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设计研究
2018-10-09顾亚丽
顾亚丽
摘 要:历史类陈列的展品以文物为主,通过文物、辅助展品(包括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陈列组合来表达历史内容,进行直观地对受众进行宣传教育。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今,赤峰市文博单位经历了近70年的风雨历程,先后举办了数百次历史文物类陈列。受时代发展、馆藏文物数量和品类、展陈环境、设计理念、展陈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历史文物类陈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其阶段性特点。作者从事文物陈列和研究工作多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展风格,主持、参与举办的部分历史文物类陈列开展,在区内外引起一定反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赤峰市;历史文物;陈列
中图分类号:G265;G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8-0099-05
一、赤峰市历史文物资源概述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古高原东缘,南部是燕山,北依大兴安岭余脉,东临松辽平原,所辖7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2县(林西县、宁城县)、3区(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考古发掘和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位于其中心区域的赤峰地区,更因其近万年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众多的地上与地下文物资源而全国闻名。赤峰地区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文明出现时间较早,考古学文化类型丰富,文化成就高,历史发展延续不断,时空框架完整,在中国地域文化中独树一帜。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赤峰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以夏家店上、下层文化为代表的北方青铜文化,以及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都是赤峰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的辉煌篇章,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赤峰的窗口,而承载赤峰灿烂历史文化的丰富的文物资源,又给宣传、守护美丽赤峰插上了双重翅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赤峰市境内共有各类文化遗址、遗迹7340处,占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自治区级50处,市级91处,旗县级201处,全市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36万余件(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市。目前,赤峰市已成为红山文化、北方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古族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吸引着中外学者和考古、文物爱好者纷至沓来。而藏珍纳宝,集中展示、研究赤峰历史文化成就的赤峰市各文博单位则是探秘赤峰悠久历史的首选之地。
我国博物馆陈列按内容可分为社会历史类、自然历史类、科学技术类、艺术类等4大类。历史类陈列的展品以文物为主,通过文物、辅助展品(包括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陈列组合来表达历史内容,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陈列工作是展现博物馆研究成果、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和观众进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举办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展览,是博物馆办展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赤峰市现有历史考古和民族民俗类博物馆、文管所、文物局等文博单位30余家,其中博物馆22家。这些文博单位承担着对赤峰境内文物的管理、保护、宣传、展览和研究等职能,举办各类历史文物陈列是赤峰市文博单位特别是博物馆(包括文管所、站的陈列室)的基础工作之一。
二、建国以来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的发展特点
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今,赤峰市文博单位经历了近70年的风雨历程,先后举办了数百次历史文物类陈列。这些陈列以展览形式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等3种类型;以展览内容又可分为历史、考古、民族、民俗陈列等4类。受时代发展、馆藏文物数量和品类、展陈环境、设计理念、展陈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赤峰市文博单位举办的历史文物类陈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一)文博单位初创期
1946~1980年,是赤峰市文博单位的初创时期,赤峰市大部分旗、县、区文物工作均由各旗、县、区文化科、文教科或文化馆下设的文物组负责,工作人员1~5人,单位馆藏文物最少的不到10件(组),最多的也只有400余件(组),没有专门的文物陈列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文物工作开始的最早,1946年6月巴林左旗解放,昭乌达盟文教处征集的原兴安西省史迹保存馆被捣毁后失落民间的大部分文物,奠定了巴林左旗文物事业的基础。至1959年,赤峰市仅有巴林左旗博物馆、赤峰市文物工作站两个独立文博单位。因为文物数量少,所属文化内涵单一,陈列面积小,这一时期举办的历史陈列基本为馆藏文物的集中展示,陈列形式以断代史或文化小专题类基本陈列為主,陈列形式长期得不到更新。陈列主题主要通过本地区出土文物的展示,揭示某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文化现象。展线划分上缺乏内在时空连续性,无法在展品及所属文化属性、内涵、发展等方面做多层次、全方位诠释。
(二)文博单位发展壮大期
1980~2000年,是赤峰市文博单位发展壮大时期,各旗、县、区博物馆、文管所纷纷成立。至1988年,全市文博单位已增至12个;馆藏文物的总量逐年增加,至20世纪末,全市馆藏文物已近5万件(组)。这一时期,赤峰市文博单位举办的历史文物类陈列多以基本陈列为主,以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为辅。基本陈列主要为地方史陈列,以史为线,按历史发展时空顺序布展。地方史陈列能全面揭示某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展品数量多,品类全,信息涵盖量大,在具备条件的国家或省、市级博物馆举办这类展览均能取得较好的展示效果。如1987年赤峰市博物馆(旧馆)举办的地方史陈列《赤峰市历史文物展》,是赤峰市博物馆建馆后举办的第一个赤峰地区通史陈列,展览分为7部分,展示了赤峰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发展序列和历史成就。这次展览,观众参观踊跃,引起空前轰动。但是,在各旗、县、区文博单位举办的旗、县、区史陈列中,因展馆面积、馆藏文物数量、品类的限制(馆藏多集中在某一或几个历史时期,相近或相似的展品在展览中重复出现,展线中缺失的时空部分多以文字、图片等辅助展品代替或补充),容易造成大而全、大而空、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展出效果一般。
专题陈列主要以某一历史专题或某一历史时段为陈列内容,在表现文化传承、发展序列、展品分类组合、空间布局等方面,受限较少,可以集中馆藏优势,充分诠释展览主题,因此是这一时期赤峰市文博单位采用的主要展览形式之一。如1993年由赤峰市博物馆(旧馆)举办、笔者参与英文说明词撰写和布展工作的《西辽河流域出土文物特展》,2000年由赤峰市博物馆(旧馆)和宁城县博物馆联合举办、笔者参与说明词撰写和布展工作的《清代文物暨荣宪公主墓出土文物赴宁城精品展》等展览,均属文物专题陈列。
这一时段的临时展览多为外展、巡展、引进展,或为配合大型会议、特殊节庆、重大考古发掘成果等活动而临时举办的展览,时间不超过3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如1992~1993年由赤峰市博物馆举办、笔者参与布展的《赤峰市蒙古族民俗文物精品展》赴天津、太原巡展,1994年由赤峰市博物馆和赤峰市文物商店联合举办、笔者负责布展工作的《赤峰市流散文物精品展》等,因展线紧凑,展示主题鲜明,展品特色浓郁,展览时效性强,均取得了非常好的展出效果。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后,赤峰市文博单位不断调整历史文物类陈列的形式和内容,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集中优势文物资源,打造特色陈列、精品陈列。至2003年,全市馆藏文物已达5万余件(组),且种类日益完善,藏品分类更加科学规范,为举办各种历史文物类陈列提供了丰富的展源。本阶段赤峰市各旗、县、区文博单位举办的基本陈列多以系列专题展的形式出现,打破以往的通史格局,利用各自的馆藏优势,把几个陈列专题串成基本陈列,或部分采取“基本陈列专题化”。在陈列内容上注重地方特色文化,以内在时空发展为辅线,突出赤峰历史文化发展亮点。如2002~2003年由赤峰市博物馆(旧馆)举办、笔者参与展览大纲撰写和布展工作的《赤峰市文物精华展》,就涵盖了《文明之光》《青铜时代》《草原帝国》《黄金长河》4个有内在时空联系的系列专题,展品全部为赤峰地区多年来出土和征集的精品文物,突出展示赤峰历史上4次文化高峰期取得的辉煌历史成就。
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也是这一时期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最常见的形式。如2004~2005年,由笔者负责陈列大纲撰写和布展工作、在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举办的《贡王办学》专题展,展览分为5个单元,对喀喇沁右翼旗末代王爷贡桑诺尔布兴办新学、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历史功绩进行系统介绍和展示。展品全部为民国时期至上世纪70年代的珍貴图书、图像资料,展线简洁流畅,图片和文字说明配合贴切,展出后反响强烈,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文物大市,古遗址和佛塔寺庙等古代建筑占了赤峰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大宗,利用古建、古遗址举办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物陈列,或在此基础上修建博物馆、遗址展示馆,是赤峰市文博单位展示宣传本地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文物考古知识的又一亮点。从20世纪末至今,赤峰市已建、在建的古建博物馆、古遗址展示馆有:依托喀喇沁王府创建的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依托巴林右旗康熙行宫创建的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建在辽中京遗址内大明塔脚下的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红山区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展示馆(在建中)等。
以喀喇沁王府为例,这一清代建筑群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4A级景区。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利用自身在地域、建筑和馆藏方面的优势,喀喇沁旗于1996年12月创建了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自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先后举办各类展览近百次,这些展览在宣传蒙古王府文化、蒙古族文化、喀喇沁民俗文化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成为赤峰市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以及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2004~2005年,由笔者和王立华(原赤峰市博物馆副馆长)联合主持布展工作和陈列大刚撰写、在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举办的《喀喇沁王府历史陈列》,通过《塞外明珠——喀喇沁亲王府》(第一、第二展厅)、《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第三展厅)、《先民故园——喀喇沁蒙古族风情》(第四展厅)三个系列专题,全方位立体展示喀喇沁亲王府的历史变迁。《喀喇沁王府历史陈列》以王府内殿堂作为展厅,来客既是观众也是游客,拾级而上,抚摸廊柱古松,浏览精美文物,喀喇沁王府昔日的繁华景象仿佛就在眼前,给中外来宾留下深刻印象。
除上述古建博物馆、遗址展示馆外,赤峰市这类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基本都配套举办一至数个地方历史文化或民族、民俗文化陈列。正是由于草原风光游、历史文化游的双重优势,赤峰市才赢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张名片。
赤峰市现有总人口460多万,全市共有30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计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一地区活动,创造了区域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为配合文化大市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突出民族地区文化特色,在赤峰市文博单位举办的各类展览中,蒙古民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是展览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或作为基本陈列的一个展览单元,或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展呈现。在陈列内容和形式上,对于展品的选取、辅助道具、陈列语言的使用等,均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喀喇沁王府历史陈列》为例,该展览在撰写陈列大纲阶段,笔者和王立华同志就确定该展览的文字说明展板和文物说明展牌全部使用蒙、汉、英对译,开创了赤峰市此类展览蒙、汉、英三种文字一起使用的先河。
三、对历史文物类陈列工作的思考
文博工作是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赤峰市文化产业,发挥着推动和引领作用。2003年年底,由赤峰市博物馆(旧馆)举办、笔者参与展览大纲撰写和布展工作的《赤峰市文物精华展》开展,12月26日,笔者有幸担任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贾庆林一行到馆参观讲解工作,贾主席对该展览的展陈设计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对赤峰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印象深刻。2005年9月,提升后的《赤峰市文物精华展》被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会评为全区文物陈列一等奖。2007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60年大庆,以回良玉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第三慰问团到赤峰市博物馆慰问参观,笔者再次担任该展览的讲解工作,回总理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对赤峰地区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精彩纷呈的文物展示赞叹不已。
文物展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也要打造自己的办展风格。在陈列内容设计上,要立足赤峰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抓特色文化,抓精品文物,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主线串联,确保展览内容的连贯性;注重知识更新,密切关注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及时运用到展览中,以使观众获得最新的文博资讯。在形式设计上,力求创新,不落俗套,既保证展览的科学性、知识性,又兼顾到趣味性、艺术性;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采用文物静态展示与场景复原相结合、平面展示和空间立体展示相组合、文物群展示与精品文物独立展示相结合等方式,适当使用辅助展品和高科技展示材料和展示手段,使观众既能最大化地获得文物、历史、考古等相关知识,又能达到展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在展示中的协调统一,增强展览的可视性。
2009~2010年,笔者参与了由刘冰馆长主持的《赤峰市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列》的布展工作并承担第三、第四展厅陈列大纲的撰写任务。赤峰市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列设计的宗旨为:突出地方历史文化,打造精品文物陈列,从赤峰历史发展漫漫长河中,撷取若干个精彩时段,运用文物、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展陈理念和先进的展陈手段,再现赤峰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在此次布展中,我們将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红山诸文化、北方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4次文化高峰用专题展的形式,分《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王朝》《黄金长河》4个历史专题进行陈列展示。在陈列形式设计中,结合传统展示语言,合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技术和展示材料,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系列文化为展示平台,以出土精品文物为依托,以赤峰地区近10年来最新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为重点,点面结合,共展出各类精品文物1500余件(组)。赤峰市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列,从内容到形式,旨在突出赤峰地区考古学文化、历史文化特色,全面反映赤峰地区的历史发展风貌,重点展示精彩时段的文化成就和特点,形成了赤峰市博物馆特有的展陈风格。2010年8月8日,展览正式对外开放。这部展览堪称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综合水平的一次华丽展示,离现代化博物馆展陈水平又近了一大步。开展至今,先后接待了刘延东、李长春、李纪恒等党和国家、自治区领导人的到访。2014年,李克强总理参观了赤峰市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列,新馆高水平的展陈设计受到李总理的肯定。
回顾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工作的发展历程,经验和成绩犹如秋日枝头的累累硕果,这是支撑广大文博工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基石。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思想观念不断进步的今天,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在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展陈手段、展览配套服务、展览周期更新等方面,距现代化博物馆的展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各旗县区历史文物陈列的联动性尚显不足;展品资源的交叉、高效利用有待提高;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展意识、举办精品陈列的创新意识还需加强。只有找到不足,工作才有方向。我们坚信,有几代文博人的薪火传承,有万年来历史文明的丰厚馈赠,乘着习主席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的东风,在自治区、赤峰市两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赤峰市的历史文物类陈列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