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博物馆资源介入当下美术教学的文化意义
2018-10-09王婧娴
王婧娴
摘 要: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件指出:“教师应当广泛地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一文件的推出给予了教师很好的方向和指导,也留给教师更多发挥的空间和未知的挑战。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资源;美术教学;文化意义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这一公益性文化政策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被重视和放大。此后,一些博物馆、美术馆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逐步发展为公众艺术教育基地,成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开放式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场所,为开展博物馆美术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
1 地方博物馆课程资源的文化阐释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一切能够作用于课程的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教师、学生、学校和教科书,甚至包括老师的生活经验、个人经历等都属于校内课程资源。而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乡土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一系列社会资源。这些丰富的校外资源是可利用的,但有很多还有待开发。
博物馆课程资源属于典型的校外课程资源,它是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分析研究。地方博物馆文化资源是离我们最近的文化百科全书,其中不仅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故事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蕴含着极具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地方博物馆内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初中美术课堂所需要的艺术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可以弥补学校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局限,也对形式单一的学校课程起到补充作用。因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方馆内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博物馆资源与课堂资源的互补,将地方博物馆文化资源带入到美术课堂,或是将美术课堂引出去到地方博物馆内进行。这既给当地博物馆带去了生机,又丰富了美术课堂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探索的热情,很好地实现了美术教育的目的。
2 新课标语境下,地方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
2001版《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在文化情景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美术,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且独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同时,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生活和积极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操。另外,从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课程内容都涉及名画、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方面内容,如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我们走出课堂,美术课堂需要结合校外资源,校馆合作是必然趋势。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校外文化资源,积极地开发课程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积极、有效地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将学校美术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结合起来,优化美术课堂。在进行博物馆教学时不可照本宣科,应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展开美术教学。
3 地方博物馆文化资源介入当下学校美术教学的文化意义
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美术资源单一且欠缺,而地方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学校美术教育起到补充作用,它极大地丰富了校内美术资源。同时,加强当地博物馆文化资源与校内美术教育的互动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加强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提高了国民素质教育,也对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1 走出去,学生切身感受艺术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最直观的视觉观察才能更真切地感受艺术品。在学校美术课堂中,学生依靠书本上的纸质图画和多媒体播放的几张彩色照片,是无法切身体会艺术品并与其达成共鸣,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要走出校园。博物馆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把美术课堂搬到了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内进行教学,以直观、立体、生动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欣赏艺术品原件,满足了美术教育对美术视觉的需求。博物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本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在博物馆课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结合馆内文物的文字介绍、博物馆人员解说和老师讲解去理解历史,在此氛围中进一步对馆藏的文物和艺术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获得全方位的艺术体验,给美术课堂增添了知识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博物馆教学有利于学生切身感受文物和名画作,便于学习大师的绘画艺术手法和感受大师的风格特点,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另外,博物馆内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们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最终产生想象迸发美术创作的灵感,增加审美体验,获得审美经验,这是难能可贵的。
3.2 引进来,丰富了学校美术资源
加强学校美术课堂与地方博物馆的互动,除了“走出去”还可以“引进来”,可以将博物馆馆内文化资源带到校内美术课堂上开展。因为长时间的博物馆美术教学是不现实的,虽然博物馆资源课程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初、高中生来说,特别是升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他们面临着众多考试科目的学习和大量作业以及应试考试的巨大压力,如果让他们抽出过多时间用到校外美术教学活动是不太现实的。而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也存在种种阻碍因素,如他们的出行安全、交通问题和组织问题,导致教师无法轻易地带领他们参观博物馆。将博物馆文化资源打包带入到校园中来,如教师收集的博物馆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馆内文字介绍、文物简介、博物馆网站和博物馆向学校提供馆的内藏品的复制品甚至是原件,使同学们在校内也可以充分感受到博物馆文化氛围。将地方博物馆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大大有利于校内美术课程的有效进行,丰富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文化资源,也充分利用和发扬了地方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优势,补充完善了教材。
3.3 传播地域文化,热爱本土文化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而地方博物馆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地方博物馆有丰富的本土氣息、本土资源和本地特色,承载着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我们进行博物馆资源课程,通过美术教材和博物馆文化资源相结合,不仅使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有所长进,同时也在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可见,地方博物馆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美术教育互相有着深远的影响。
3.4 利用地方博物馆的展厅资源,展示教学成果
美术教学成果在博物馆内展出,会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既丰富了美术课堂,更调动孩子的美术积极性,获得家长及社会人群对学校美术课的关注,增加博物馆的人流量。考虑到博物馆的展厅设备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我们将校内美术资源带到博物馆中,主要是将校内学生的美术作品放在博物馆进行展览,也是非常方便和实惠的。这一举动也深化校馆合作,形成学校资源与博物馆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展厅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4):3-9.
[3]曹宏.中国当代博物馆教育体系刍议[J].中原文物,2007(1):104-1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王戎.博物馆美术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有效接轨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