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一本纪菱湖
2018-10-09
一本“珂罗版”已已嘉平(1929年)印于上海的《菱湖图詠》(图一),它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菱湖志”。该书收录绘图四副、诗词335首,另有序、纪、跋七篇。均有清末民初画家、诗人、篆刻家等文人所为。其主编董肇夔(1896-1946年、民国初中国银行文书科长、秘书),而参与编撰咏唱者多达一百三十余人。在这些文人的詩句中将菱湖公园的前世和今生介绍的一清二楚。
据《菱湖图詠》主人翁董玉书(1869-1952年字逸沧)先生介绍:“光宣之间,余掌武备库,在菱湖嘴。其时裁撤水师,留一炮艇改为画舫清游”。光绪三十一六月十五日,董玉书邀旧朋同游菱湖,因此便有了“菱湖泛舟图”“菱湖泛舟联句”及《菱湖图詠》这本书。
一百二十多年前,这位1894年江都(今扬州)拔贡优选的学子董玉书来安徽作官,任职安庆军械所火药库总办。而此时的火药库正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菱湖中央。据《怀宁县志》记载:光绪初在南庄岭东首建火药库一处(2)。那时的菱湖还是一片天然湖泊,与石塘湖、破罡湖相通,由于泥沙淤积,逐渐形成沼泽,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东南北三面环水的菱湖嘴。
清末时安庆城北门外,到处皆是湖泊与水田。菱湖两岸丘陵起伏,其西有一处高地,称南庄岭。南庄岭东延伸入菱湖,形成三面环水的半岛——菱湖嘴。据《安庆地名录》记载:菱湖嘴(湖嘴上)在龙狮办事处湖滨村内。且《安庆市市区地名图》上清楚的将“湖嘴上”标注在今黄梅戏博物馆位置。由此可知清末时的菱湖嘴它西起南庄岭,东至湖心路上的湖滨村,长约三华里。光绪初建火药库及标营,民国时改建“宜园”,后并入菱湖公园。
董玉书先生酷爱菱湖之美景,他笔下的菱湖:“出安庆枞阳门,东北二里许,有菱湖一区,广可十顷。南介江眉,北环龙麓。每当盛夏荷蒲菱芡之属万花铺棻,一望靡际,游人放舟中流,彻夜忘返”(3)。(图二)久管军储的董玉书便在库旁筑起茅屋数间,号称“脱盦别墅”,并自署“菱湖长”。光绪三十年(1904年)别墅落成,次年六月十五日董玉书担酒相招,邀旧朋游于湖上。其后复请沪上著名画家严国栋绘纨扇图一幅,取名日“菱湖泛舟图。”同年九月又请阳湖诗人出身的画家左运奎作“菱湖泛舟记”一篇。游记开篇这样写道:“出安庆北门,迄东五里许,有湖渟然,曰“菱湖”,大龙诸山之水所汇也。湖形椭圆,纵约八九里,横约三四里。”接着左公在这篇游记中描写观赏菱湖自然风光时,随着画舫向菱湖深处进发,一个又一个美景映入眼帘时,一口气用了三个叠句:“拍手大叫,信逸沧不欺”、“又拍手狂叫,信逸沧不欺”、“益狂声大叫,信友逸沧者真是不欺”来赞美泛舟菱湖之快乐。左运奎作完游记,又即兴给好友董玉书绘了第二图:“菱湖烟雨图”,并填词一首《浣溪沙》贺之。董玉书先生得此二图后,将其精心装祯成长卷册页,视为珍宝,携之南北,经常出示朋友们欣赏,还请大家题詠。而题詠者又“皆海内知名士,若梁公约、吴温叟诸君子……如沈穆堂、恽季申、丁闇公、何鬯威、刘申叔辈”等。
(图一)《菱湖 图 詠 》
(图二)《董玉书征诗啟事》
众所周知,1921年安徽省政府为安葬在“六二”学潮中牺牲的姜高琦,专门在新开辟省立菱湖公园内建姜高墓及血衣亭,以示缅怀。由于菱湖地理位置特殊,风景优美,加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安徽敬敷书院也移址菱湖之西。此处人迹多至,游人倍增。其实在此之前,光绪元年火药库就建在这湖嘴之上。关于菱湖嘴火药库,正史上记载,最早见于清末安徽巡抚冯煦主编的《皖政辑要》卷七十四“军械局”条目之下:“唯军火一项存城北汪家墈火药库。一名菱湖嘴火药库”(4)。尔后就是《简明安徽通史》记载:1908年11月19日安庆马炮营起义,两营会师后,从菱湖嘴子弹库得到弹药补充……(5)。而《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描写更为详细:“熊成基统率炮马两营起义军会合,直奔城北外约五里的菱湖嘴火药库”(6)。
(图三)《宜城天堑碑》
(图四)《民国时菱湖小学》
笔者研究安庆文史多年,尤其是1985年我们在安庆老城区先后相继发现两块古碑刻:一块“戒袽绸桑碑”,一块“杨氏试馆”门楣石匾。几经考证:前者是明末史可法来解安庆之围后,加修城池的遗物;后者乃熊成基炮马营起义会址珍贵文物。故当年沿着起义部队路线找寻过菱湖嘴火药库的旧址,还多次去菱湖公园寻访“宜城天堑碑”的下落,均未果。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资料的新发现,特别是去年购得《菱湖图詠》一书后,反复研读,从众诗人的诗句中找到了菱湖嘴火药库的蛛丝马迹:(一)“所以菱湖嘴,流传象形设(土人呼为菱湖嘴)”(7)、(二)“将军武库今安在,烈士新碑又此时”(8)、指的就是当年姜高琦墓建于公园东北偶。(三)“宜城亦天堑,阁部断碑存”(图三)(9),指的就是在菱湖公园西首仿建的梅岭上支八角亭,嵌“宜城天堑碑”于亭内,以庇风雨”(10)。(四)、此间旧有读书堂,二十年来话海桑”(11),这首诗是当年安徽大学教授杨大沁所作,教授当年曾在敬敷书院演变而至政法学校服役五年。当时人记当时事,应该准确无误。(五)“武库森森载酒过”(12)“武库倚菱湖”(13)、“当年武库傍菱湖”(14)……这些诗句在《菱湖图詠》中随处可见。除此以外,《安庆文史》“火药库爆炸惨剧”一文中载:“清末,设火药库于安庆北门外省立女子学校桑园之东北偶。内储火药甚多,以供年用。1926年元月29日有一车夫至张家坂(北门外南庄岭街北面的马家大屋边)徐姓豆腐店门前,该车装有四箱火药(计二百斤)。两车互让时,碾着撒在地上的火药,发生爆炸,造成五死二十八伤的惨剧”(15)。此文交待非常清楚,女子学校桑园之东北偶(即柏子桥敬敷书院改建的女子蚕桑讲习所),就是当年菱湖嘴火药嘴确切的地址所在。
菱湖嘴是一个大地名,范围较广;而汪家墈则是一个小地名;近日查阅《安庆纺织厂志》获悉,1958年纺织厂建厂征地的地图上标明,原纺织厂电影院处(华茂集团办公大楼),是一片水塘,曰:汪家塘。与汪家塘相连的是一片苗圃(现菱湖公园西大门处),而该处正位于女子学校桑园东北偶。另据菱湖嘴《汪氏族谱》载:汪家墈在菱湖小学一带,而民国时的菱湖小学正好在今菱湖公园西首儿童乐园摩天轮、邓石如碑馆及老公园管理处一带。这张拍摄于民国时的“菱湖小学”(图四),正是当年舒鸿贻所创办。
清末董玉书久管军储所掌管的武备库以及他当年建造的“脱盦别墅”,后由安庆富商舒鸿贻购得,并将“脱盦别墅”改建为“宜园”。1925年时隔二十年,董玉书在度重游菱湖时发现:“彼都人士,盖已就内湖之滨,开拓公园数载于兹矣。明漪一曲,园依绿水之旁;画舫三更,月出东山之上;江城俊赏,女士如云。至于外湖别饶野趣,人迹罕至。”董玉书为了这次重游,提前两年就请誉满京城的皖籍著名画家肖谦中绘了《重游菱湖图》。肖谦中,怀宁人(今安庆市郊杨桥镇),他笔下的菱湖是家乡的龙山凤水,所以他画得心应手。董玉书先生重游时作七绝十首,并一挥而就,还在这四条屏中多处批注,并在首页上铃“菱湖长”朱卯一方。读罢董玉书先生的诗作、批注和征诗啟事,当年的菱湖嘴火药库和“脱盦别墅”便立体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注:(1)(3)(7)(8)(9)(10)(12)(13)(14)详见《菱湖图詠》48、11、44、146、139、130、43、122、147 页。
②详见《怀宁县志》309页。
④详见《皖政辑要》696、702页。
⑤详见《简明安徽通史》431页。
⑥详见《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257页。
(11)详见《史阁部碑亭记》。
(15)详见《安庆文史》第二十三辑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