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本土特色,建立术语研究的中国学派

2018-10-10裴亚军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派术语单词

裴亚军

为术语定名时,经常碰到的难题是如何选词,是直接借用表达其他概念的已有术语,还是使用少数基本单词构成词组型术语,又或者新造一个名词。1997年,冯志伟先生提出“术语形成的经济律”,清晰描述了上述问题,并科学回答了它,对实践产生了重要指导意义。

冯志伟先生发现,一般性情况下,译者往往会充分利用译语中既有的术语或术语要素创造一些复合型译名,而不会总是另起炉灶再创新词,这样一来,词组型术语的数量通常明显多于单词型术语。在认真研究这一现象之后,冯志伟先生提出了单词的术语构成频率、术语的平均长度等近十个概念,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最终建立起了术语形成的经济律,并用FEL公式来描述这个规律。这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术语学理论的重要贡献。魏向清教授等随后提出的面向跨语情境的“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率”、面向汉英术语系统的“经济率差”等,都是对这一理论的演进和深化。

说到术语学理论,西方的研究重视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融合运用,强调术语和概念的本质联系,多数时候甚至是将语言学理论直接套用到术语研究当中。这种理论建构模式是存在缺陷的。比如,实践中的术语运用主要受到语言因素和超语言因素的影响。比较而言,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小,社会文化政治等超语言因素也大致相仿,这导致西方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较难观察远距离语言间的术语运用,几乎看不到或者不重视超语言因素对术语运用的影响。中西之间则大为不同,由此导致西方学者所关注的对象和得出的结论,对中文术语往往并不适用。要弄清楚中文术语运用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必须坚持术语研究的本土特色。

2017年,冯志伟先生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南京大学合作主办的“术语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呼吁建立术语研究的“中国学派”,随后又提出中国术语研究的特点、对象、目标、路径和方法,这的确是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冯志伟先生认为,只有建立起中国学派,研究好中国术语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同西方世界之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深以为然。《中国科技术語》本期刊登了冯志伟先生关于建立“中国术语学派”的文章,特予以推介,以期引起学术共鸣。

2018年8月15日

猜你喜欢

学派术语单词
单词连一连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