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名英国记者,香港就“内地化”了?(社评)
2018-10-08
英国《金融时报》驻香港的亚洲新闻编辑马凯(VictorMallet)签证到期未得续签,英国及一些西方媒体关注此事,认为马凯得不到续签是因为8月份他以香港外国记者会副主席的身份,主持了“港独”分子陈浩天在该会的演讲。那些媒体宣扬马凯续签被拒将对驻港外国记者产生“寒蝉效应”,并显示香港正在“中国内地化”。
如果马凯被拒签,就是因为他不顾特区政府的反对,邀请陈浩天去外国记者会演讲,那么这件事与他在香港的报道工作毫无关系。所有人都能清楚感觉到邀请陈浩天演讲的政治挑衅意味,它远远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
给谁签证以及给谁续签,这是典型的主权权力。当不予续签时,是可以不做解释的。马凯那么聪明,他应该自己反思,他在香港做了什么与其他外国记者不一样的事情。
至于香港“中国内地化”,这纯属无稽之谈。扣这样的帽子,就是西方一些力量及香港极端反对派开展斗争的一种方式。美国正在要求中国在美的官方新闻机构改为登记“外国代理人”,这将导致那些机构在美的一些采访权被剥夺,这该算什么化呢?对美方用这种古怪方式打压中国媒体,我们几乎看不到有西方舆论机构予以谴责,而香港不给一名英国编辑延长签证,就立刻成了“中国内地化”的象征,这样的双重标准正被西方舆论机构公然、娴熟地操弄着。
中国记者也有在外国不被延长签证的情况,比如多名新华社记者2016年曾在印度被拒续签。另外中国记者申请个别西方国家的签证非常艰难,北京记者圈子里有很多这样的吐槽。而中国只要不给哪个西方记者签证,马上就会被西媒引申到“言论自由”上,这种指摘十分无理、粗暴。
香港的政治制度、法律及言论体系都受到基本法的严格保护,试图破坏它们的力量恰恰是香港极端反对派和一些境外势力。它们不是在维护香港的独特性,而是假借这个口号,把香港推出“一国两制”的大框架,挑战国家对香港的管治权。
围绕香港事务所发生的斗争根本就不是言论自由的事情。香港反对派表达反对意见的平台和渠道都很有效,香港立法会上的斗争、媒体上的对抗性意见可谓司空见惯,香港社会的政治反对活动处在世界上最活跃之列。1997年之后,也是香港反对派角色最突出的时期。那些宣称香港自由度在下降的人,根本拿不出任何能够证明这一说法的数据性指标。
香港“内地化”是个极具煽动力的标签,也是一顶万能帽子。这个指责很容易在西方舆论中传播,而且便于针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上纲上线。香港被强行“内地化”的污蔑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香港的独特性一直非常鲜明,“内地化”的帽子与香港现实情况完全对不上号。
少一个马凯,香港的言论自由不会受损。恰恰相反,言论自由有它的建设性领域,而马凯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做法实为破坏言论自由原有的逻辑,加害这一原则。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敏感处和坚守点,何为道义,何为政治正确,不能由西方说了算。它们必须契合各国各地的现实,对应当地人民的实际利益。所以还是请马凯乖乖地离开香港吧,香港一定会因为他不被续签所依据的原则越变越美好,这就不用他、英国政府以及西方舆论机构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