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非洲农业,四大挑战如何解?
2018-10-09梼杌
文 | 梼杌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非洲每年需要93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在非洲的实际投入仅为450亿美元,其缺口将近500亿美元。
2015年,在南非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明确提出中方同非洲分享农业发展经验,转让农业适用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冯勇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倡议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传统的农业往来已经发展成为以科技、人才、商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全方位农业合作,并展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非洲加速推进农业发展,重视中国经验
当前,非洲各国普遍谋求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致力于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非洲联盟2015年出台《2063年议程》及第一个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实现粮食自给的宏伟愿景。
LINK·链接 中国对非农业投资合作案例
案例一:公司+农户模式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将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和农户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当地经济和农户生活富裕之上。
对非洲当地发展的贡献:
1.通过建立技术推广体系提高了棉花产量;
2.增加了农民收入。
成功的经验:
1.企业与当地农户结成命运共同体;
2.全产业链投资。
企业密集投资生产领域易产生的问题:
1.投入大量资金,短时间难以回收,一旦遇到一些波动,容易导致投资失败;
2.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没有物流和销售能力作支撑,很难实现投资收益。
案例二:南南技术合作促成农业投资合作
1.联合起来进行产业链投资,而不是单打独斗;
2.探索解决了发展合作的可持续问题;
3.企业进行了负责任的投资。
案例三:公共服务推动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欠缺;
2.农业企业前期可研欠缺。
重点工作:
1.不断扩大南南发展合作的“朋友圈”;
2.完善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生态圈”。
非洲许多国家都是农业国,大量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在加强中非农业合作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青建认为,非洲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埃塞俄比亚学者阿莱穆表示,中国帮助许多非洲国家改善了资金短缺状况,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确保了粮食安全,减少了贫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
“中国对非洲在许多领域的帮助都是无条件的,是不预设前提的,这正是许多非洲国家需要的。”阿莱穆说。
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7亿人实现脱贫,而目前非洲仍有4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之下。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莫西指出,“在非洲各国的脱贫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至关重要。”
莱索托学者马勒勒贝也认为,非洲各国应该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注重国家的宏观调控。
“非洲有超过10亿人口,有能力改变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非洲国家只要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就可以取得像中国那样的高速增长。”马勒勒贝说。
埃塞俄比亚学者穆鲁阿勒姆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非洲中小国家带来新机遇。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急需资金,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基础建设水平。
“非中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非洲中小国家如果能够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穆鲁阿勒姆说。
中国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党委书记王贵表示,“一带一路”的沿线非洲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粮食生产潜力巨大,农业技术需要强劲,市场合作空间广阔。
“我们愿与非洲友人共同商讨农业发展大计,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科技研发合作与示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培育、农业动植物保护与防御、农产品产业物流一体化建设、农业物资及农业机械集约化供给、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王贵指出。
加大投资非洲农业,基建和人才建设需加强
如今,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成效出具规模。中国企业在苏丹开垦60公顷试验田,并于2009年11月播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其产量高于苏丹当地的产量。此外,中国在非洲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的农业技术专家以及出口的农机设备,大大改善了非洲落后的农业状况。
但是,中国投资非洲农业并非一番风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称,有诸多因素阻碍中国投资非洲农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魏建国指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四大问题:政府主导多,民间参与少;生产型项目多,民生项目少;单方的援助多,双方和多方的合作少;项目实施队伍中中方人员多,当地人员较少。
“在非洲投资农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处境不容乐观。”在刚果(布)投资农场的班昭称,病虫害是困扰他的最大问题。由于刚果(布)的自然条件好,导致杂草丛生,给根结线虫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间,而当地的农药很难将这些虫子杀死,如果采用进口农药,则要支付高昂的物流费用。
此外,即使是收获的蔬菜,也因为当地百姓购买力严重不足而导致销售困难。魏建国介绍,大部分非洲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自己种菜自己吃,或者是以很低的价格从当地人那里购买。
“面对如此的市场环境,如果中国企业一味采取低价销售策略,会导致企业不断亏损。”魏建国认为,首先需要加大对非农业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
马拉维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冯建国指出,基建设施、资金和人力资源、是许多非洲中小国家在发展中的“三大短板”。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非洲每年需要93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在非洲的实际投入仅为450亿美元,其缺口将近500亿美元。这就导致非洲农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魏建国建议,中国应逆世界潮流之势,加大对非洲农业的投资。
“培养一支非洲自己的农业队伍也很重要。”中国国际发展援助委员会研究小组组长李小云表示,不仅请非洲农业专家来中国参加培新,同时要对去非洲的中国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派往人员理论过硬、经验丰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力资源的匮乏不是短期能够弥补的。”冯建国举例道,在马拉维,许多孩子都未能完成中学学业,从而造成文化和专业技能缺失,为非洲中小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当务之急。
刘青建表示,广大中国企业要敢于增加在非农业投资,并为当地培训农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实现双赢。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开展规模化农业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及农牧渔产品加工业投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认为,中企对非农业投资既从中非扩大合作中受益,又向非洲转让技术,培养当地人才,帮助当地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当地人民吃饭和就业问题。
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经合组织发展委员会王燕建议,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单枪匹马闯非洲并非易事,中国要加大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
商务部原西亚非洲司副司长俞天宝强调,应构建一个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援助非洲的农业体系。
此外,中国企业还应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以及当地劳动力的使用情况。魏建国表示,要注重向非洲人民示范、培训、推广中国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帮助当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使非洲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