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
2018-10-08
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做出卓越贡献的爱国人士中,还有一批睦邻友邦、光耀中华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肩负重任,不畏艰险,去到异国他乡,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架桥铺路,为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建功立业。这中间首功当推凿通西域、打通中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张骞。
提起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不能不提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国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卓越功绩。
张骞是西汉的外交家。西汉建立时,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北方的匈奴。汉武帝继位后,极想彻底消除匈奴的患害,他了解到汉朝西方的大月氏与匈奴也有仇恨,想派人与大月氏联络,共同来夹击匈奴。但是去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匈奴的占领地,没有勇气和智慧的人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于是,汉武帝便下令招募使者。在宫中任职的张骞挺身而出,积极应征。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组成的出使队踏上了西行的征途。
当时,京师长安离大月氏约有15000里,一路上,人烟稀少,强盗豺狼出没,而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还分别控制着来往要道。张骞一行不畏艰险,小心前进,提防着明攻暗袭,躲避豺狼猛兽。他们走着走着就进入了匈奴境内,尽管是在夜里行进,但还是被发现了。
匈奴单于亲自审问他们,问他们是哪里人,要去哪里。张骞如实说了。单于听了,十分恼怒,将张骞一顿鞭打后,将他和一些随行人员都送给匈奴贵族做奴隶。为了消磨张骞意志,还将一个匈奴女奴隶给张骞做妻子,后生了两个孩子。
张骞虽然每天要牧羊,但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前往大月氏的决心一直没有变。匈奴人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監视,张骞便通过过去曾被匈奴俘虏、这次和他一起前来的甘文,暗中联络好随从人员,瞅准一个机会逃了出来。他们跑了许多天,终于跑出了大草原,跨过了大沙漠,翻过了冰雪覆盖的葱岭,来到了大宛国(今中亚细亚一带)。
大宛国知道是东方大国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不但愿意与西汉通好,还派向导把张骞送到了出使的目的地——大月氏。
但是现在的大月氏人民安居乐业,无心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考察了山川地形、城镇和民情风俗之后,才起程回国。哪里知道,返回的途中又被匈奴扣留,再次沦为奴隶。
一年多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才趁机逃脱。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张骞带着妻子和随从回到了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此行搜集了有关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地形物产和政治军事等情况,从而促成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他提供的匈奴情况,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最后的目的地是身毒(现在的印度)。
这次西南探辟新路线的活动,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对西南的开发是有很大贡献的。因为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对汉朝的情况几乎都不了解。汉使者会见滇王时,滇王竟然好奇地问:“汉朝同我们滇国比较,是哪一国大呢?”使者到夜郎国时,夜郎侯同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后世“夜郎自大”典故的由来。
通过汉使者的解释和介绍,他们才了解到汉朝的强大。汉王朝从此也更注意加强同滇国、夜郎及其他部落的联系……
公元前111年,汉王朝正式设置胖柯、越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设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公元前119年,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数万,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行,张骞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而且还分别与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同西汉的交往密切起来,不但增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亲,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这条丝路的开拓者,西汉热血外交官张骞,是西汉开辟通往西域道路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