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2018-10-09张胜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物可持续发展博物馆

张胜林

摘 要:文章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思想,先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入手,分析了文化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模式与建构思想。结合当前我国文物博物馆的基本现状,以“文物匮乏”作为指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1],继而阐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紧接着剖析文物开发与共享的战略路线。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价值意识”作为文物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与使用的新理念,也是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可持续发展观是全球发展的新型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点一经提出即受到重视,经过研究,最终上升为全球发展的战略目的,成为发达国家研究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观最初诞生于生态保护,也可以运用于各种领域,起着科学方向指南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针对此,本文做出一些探究。

1 “文物匮乏”现状

20世纪末,人们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地球的意义,于是“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思想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观将整体意识、持续意识、道德意识根植于正在开拓与发展道路上的人类的思想观念中,将引导着人们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持续发展之路[2]。而我们的发展不能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还需从实际情况出发。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这个概念过于笼统。从土地面积而言,以平方千米为单位,我国为963.405平方千米,美国为963.1420平方千米,其实相差不远。以人类平均居住的面积而言,笔者通过文献检索法所得如下(时间截至2015年底):我国为40.8平方米,美国为67平方米。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土地利用率比我国高[3]。以农耕面积而言,我国仅有20亿亩左右,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由这些量化分析可见,其实我国资源相当匮乏。“资源匮乏”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文物资源。一直以来,许多学者以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根据点,主观臆断我国博物馆收藏着无数的珍贵文物。这并非不可能实现,然而这些珍贵文物还处于一个潜在状态,至今尚无人能够计算出其中的数量,因为无数的文物尚未被挖掘出来。现就我国文物博物馆的文物登记情况,制作表格进行量化分析(表1)。

由表格可见,我国目前有登记的文物总计约1000万件。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这个数据意味着我国文物资源相当匮乏。基于此,文物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需要立足国情,坚决摒弃虚无飘渺的“地大物博”思想。在“文物匮乏”的当下,我们需要认识到文物是一种无法再生的资源,因而我们应该以“文物保护”为出发点,规划文物开发与共享的持续发展模式。

2 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1 保护文物策略

首先,政府应当制订严格的文物保护措施,严格惩戒出售、贩卖文物的行径。同时,政府需要严格禁止一些非正式机构私自收藏国家文物,个人对文物没有处理权利[4]。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国家仅有的文物资源再度流失。其次,目前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对文物保护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念与强硬的技能手段,我国可以借鉴与学习,降低文物流失的风险系数。此外,尚未开发的文物也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保护好这些文物资源也是各地方政府与我国公民的共同责任。再次,文物也有破旧、老化、消失的一天,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延长文物的生命。历史上,人们曾经将斯大林宪法原本深埋于地表下数十米的地方,以求让其完好无缺。但是这些手段远远不及现代的高科技“保养”技术。对于库存文物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延缓其老化速度,展览中的文物在科技的保护下,也能够防止破损。例如,科学技术创造出文物陈列展览的“保养环境”,并以库房“保养环境”为标准进行自动化调整。再如计算机技术的文物“永存”模式,当前的计算机能够存储最接近文物信息的数据与图形,当文物不可避免老化时,计算机能够恢复文物形貌,让人类持续共享文物资源。基于此,博物馆亟需开启计算机贮存系统,让文物持续保存。

2.2 开发文物战略

由于资金有限,我国对文物的开发力度尚不足。虽说如此,然而我国博物馆、文管所数量众多,在许多城市已经规模化。近些年,尘封的文化遗址、历史遗迹的开发数量不断增加。而接下来,随着国力不断增强,文物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强化,文物数量也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对文物爱好者这支新兴的并且规模不断壮大的队伍进行文物收藏的指导、鼓励,这支队伍将会演变为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后备军。这无疑会对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

当前我国文物资源的开发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一,国家的财政拨款的不足;其二,科学技术的局限;其三,地上保管技术的落后[5][6]。基于此,地下文物开发需要沿用慎重的策略。首先,但凡是地上保管条件无法尽善尽美的、不如地下保管环境的文物,都不应该被私自发掘。其次,考古发掘之前,我们需要权衡利弊,以子孙后代的利益为标准。没有谁拥有权利去透支原本属于后辈的文化遗产。基于此,我们可以引用发达国家的“物加环境”的理念,对于大遗址群,可以根据其属性,同生态环境一起规划、保护。总而言之,地下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涉及的是子孙后代的权益,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去开发,我们才能够保护子孙后代的权益。

2.3 收藏与使用战略

我们应当以“价值意识”作为文物博物馆文物收藏与使用的新理念。首先,是收藏方面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的文物收藏受到三個因素的制约:其一,经费不足;其二,库房条件落后;其三,属地文物流失严重。因此,在文物征集方面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有限目的。一方面,文物征集切忌泛滥,需要立足文物博物馆的性质。在性质“吻合”的前提下,博物馆选择最具价值性的文物,让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收藏观点,在确定文物的未来可利用性之后,再决定将其收纳于馆内。未来可利用性可以根据主、客观因素进行判断。主观因素即博物馆的技术人员能否利用科技为该文物营造“保养环境”,同时博物馆研究人员能否挖掘该文物的价值。客观因素指的是征集文物的物质基础。倘若不具备这两个因素的条件,那么该文物也不能为本馆收藏。

其次,是使用战略,我们应当以提高利用率为目标。现就我国博物馆的使用率与发达国家做一个量化分析(表2)。

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文物资源匮乏,而且利用率不高,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导我国文物资源存在浪费现象[7]。鉴于此,当既定博物馆藏品数量庞大时,我们需要建立展览品更新、更换的模式,这样能够提高文物的使用频率。目前,不断更换专题展览是适用于我国博物馆现状与性质的展览方式,能够提高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使用率,从而引领博物馆事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 结语

当下,我国文物资源匮乏,基于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文物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因而我们应该以“文物保护”为出发点,规划文物开发与共享的持续发展模式。具体方针如下:首先,我们应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为指导思想。其次,在博物馆对于文物的保护方面,博物馆可以制订严格的制度与运用高新科技,避免文物流失,增加资源的共享年限。再次,在文物的开发方面,我们需要权衡利弊,追求与子孙后代文化资源共享。最后,文物的收藏需要结合博物馆的性质进行文物征集。而文物的使用可以选择不断更换专题展览的模式进行,以提升文物的使用频率。

参考文献

[1]李承宽.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大科技,2017(24):327.

[2]黄诗莉.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7(3):51-55.

[3]田乐.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8):147-148.

[4]朱明敏.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以广州为例[J].中国港口,2016(s1):102-107.

[5]陈艳.博物馆国有资产管理和文物价值计量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7):13-14.

[6]央金措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西藏科技,2017(11):6-7.

[7]郝轶超.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浅谈博物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教育活动[J].文物世界,2016(2):67-70.

猜你喜欢

文物可持续发展博物馆
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