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艇操纵运动模型简化及仿真研究*

2018-10-09陆斌杰李文魁陈永冰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平面特征参数机动

陆斌杰,李文魁,周 岗,陈永冰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武汉 430033)

0 引言

潜艇运动为六自由度空间运动,表现出大惯性、强非线性、强耦合。潜艇运动模型是潜艇运动预报与仿真、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1967年美国DTNSRDC的Gertler和Hagen发表了潜艇空间标准运动方程[1]。建立在大量船模试验的基础上,权威性很高,被广泛采用。1979年Feldman对潜艇在高速、大舵角回转过程中的水动力特性分析后给出了改进方程[2-3]。为建立既反映潜艇运动特点、又较简便的运动模型,各国学者对潜艇运动建模做了深入研究[4-9]。

在潜艇空间标准运动方程基础上进行简化,分别得到空间、平面非线性和平面线性等3种操纵运动模型,分别进行实例仿真,并对潜艇操纵性指标加以验证分析,最后给出了潜艇运动仿真及控制器设计所用模型的选择方法。

1 潜操纵运动模型简化

坐标系、名词术语、符号规则均采用ITTC和SNAME术语公报的体系[10-11]。固定坐标系(定系)E-ξηζ和运动坐标系(动系)O-xyz如图1所示。

潜艇空间操纵运动方程按照标准刚体运动模型表示为:

式中等号右边为潜艇受力,其矢量形式:

1.1 空间操纵运动模型

对标准方程作如下简化:1)原点取重心,xg=yg=zg=0;2)螺旋桨负荷不变,相对进程比n=1;3)艇体左右对称,;4)静力与浮力己均衡,xb=yb=0,W=B=mg;5)艇体质量分布对称,忽略所有非对称惯性积;6)垂向速度w对水平面运动耦合小,略去;7)艇体上下不对称的黏性力很小,略去,得到简化的空间操纵运动模型:

1.1.1 纵向方程

1.1.2 偏航方程

1.1.3 横摇方程

式中,h为稳心高。

1.1.4 横向方程

1.1.5 垂向方程

1.1.6 纵倾方程

1.1.7 运动方程

1.2 平面非线性操纵运动模型

对式(2)~ 式(8)进一步简化:1)纵向速降只与艏向角速度有关;2)忽略垂直面运动和水平面运动耦合项,得到平面非线性模型。

1.2.1 水平面操纵运动方程

1)纵向方程

2)偏航方程

3)横摇方程

4)横向方程

5)运动方程

1.2.2 垂直面操纵运动方程

1)垂向方程

2)纵倾方程

3)运动方程

1.3 平面线性操纵运动模型

在非线性模型基础上假设:1)纵向速度恒定;2)忽略非线性项;3)纵倾、横摇很小,。4)忽略舵力与角速度项的耦合,略去,得到水平面和垂直面线性操纵模型和运动模型。

1.3.1 水平面操纵运动方程

1)偏航方程

2)横摇方程

3)横向方程

4)运动方程

1.3.2 垂直面操纵运动方程

1)垂向方程

2)纵倾方程

3)运动方程

2 运动仿真和特征参数计算

采用文献[9]的潜艇参数,按照文献[12-16]操纵方法,采用3种模型进行弱机动(低速、小舵角)和强机动(高速、大舵角)仿真,计算特征参数。

2.1 水平面操纵运动仿真

线性操舵至δrmax进行水平面回转。深度50m,进行弱机动(u0=5 kn、δrmax=5°)和强机动(u0=18 kn、δrmax=15°)仿真。用稳定回转直径D0、战术回转直径DT、纵距Ad、正横距Tr和最大横摇角φmax等特征参数分析简化模型的准确性[13]。图3和图4为轨迹、艏向角速度及横摇角响应。SP、NL、L分别代表空间、平面非线性和平面线性模型,下同。表1和表2为水平面运动特征参数。

表1 水平面弱机动运动特征参数(u0=5 kn,δrmax=5°)

表2 水平面强机动运动特征参数(u0=18kn,δrmax=15°)

由图3和表1,弱机动回转时L模型特征参数与其他模型差异较大,D0约为SP的0.4倍,φmax约为3倍。由图4和表2所示,强机动回转时L模型误差更大,平衡横摇超出安全横摇(15°),而NL与SP较接近,且平衡横摇均处于安全范围内。

2.2 垂直面操纵运动仿真

梯形操舵[14],初始深度50 m,进行弱机动(u0=5 kn、艉舵 5°、执行纵倾角 -3°)和强机动(u0=18 kn、艉舵10°、执行纵倾角-8°)仿真。采用执行时间te、超越纵倾角θov、超越深度ζov等特征参数分析模型运动特性[13]。特征参数见表3、表4。

表3 弱机动垂直面特征参数(u0=5 kn,δsmax=5°)

表4 强机动垂直面运动特征参数(u0=18 kn,δsmax=10°)

由图4、图5和表3、表4,强机动和弱机动梯形操舵时,3种模型的深度和纵倾响应及垂直面运动特征参数无明显差异。

2.3 空间定常螺旋运动仿真

同时操方向舵和艉舵至固定舵角,潜艇进入空间定常螺旋运动。用相对回转直径D0/L、升距ΔζG、相对升速 Uζ/Ut、平衡纵倾 θ0、平衡横倾 φ0等特征参数分析模型准确性,Uζ为垂向潜浮速度、Ut为水平回转速度。按弱机动(u0=5 kn、方向舵 5°、艉舵 2°)和强机动(u0=12 kn、操方向舵 8°、艉舵 5°)同时变向变深。图6、图7为运动轨迹。表5、表6为运动特征参数。

由图6和表5可知,弱机动空间螺旋运动时,L模型误差较大,NL模型误差较小;由图7和表6可知,强机动螺旋运动时,L模型和NL模型误差均较大,平衡纵倾超出了安全范围(15°)。

表5 弱机动空间螺旋运动特征参数(u0=5 kn)

表6 强机动空间螺旋运动特征参数(u0=12 kn)

3 结论

对比仿真可知,不同航态下各类模型运动特性及特征参数均有差异。水平面弱机动时,水平面与垂直面的耦合运动可忽略,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误差较小,而高速大回转时,L模型偏差加大。垂直面运动时,较大范围改变舵角和航速,L和NL模型误差均不大。空间弱机动时,L模型误差较大,NL模型误差较小。空间强机动时,L模型和NL模型误差均较大。基于以上分析,给出用于控制器设计和运动仿真的推荐模型,如表7所示:

表7 控制器设计和运动仿真推荐模型

注:控制器设计推荐模型是针对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器,鲁棒控制器设计,可选用较简单层级模型,建模误差通过鲁棒性设计加以克服。

猜你喜欢

水平面特征参数机动
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船用雷达目标检测和目标特征参数提取
“水城”被淹
基于机动数据的摩托化机动演训组织效果评估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动能定理在水平面运动模型中的应用和归纳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说话人识别特征参数MFCC的提取与分析
民用飞机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与系统特征参数研究
水平面上圆周运动中临界问题的分析和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