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楼里的饮食文化

2018-10-09吴灵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骑楼展览小吃

吴灵艳

摘 要:海南省博物馆举办的“琼肴街”展览把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浓缩、融入到饮食文化展览中,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走一回”骑楼老街,感受它的悠久历史和繁华商贸,回味骑楼里具有海南风味的特色美食。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骑楼;饮食;小吃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殿堂,肩负着研究、教育、传播人类文明的使命,通过陈列展览和藏品展示,让公众走近历史文明。海南省博物馆推出的非遗四个“一”展览之一——“琼肴街”展览,把骑楼老街的风貌和海南特色美食融为一体,向观众展示了一条原汁原味的美食老街。

1 古往今来的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两三层的骑楼居多。骑楼是琼籍归国华侨因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后效仿南洋建筑建成的一幢幢柱廊骑楼式建筑。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商业发展中,有“梁安记”“富昌记”“大亚酒店”和“广德堂”等店铺,这些店铺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骑楼里35个行业572家商铺中的大商号。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这些曾激荡过海口人心灵、铭刻海口精神的老商号、老建筑,虽然历经沧桑、几经易主,仍留下淡淡的雅韵和海口人的淳朴、坚韧和执著精神。由于历史原因,骑楼老街曾破败落寞,经过海口市政府十年的系统修复,老街重新焕发生机。整个街区商品丰富,百货、布料、餐饮、旅店、工艺品、五金等诸多行业重现,而且还保留着一些老字号的商号。最精华的骑楼路段——中山路被改造成了步行街区,这一段路上的建筑是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大早是条安静的步行街,但一到中午俨然是一条带着古朴气息的现代商业街,餐饮小吃店开门迎客,人流络绎不绝。在海南省博物馆的“琼肴街”展厅里,复制了一幢复古的骑楼建筑,充满着南洋风情,惟妙惟肖。老字号商号重现其中,一间间店铺介绍着海南特色美食,制作原料、制作方法、制作工具等一应俱全,看起来很有味道,俨然是一条骑楼小吃街。这里已不是单纯的饮食介绍或品牌展示,而是海南文化理念的一个传承与传播的平台。

2 海南饮食特点

“民以食为天”,不同地方的饮食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而任何一个地方风味能够驰誉四方,地方特产原料是首要条件。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优势,可供烹饪的原料特别丰富,美味海鲜、飞禽走兽、时新果品在这里应有尽有,这也使海南的“吃”表现出几大特点:新鲜、天然、奇特、丰富。

2.1 汉族居民饮食特点

海南汉族大多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区,素有杂食的习惯,口味却非常清淡,也没有什么禁忌,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多数居民夏天吃稀饭,冬天吃干饭。20世纪70年代以前,海南人一日三餐多是粥,不论年岁丰歉均要喝粥。据《食物本草》载:“煮米为糜,使糜烂也。厚曰饭,薄曰粥。”海南人还喜食米粉,其米粉制法与别处大同小异。海南米粉洁白晶莹,粗细皆备,质地优良,松韧不碎,炒煮皆可。海南粉、抱罗粉、后安粉等风味小吃深受广大居民喜爱。海南气候炎热,故形成“饭前先喝汤”的饮食习惯。居民做菜煲汤讲究季节,区分食物的冷、热特性。海南人逢年过节、宴请宾客,席上必上鸡,表达对客人的礼貌和尊重,有谚语“无鸡不成宴”之说。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煮熟的鸡捞出来,斩成条小块,仍按原鸡形状摆放盘内,便是标准的文昌白切鸡。而且白切的做法能够让鸡肉的原味得到保留。吃文昌鸡很讲究佐料,除了蒜泥之类,还有陈醋、老抽、辣椒酱、姜丝和各种酱料等。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酌情选择,自行配备来食用。海南人也有喝早茶的习惯,老爸茶是居民休闲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论早晚,约上亲朋好友共进茶店,沏上一壶老爸茶,叫上一些糕点,边吃边聊天,自由快意。

2.2 黎族居民饮食特点

黎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就其饮食文化而言,民族特色鲜明突出。

黎族以大米为主食,玉米、木薯、番薯(甘薯)为辅。他们的生活习惯是爱稀不爱干。一日三餐均是粥,招待客人才煮干饭。通常是把饭煮熟后用冷水冲成稀饭,用饭米汤解渴。黎族地区翠竹连绵,黎家人上山打猎时经常揣点盐巴、带上点大米,饿了则就地取材。砍下竹子,将大米和水灌入竹筒,加点猎肉和盐,用竹叶封住口,然后燃起火堆,将竹筒放进火堆中烤,熟了破开即吃,竹筒饭就形成了。竹筒烧成的米饭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黎族家家户户养牲畜,以牛肉、猪肉为肉食,兼以猎取野猪、野禽、田鼠为食。牛群是家中财富的象征,平日不轻易宰杀,只有遇到大喜事时才宰杀。此外,黎胞家家都有腌制食物的习惯。鱼茶便是其中一种风味菜,它虽名为“茶”,其实是一种特制的鱼。将米饭与洗净的鲜鱼、适量的食盐混拌均匀,装进坛子密封,经十多天发酵即成。鱼茶一般只在逢年过节或家中有贵客时才食用。黎家称为“南沙”的酸菜,多是用野菜腌泡,咸香可口。俗话说:“一家吃‘南沙,全村都闻到。”山兰酒是黎族的“茅台”,是用黎族山区一种旱稻(山兰稻米)拌以特有的植物,运用自然发酵的方法制成的。由于酒与糟混在一起,为了不喝进糟,便将竹竿插入坛中,众客齐吸,故古人有“竹竿一吸胜壶觞”的诗句。山兰酒营养价值很高,汇集了大自然之精华,是黎家招待客人的上乘饮品。

2.3 苗族居民饮食特点

苗族是海南省的三大民族之一。海南苗族居民结合了海南本土风俗习惯,有着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苗族人。

海南苗族一日三餐以干饭为主。主粮为大米,杂粮有番薯、玉米、木薯等,主粮和杂粮兼吃。糯米饭作为苗族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主食之一,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糯米饭味道清淡,不用菜也可以吃下,且吃糯米饭往往不需要用筷子,可以直接用手捏着吃,非常方便。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是庆典时,苗族各家各户都会制作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五色饭。五色饭是将山兰稻米,分别用植物根茎浸染成黑、红、蓝、黄四色,再与白色米共蒸煮。它色彩鲜艳,是开胃去火的清凉佳肴。苗族人还制作不同的美食来庆祝节日,比如染色的花糯米饭、糯米粑、又大又长的糯米粽等。苗族人所食肉类较多,各种家禽和猎物都吃。农闲时狩猎捕获的野豬、黄猄、狸等猎物,如果一时吃不完,则用盐将这些兽肉腌制,晒干后存放,以备日后食用。

3 特色小吃

海南出产的食物品种多样,汇集了中原美食、南洋风味、黎苗食俗等,烹饪出各式各样的小吃,齿口留香。海南粉、抱罗粉、椰子饭、海南糍粑、鸡屎藤粑仔、清补凉、海南黎家酸菜、竹筒饭、苗族五色饭等地方小吃,经济实惠,地方风味浓郁。

椰子饭,又名椰子船,是一种极为独特的食品。选用老嫩适中的椰子去壳,去壳时保持椰子肉完整,从上端切一小口,放进糯米、红枣,然后将小口封好放进锅中蒸煮。煮熟后像切西瓜似的切成一瓣瓣的,犹如一条条小船,故称“椰子船”。

清补凉是既清凉消火又补充血气的小吃,且甘甜爽口。海南清补凉大街小巷都有卖,也可以自己在家制作。清补凉配料中的绿豆、花生、通心粉、鹌鹑蛋、菠萝粒、西瓜丁、新鲜椰肉、红枣、薏米等,都是能清肝润肺的佳品。

海南粉有两种:一种是粗粉,一种是细粉。粗粉的代表是抱罗粉,它是用粉条、上汤和多种原料配制而成的。细粉的代表是海南腌粉和陵水酸粉,是将粉条、多种配料、调料和芡汁搅拌着吃。海南粉通常指的是这类腌粉,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

鸡屎藤粑仔也是海南知名的小吃之一。它是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后磨成粉,再做成鸡屎藤面,将面下锅煮熟,然后加入红糖、姜丝、红枣。鸡屎藤粑仔吃起来清淡香甜,有驱寒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海南当地的饮食习惯发展和变化,当地风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形成了海南四大名菜(和乐蟹、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其他不同的特色小吃。海南当地出产的食材种类本就繁多,建省办经济特区又使世界各国的菜肴、中国各地的风味小吃涌进岛内。因此,在海南可以足不出岛吃遍世界美味。这对海南当地的饮食习惯来说,是一个融合和改变的过程。融合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美食特色,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创造更多不同口味的小吃,让更多到海南旅游的游客对美食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杨武.海南省民俗概览[M].广州:南方出版社,2017.

[2]柯玲.中国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骑楼展览小吃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开胃小吃“丝娃娃”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