手了。”
研修并举,教学相长——收获师道幸福
在教师发展方面,陈丽英老师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她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的双荣誉。2018年3月,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教务处主任李琪说,她的成长,在渭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短短五年间,她由刚进校时的一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专家型名师,像她这样的教师不是个案,她只是渭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渭州学校实施“站得稳,走出去,有成就”的教师发展“三步走”策略。
站得稳:学校根据全体教师实际,制定出“3125”教师发展体系。3.即形成了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三级研修网络,管理站得稳。“教研室抓总,教研组促面,备课组落细,成于管理,赢在教师。”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郭俊泽介绍说。1.即组建起由各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引领站得稳。成员从国家级优秀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到学校教学精英力量,辐射带动教师发展。2.即举办好两个学校论坛,思想站得稳——教师论坛和班主任论坛,每年一届,规格高,参与面广(有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周边学校的领导及老师,还有社会关系支持教育发展的社会贤达)。教师论坛人员覆盖全体教师,主题聚焦当前背景下的教育发展与学校(包括教师、学生诸多因素)实际之间的矛盾;全校班主任参加的班主任论坛,目标紧扣解决制约学校资源优化的管理、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论坛发言人有外请的专家,有本校的骨干,也有亟待发展的教师代表。各层次的交流,不怕暴露问题,旨在达成教育共识。5.即关注五种课型,讲台站得稳。通过名师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等五种课型,面向全体,以点促面,滚动发展,在满满的获得感中,让教师找到专业自信。
走出去: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学校充分利用国培项目资源,让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培项目。除此之外,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寻找各种国家级培训机会,最大限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多样发展、自我发展的需求,培训已达60余人次。如参加“一带一路”中国西部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全国班主任培训等,开阔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学校已有两名英语教师走出国门,远赴澳大利亚参加了研修培训。
让教师走出去参加教研。学校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积极联系周边市县名校,联合举办教研活动。2017年5月,该校初中部分教师赴天水市与天水市逸夫中学联袂举办“同课异构”教研活动。2017年10月,初中部分教师又赴临洮县与临洮县椒山初中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暨教育观摩活动。近年来,学校有二十名教师在甘肃省各类中小学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2017年10月,蔺海忠老师参加2017年甘肃省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喜获一等奖。他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备赛的日子里,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三个层面对我的打造,让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执教《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每一分钟,我与同学们真诚互动,友谊之树在我们之间生长,我能感到我是用心在做教育,用爱在当老师。赛后回想,是渭州这棵友谊常青树,让我收获了成功。”
有成就:制定《渭州学校专家型名师发展管理办法》《渭州学校教师发展管理办法》,做好教师的引领发展与大众发展的顶层设计,要求每位专家型名师制定切合自身需要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给每位教师建立教师发展个人档案,并将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业绩评定直接挂钩,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动性。每至教师退休或调离,学校又将成长档案装订集册赠予教师,成为一个人教育生涯的见证、一段人生历程的美好回忆,让教师享受作为一名教师的归属感。五年间,学校已有8人次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园丁奖”优秀教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校企合育,多元协同——精耕教育沃土
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即课堂,阅历亦知识,实践体验促进个性生长。基础教育就应当是为孩子们创造许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和“自由探索的时间”。对少年儿童进行实践教育活动,让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对接,渭州学校一直在向素质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索。
1. 出校门,建基地:记者了解到,学校已与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县博物馆、一方制药、天和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公安消防大队等合作共建了15个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每周安排2-3个教学班深入基地,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培养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社会教育实践,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激活了,能力提升了,对生活的感悟深了。一名学生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社会教育实践)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温室中的孩子,见到了我从未见过的,体验了我的生活从未有过的,原来,外面的世界还有这么多奇妙的现象。生活真好!”
2. 埋种子,引活水:“教育是埋种子,然后自由生长的过程。”校团委书记王志刚说,“学校还邀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优秀文化传承人以及科学家给孩子们义务讲学,平等对话。”如《飞天》杂志主编马青山,省书协主席林涛,省作协副主席马步升,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省诗词楹联协会陈乐道、廖海洋,世界著名科学家王擎,现代摄影家学会主席赵广田,舞蹈副教授袁青,全国高级礼仪培训师王彤,全国劳动模范、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马月成等,这些在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分别将文学、书法、诗词、戏曲、摄影、高科技、陇西云阳板、探险、礼仪、道德等优良种子深埋到学生心田,让渭州学子“自由生长”,成就“多姿多彩”的自己。
2015年8月,渭州学校5名初中学生赴金昌代表定西市参加了2015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夏令营暨中国·金昌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活动,取得了“沙漠10公里徒步穿越”项目全国第三名、省内第二名的好成绩,综合成绩被大会评为团队三等奖,同时被授予“道德风尚奖”荣誉称号。
家校聯动,同根共生——放飞家庭梦想
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缺位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每个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家长有权利也有责任加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行列,一起建设美丽教育家园,成为教育“梦之队”的筑梦人。
建校初,渭州学校第一时间成立了由莫守拙、史祯、任世杰、柴彦章等县上老领导、教育专家和社会贤达组成的家长委员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和人气支撑,有效促进了家校合作。现在,由学校到年级组再到班级的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已经建立成型,运行良好,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支生力军。
“每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我们都要选举新一届的家长委员会,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家长的教育梦想描绘蓝图,为社会的教育需求代言建议。”学校党支部书记赵继周如是说。
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每届毕业生的离校课程、每年的体育艺术节,各个年级层面的家长代表都是常客,或家委会领导作报告讲话,或家长演说,或亲子活动,或家长表演节目,无不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分享着孩子的快乐,放飞着家庭的梦想。
2016年,学校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评为定西市教育先进单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年轻的渭州学校,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之一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层面,一切发展就要根植于人的发展。渭州学校“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生命教育,就是回归到生命的基点上,回归到教育的常识中,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精神引领生命、文化温润生命、生命点亮生命、活动丰富生命、关爱呵护生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多元育人网络,在精神内核、文化建设、教师发展、学生素养等方面生态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闻说渭州春含笑,今朝放眼百花俏。春天的渭州校园,新柳舒眉,丁香吐蕊,兰草抽芽,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灿若桃花的面庞,一双双灵动闪烁瞳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生命自由生长,明天人生多姿多彩!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