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知识竞赛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讨

2018-10-10江依凡吴爱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病理学竞赛

薛 荣,朱 兰,孙 影,江依凡,吴爱萍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河北 唐山063210)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它有抽象的形态和概念,各种疾病繁杂且相似,很难理清各种疾病的特点,实践证实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前提。本学期将知识竞赛首次穿插在病理学教学的复习阶段,期望使学生在竞争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巩固病理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一、研究方法

1.竞赛的对象及人数。2014级全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竞赛,共计238人。

2.竞赛的时间。理论教学于校历第15周结束,因此选择第16周周末进行。

3.竞赛的内容。由3关组成:第一关:病理组织切片诊断:每人6张组织切片,一台双目显微镜,要求在30分钟内写出6个诊断名称;第二关:大体组织标本诊断:以轮转的方式每人观看10个标本,每两分钟完成1个大体标本的观察与诊断;第三关:临床病例分析:每人2个病例分析,在3分钟内以填空的形式完成分析内容。组织本系全体老师出题,以正式授课教材为蓝本,本系试题库资料为基础,已授过章节为界,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用性。

4.竞赛的分数及评比。竞赛总分为150分,其中三关分别为60分(每题10分),50分(每题5分)和40分(每空3分)。本系副教授或教授3名及讲师1名担任评委。竞赛组委由基础学院领导、学生会学生、教务处老师等成员组成。本次比赛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分别颁发奖状。

5.统计分析。利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整理,采用SPSS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0.05。

6.效果评价。(1)客观评价:将所有参赛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与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获奖学生竞赛成绩与其理论考试成绩行相关性分析。(2)主观评价:对所有参赛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举办竞赛的评价。

二、研究结果

1.综合知识竞赛成绩分析。共有46人取得名次,参赛考生第一关的成绩为(47.00±1.25),第二关的成绩为(34.20±1.62),第三关的成绩为(33.3±1.35)。所有参赛人员的总成绩呈正态分布。

2.参赛获奖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分析。于教学第17周进行统一的理论试卷考试,考试最高分为98,最低分为62,平均成绩为(88.41±6.52)。

3.两届临床专业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析。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共计215人,理论考试最高分为98,最低分为32,平均成绩为(74.71±14.32);2014级临床专业学生共计238人,理论考试最高分为97,最低分为37,平均成绩为(77.31±12.48);经方差齐性检验,得到Levene检验统计量F=3.319(P>0.05),提示方差齐,进一步行 t检验,得到两届临床专业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见表1、图1和图2)。

表1 两届临床专业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4.获奖学生竞赛成绩与理论成绩的关系。获奖学生的竞赛成绩为(114.50±5.26),理论成绩为(88.41±6.52),两者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2。

5.问卷调查分析。在病理学理论考试结束后,对2014级临床专业学生发放不记名问卷调查表共计238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过程中举办综合知识竞赛给予肯定,具体结果如下(见表2)。

图1 2013级临床专业理论考试成绩频数分布图

图2 2014级临床专业理论考试成绩频数分布图

表2 2014级临床专业学生对举办病理学综合知识竞赛的评价(%)

三、讨 论

本届竞赛结果表明,学生们对于病理组织切片的镜下诊断优于对大体组织标本的诊断,而临床病例分析题的平均成绩尤为突出。分析其原因可能有:(1)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们自主的绘画出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组织形态作为实验课堂作业上交,因此学生们对于镜下病理组织切片的诊断掌握的较为熟悉,而大体组织标本的展示与讲解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由于占用学时比较少,学生人数多标本少等原因,学生们在实验课堂上并未达到熟知的程度。(2)在理论和实验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会将病变组织的肉眼表现及镜下所见以图片搭配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但是由于大体标本示教室与显微镜观察室的分离,以至于学生们无法及时将某组织的大体表现与其相对应的镜下所见在大脑中有机的结合,从而造成学生们对病理学知识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3)本次竞赛针对的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同时鉴于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本系教师常常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1],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临床病例分析一关,学生们大多数都表现出了较好水平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也是对本系教师PBL教学方法的肯定。

举办综合知识竞赛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引入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励机制是利用外部因素调动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2]。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经常把休息时间都消磨在娱乐之中,不少学生作业马虎或抄袭,学习纪律松懈。开展知识竞赛,可以督促学生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把休息时间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时间,把学习负担变成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们通过准备竞赛工作(包括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或向老师提问,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显微镜下复习组织切片等),参与竞赛,加强了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本次竞赛中,对比2013级学生们的理论考试成绩来看,2014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该结果表明学生们整体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得到了提升。

知识竞赛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学互动[3]。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主观的反映出学生们对举办竞赛的积极性,不仅从中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以后的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基础,得到了学生们一致的肯定。

总之,通过举办病理学综合知识竞赛,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无形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复习、讨论、记忆所学的知识,汲取新的知识,使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病理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病理学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跳过去
创新思维竞赛(6)
斯诗私塾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