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产业如何提质升级
2018-10-08鲁元珍郑惠原
◆文 /鲁元珍 郑惠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个性体验化旅游方式的火热,民宿作为一种有情怀的旅游住宿设施顺势而起,与传统酒店住宿共同成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近乎白热化的同行竞争,民宿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愈发显现,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入住率下降、收益下降的现象。未来,民宿产业将如何提质升级,走出一条品质化发展之路?
乡村民宿迎来高速成长期
《三个院子》《向往的生活》《漂亮的房子》《青春旅社》……从2017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了与民宿相关的“慢综艺”真人秀,掀起了一股乡村民宿热潮,节目中嘉宾们远离喧嚣,在小镇、乡村独具特色的院落民房里体验惬意欢乐的慢生活,引得网友争相询问节目拍摄所在民宿的信息。
各大卫视不约而同地向民宿综艺发力,也折射出乡村民宿的巨大发展潜力。城市生活的高压力、高污染,让许多人心中有了一个居住在鸟语花香的乡村,亲近自然,过悠闲惬意的诗意生活的梦想,这些综艺节目里高颜值的民宿和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的期待,也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热。
同时,由于人们对品质化、体验化旅游方式的需求,传统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更具有特色的乡村民宿迎来了高速成长期,如今的旅游民宿已经不再仅限于热门旅游城市,而是正快速向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地区渗透。
宁夏的西吉县龙王坝村,2015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4000亩的梯田景观,优美整洁的村内环境,灯火明亮的乡村夜晚,吸引了无数市民入住下来。如今,民宿一条街已经有了20多家民宿,游客通过网络预订选取编号或由旅行团分配的方式入住民宿,房间在节假日供不应求。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发展让这个多年的贫困村成功脱贫,成了一座“最美乡村”。
在许多像龙王坝村一样具有旅游发展潜质的乡村地区,旅游业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其中民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莫干山民宿的发展便是各地争相借鉴的典范。乡村民宿不仅为屋主带来不错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收入,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不少民宿短租平台也开始逐渐从城市向农村拓展布局。据小猪短租此前发布的2018年年中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平台最大订单增幅来自于以天津、重庆为首的新一线及二线城市,2018年上半年,平台最大的订单增幅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及乡村。截至2018年7月,平台共上线乡村民宿超过3万间。下沉三四线城市,大力推广乡村民宿或将成为小猪短租未来发展的重点。
专家指出,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民宿业依托的是绿水青山,发展高端民宿旅游产业,是提高乡村旅游品质,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要助推力。
民宿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危机
近几年,各地民宿数量爆发式增长,处在最热风口上的民宿、客栈引得大量资本投入,与此同时,过热的发展也带来了行业的隐忧。据调查,目前,我国各地民宿入住率冷热不一,一些声名鹊起的民宿一房难订,而一般的民宿入住率不足50%,非节假日几乎无人光顾。如家集团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宿参与门槛比较低,很多投资人和企业争相入场,有很多品牌,但单体规模都非常小,大约80%都不赚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民宿旅游2017年走向中国旅游住宿业舞台的中心,受到旅游者、投资者、管理者的热切关注,在旅游投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同质化竞争、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始显现,投资过度可能使其重走“过度投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行业受损”的老路。
“刚开始时,他们只做口碑营销,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慢慢地,民宿越来越多,几乎遍地都是,逼得我们不得不推销自己。”连锁民宿“千里走单骑”的创始人王冠说。
北京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由于进入门槛低,现在市场上民宿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数量多了就是在重复模仿,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涉及水资源、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以及交通问题等。竞争加大带来的价格下降也势必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在一些热门区域,民宿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游客的增长速度,因此入住率和收益率都出现下降,一些民宿面临倒闭的危机。近两年,多地政府已经开始出台相应法规限制行业门槛,促使行业健康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民宿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变革与整合的深度调整期,同行竞争将倒逼民宿进行品质升级,市场也会在经历一轮洗牌后重新回归理性。
加强监管促进服务品质升级
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安全隐患是民宿从出现开始就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是非标准化住宿,一些民宿处于“无监管”状态,老房子出租后,租户在用电、用气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民宿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存在很大的消防、治安等不安全、不稳定隐患;有的民宿卫生设施差,没规范的消毒和疾病防范措施;甚至有的民宿建在山边、溪边,离地质灾害点很近,隐患重重。
由于民宿行业门槛低,人们争相仓促进场,而监管没有跟上市场的速度,导致了服务质量越来越差,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许多乡村民宿或许做到了远离城市,但由于体验内容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游客最初的体验好奇心消失殆尽,各种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消费投诉开始增多。
要解决民宿日常管理问题,就要加大行业性协会指导管理、科学筹划发展布局。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民宿产业立法,让法律为民宿发展护航。
去年10月,旅游部门出台《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为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引导性规范。然而,这样的行业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规定,效力有限。“对民宿经营中涉及的卫生、公安、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大处罚力度。但目前惩罚机制建设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民宿违法经营处置过程中由于监管主体和惩罚机制的缺失,多数违法经营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罚力度不够。”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副教授柯冬英说。
柯冬英分析指出,在民宿监管方面,各地都根据地方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相关规定,缺少统一的、适用于各个地方的民宿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是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建立经营主体的备案登记,规范公民信用评估机制,通过网络让经营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累计评价进行双向选择,可以促进市场公开公平竞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提升内涵促进行业差异化发展
为什么游客会不选择标准的酒店而要选择民宿?不少拥有丰富旅游经验的年轻游客表示,选择民宿的原因包括可以亲近自然,可以感受当地民俗文化,喜爱有特色的建筑和装饰风格,通过与民宿主人的交流了解原汁原味的当地生活文化等。
“民宿是一种有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旅游住宿体验。”广州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张河清表示,民宿受到市场追捧的深层原因,源于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日益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特别是80后、90后等对体验式旅游方式的青睐。民宿虽然是住宿设施,但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它不一定有高级奢华的设施,却能让人直接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提供了一种更为个性化和接地气的住宿体验,给有情怀的经营者和游客提供别样的情感体验。
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许多仓促“跟风”的民宿重模仿、轻创意,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无论是建筑风格、室内装潢等硬件设施,还是食宿服务、体验分享方面都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游客向往的特色体验以及主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缺乏地方特色。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设计层面的不足是制约民宿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幢民宿之所以吸引人,一定是它激发了游客对当地文化生活方式的好奇。精品民宿将“在地元素”做到极致,但目前仍缺乏真正有文化、有内容的精彩设计。
在竞争的压力下,民宿业态需要突出特色,转型升级,抓住游客不断升级的体验心理,提供更丰富、更多元化的服务。目前,在业态创新方面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探索,如莫干山民宿针对一些曾经出现的问题,更加注重以创意和差异化经营拓展空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挖掘文化内涵,如推出宠物主题的民宿、禅修主题的民宿、体验观鸟的自然教育主题民宿等,引导民宿向深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