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专业新生系统解剖学学习力的实践

2018-10-10赵春华陆珊珊管园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品管圈活动

李 洋,赵春华,陆珊珊,管园园*

(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京210029)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最初是1962年日本教授石川馨建立的,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并取得卓越成果[1]。品管圈活动又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统一活动现场中的学生自发主动组成团队,围绕大学教育的方针目标或存在的学习问题展开品质管理活动,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其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团队每一名成员的创新思维,以便提高学习质量和能力。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难学、难记、难懂的特点[2],往届护理学生该科目不及格率为第一学期课程之最。我院自2016年9月-11月将QCC应用到护理专业大一新生系统解剖学学习改进工作中,期末考核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16年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总人数为333人,分为10个班级,其中女生人数为277人,男生为56人,年龄(18.5±0.9)岁,高考专业录取线为346分。10个班级学生人数、年龄、学历、招生形式、班级男女生比例、入学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将2016级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 4、5、8、9班为对照组,1、2、3、6、7班为观察组。对照组班级按常规学习模式以督促被动学习为主;观察组班级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等互动式学习方法为主,观察组品管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品管圈活动开展。QCC活动小组由领导及学习能力较强的班委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圈活动,由16级班主任老师及系统解剖学任课老师担任辅导员,监控活动内容并指导圈活动的开展。圈活动的开展按照主题拟定、计划安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及效果确认、标准化、分析与成果确认等步骤开展。(2)主题确定及活动计划拟定。2016年9月最后一周,各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开学以来的学习体验尽可能多地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将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评价,最终确定主题“提高系统解剖学学习力”。活动计划:2016年10月第1-3周进行现状分析,10月第4周拟定主题目标,11月-1月制定实施措施并完成措施实施级效果评价。2月进行效果确认、分析检讨及成果推广。(3)原因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2013-2016年护理大一新生期末成绩分析,得出影响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为:①教师因素: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教材与临床专业通用,未很好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4];②学科因素:解剖学内容多且抽象,掌握和记忆的难度较大;③学生因素:由于新生年龄较小,入学前对医学知识接触较少,对课程及医学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4)对策拟定。针对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因,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①改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现状,教师课堂教学引入PBL教学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式”学习[5],在讲解剖学基本知识前提下,再结合不同护理操作讲解应用解剖知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护理案例、诊疗操作紧密结合,增强护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科学知识记忆及理解方法:让学生们在圈活动中总结出一套高效率的背诵记忆学科知识点的方法,主要包括歌诀记忆法、归纳总结法和图表对比法。歌诀记忆法即将知识点化繁为简,根据不同器官的结构、特征编写成朗朗上口的歌诀。归纳总结法是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学生结合老师授课大纲、课堂要点,根据自身记忆归纳总结成简炼的文字和图表。图表对比法是将系统或组织器官以列表形式详细对比,帮助学生更迅速准确地掌握其本质联系和区别。③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环节学生通过文字流程图法和图示法将所学知识简明扼要的表现出来,具有简明生动,直观易记等优点。课后注重实验,将书本与图谱、人体模型、组织切片、多媒体课件巧妙结合,积极锻炼解剖技术,增加立体感官认识,方便理解与记忆。

3.统计方法。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平均分、高分率、不及格率,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学生在开展“品管圈”学习活动后平均分、高分(80-90分)比率、不及格率对比情况。观察组学生该科目平均分、高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及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系统解剖学科目期末考试情况比较

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医用化学、细胞生物学)的正迁移影响。观察组学生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平均分、不及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其他医学基础科目期末考试情况比较

3.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影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提高记忆理解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见表3)。

表3 参加品管圈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

四、讨 论

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学习能力。通过本地调查分析,86.7%的学生认为参与品管圈活动提升了自己系统解剖学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提高记忆理解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五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广泛使用,老师课堂授课、学生机械接受已经形成固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6],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圈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仅增加了面对面交流沟通环节,课外的多媒体信息交流也远高于传统授课,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切和谐。在圈活动学习中,往往以小组成员为核心,学生易于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分析,并充分利用图谱、标本、组织切片、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完善知识学习,锻炼操作技能。课堂教学中护理临床案例与解剖知识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加对解剖学的感官认识,同时增进对本专业的理解。科学有效的知识记忆背诵方法如歌诀法、归纳总结法有助于学生梳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正向迁移,促进医用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科目的学习与掌握,大大提高了圈员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

2.品管圈活动加强了圈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一个完整品管圈的顺利开展,不是一位成员就可以完成,它离不开团队所有成员的分工协作,积极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圈活动重视每位圈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每位成员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也注重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锻炼自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了师生们的责任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圈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通过PBL等学习方法的开展,激发学生们的“头脑风暴”[7],每位圈成员都能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平等交流,勇于质疑,积极动手,资源贡献,成果共享,学习氛围和谐融洽,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凝聚力与合作精神。

猜你喜欢

解剖学品管圈活动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