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媒:中国在非洲需要“多带多路”
2018-10-10
南非《独行者日报》10月8日文章,原题:多带多路?揭示中国的非洲雄心在中文里,“一带一路”听上去朗朗上口。不过,它有点让人费解,因为虽说叫“一带一路”,但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路,而是一个工程,它横跨陆地和海上走廊,连接亚洲与欧洲、中东和东非。
“一带一路”规模约9000亿美元,目标是创立中国人所讲的“现代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它涉及世界2/3的人口,规模甚至比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宏大得多。所以,它有望成为历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倡议。这个涉及大约50亿人的计划推动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新型工业化”,“一带一路”因而被誉为史上最大的发展项目。
有人说它缺乏具体细节,意图不明,造成相关国家掉入“债务陷阱”。外界怀疑其帝国动机。实际上“一带一路”是透明的,旨在创造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推动互联互通和加强各国伙伴关系。
毫无疑问,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动摇了既有的旧秩序。非洲大陆不再被视为有待西方施恩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成为一个商机。自然资源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对电信和金融服务的投资也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在20年间从区区50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800多亿美元。不止于此,非洲为中国提供了发展一种截然不同的与世界往来模式的机会——它建立在中国人常说的“双赢”基础之上。
这给中国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其与非洲的关系。中国的着力点不在人与人的交流,而在政府间的峰会。非洲国家有可能换掉他们的领导人,这样的事不时发生。所以,北京在外交上除了峰会和政府关系,还需要其他途径保持与非洲各政府的关系。此外,中国提升了外界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的期望。但据非洲开发银行统计,非洲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已从5年前的900亿美元增至现在的1500亿美元。除非勒紧裤腰带,否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源。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要如预期般推进,就需要双向道路和多条带。▲
(作者格雷戈·米尔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