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与《凤求凰》
2018-10-09吕莉莉
吕莉莉
摘 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后代许多文人将这段富有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写入文学作品中,如南北朝徐陵《鸳鸯赋》、唐温庭筠《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唐杜甫《琴台》等诗歌中都对此事进行了描绘与渲染。此外,也有不少文人将其写入戏曲话本,如明孙柚的传奇《琴心记》、明朱权的戏本《卓文君》、明佚名的戏本《司马相如题桥记》等。但是,“凤求凰”这一琴曲名称的来源却一直为不少学者所质疑。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的梳理。
关键词: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2
现存史料中最早提到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之事的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中记载到:“临邛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座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此后,东汉班固的《汉书》和荀悦的《汉纪》中所载内容与《史记》大致相同。但是,上述三部汉代史籍只记载了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引卓文君与其私奔的故事,并没有明确记载司马相如所奏琴曲的名称及具体内容。
有关琴曲的详细记载,首见于唐朝司马贞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作的索隐:“张揖云……其诗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也。又曰‘凤兮凤兮从皇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张揖乃三国时曹魏人,曾著有《司马相如注》一卷,但原书已佚。由此索隐可见,至迟在张揖所处的三国时,琴曲的内容已经出现并流行,但并未明确指出该琴曲即司马相如所作《凤求凰》。
有关曲名的明确记载出现在六朝时期。梁陈诗人张正见在其诗《置酒高殿上》中写道:“歌喧桃与李,琴挑凤将雏。”南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卷十五》中将“凤将雏”解释为:“《凤将雏》曲,吴竞《乐府题要》云:‘汉也,乐曲名也。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无此词。独《通典》载应璩《百一诗》云‘爲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张正见《置酒高殿上》云:‘琴挑《凤将雏》,当是用相如鼓琴挑云:‘凤兮归故乡,四海求其凰之义,则此曲其来久矣。按《晋书·乐志》,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此三曲自汉至梁有歌,今不传矣。故东坡《寄刘李叔诗》云:‘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竿谁比数。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言古有名而今无谱也。岑参《盖将军歌》云:‘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非谓歌《凤将雏》也,但取世所无之义尔。”由此可知,《凤将雏》曲,古而有之,约在南北朝时期失传,只保留有曲名,后人将司马相如所作之“琴歌”内容附会到此曲中,以“凤将雏”冠之。
之后,徐陵在《玉台新咏·卷九》中将此曲命名为《琴歌》并有序文,题作者为司马相如,内容如下:
(序)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窥之,相鼓琴歌以挑之曰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近人遐独我伤。何缘交颈为鸳鸯,颉颉颃颃兮共翱翔。
凤兮凰兮从我栖,得记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高翻飞,无感我心使余悲。
徐陵对该曲的这一命名一直延续到后世,如唐朝欧阳询《艺文类聚》、虞世南《北堂书钞》,宋代陈玉孙《成都文类》、郭茂倩《乐府诗集》、李昉《太平御览》,明冯惟讷《古诗纪》、陆时雍《古诗镜》、梅鼎祚《古乐苑》,清杜文澜《古谣谚》等都载录其为《琴歌》。
但南宋陈应行在《吟窗杂录·卷四十八·歌曲》中却题此曲为《挑琴歌》。南宋吴正子《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卷一》中对李贺《咏怀二首·其一》作笺注。其诗中写道:“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吴正子《笺注》中有:“《相如传》以琴心挑卓文君,《琴历》云即今渌绮曲。”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所弹之琴名为“绿绮”。晋傅玄《琴赋序》曰:“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司马相如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由此可知,唐宋时期此琴曲名称较为繁多,虽大多数著作都沿袭六朝时期的称呼,将其称为《琴歌》,但也出现了不少其他的称呼,其中就包括“凤求凰”。
以“凤求凰”来命名司马相如所奏之曲出现在宋代。北宋邵雍《梦林玄解·卷五·淫奔类》在词条“卓文君”其下解释道:“占曰:彼王孙兮有寡女,筵前窥客心相许。琴中操出《凤求凰》,引得翻飞来共侣。”
到了元代,《凤求凰》这一琴曲出现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其中写道:“【生】窗外有人,一定是小姐。将弦改过弹一曲,就歌一篇名曰《凤求凰》。昔日相如以此曲成事,我虽不及司马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歌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琴代语兮,聊写微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作者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化用在戏本中,但琴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前代记载大有不同。而与王实甫同时代的左克明,在《古乐府·卷九·琴曲歌辞》中收录有《求凰操》,内容与《琴歌》一致。
明清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戏曲话本化用这一故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六》、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孟称舜《柳枝集》等都提到了相如琴挑文君。但前两者都未曾指出琴曲的名称,只记载琴曲内容,且与此前的《琴歌》内容别无二致。倒是《柳枝集》中“相如奏一曲《求凰翠凤》暗逗人心,玉人儿相陪从,随着咱夜走临邛”的记载,将相如所作之曲名为《求凰翠凤》。
此外,明陆人龙《型世言·卷四·第十六回》、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五·乐县》、赵弼《效颦集·上卷·三贤传》、朱权《卓文君·第三折》、高出《镜山庵集·初删稿卷六·听张山人弹琴二首》(其一)、清潇湘迷津渡《都是幻·梅魂幻上卷·第一回》、佚名《九云梦·卷二》等作品中,皆提到了相如所奏曲目是《凤求凰》。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流传的更加广泛,且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戏曲创作中,琴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凤求凰”。
清代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卷三·封禅颂》中评道:“长卿以琴挑文君为《凤求凰》曲。盖《凤求凰》古有其曲,今奏此,藉文君知琴定晓其意为,犹为《周南》、《召南》之为作也、奏也,岂旋赋此曲?且琴言庸讵,能字字清楚可识乎?”他认为,《凤求凰》曲在很早之前就已有,不是司马相如自己创作的,内容也并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因此,他在《采菽堂古诗选·补遗卷一·琴歌》下评道:“惟相如《凤求凰》伪作也。”
综上可知,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当属历史事实,但所弹曲目的内容是否就是后来流传的《琴歌》或《凤求凰》还有待商榷。其所奏之曲,一开始被人称作“琴歌”,后又被称为“绿绮曲”、“凤将雏”、“求凰操”、“凤求凰”等。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广泛流行,戏本中的“凤求凰”也为人们广泛知晓。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将司马相如所奏之曲称为“凤求凰”。然而,王实甫《西厢记》版中的《凤求凰》,应是王氏假借司马相如之名所作。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梁)萧统编.注新校订六家注文选[M].(唐)吕延济等注.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5](元)王實甫.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清)陈祚明编.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