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的男子汉肩上扛着责任

2018-10-08赵维莉

人生十六七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刘俊大赛危险

赵维莉

这是两双年轻人的手,胳膊上的疤痕如同他们的勋章,记录着一次次出生入死的抢险经历。这是两双团结有力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走在通往“振兴杯”大赛的路上。这两双手的主人就是福建队选手邢晓永和刘俊,他们来自福建中海油应急抢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方圆300公里内的输送管道的安全,而他们负责抢修的管道里输送的是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危险气体。当维修基地的电话响起时,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危险来临。

在危险出现的时候,他们负重前行,挺进事故现场,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用自己的双手去焊补管道,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也正是这样一双双手,撑起了安全的伞。

与往届大赛不同,这次的焊工比赛是团队作战,刘俊和邢晓永是以接力形式完成比赛的。比赛时长5个小时,两个人凌晨四点多就起床开始准备。作为第一棒,邢晓永早上七点就赶到比赛现场,在十点左右“交棒”给自己的搭档刘俊。

在等待邢晓永出赛场的时候,记者和刘俊聊了起来。提到这次大赛,他笑着说:“比赛场地比他们日常工作要好得多,我们平时抢维修都要看实际情况,躺在管道下面、趴在地上都是常事儿。”

邢晓永和刘俊不太像以往记者接触过的一线工人那样不善言谈。提及自己的工作,他们滔滔不绝,时不时地会冒出很多专业术语,话语中还流露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们都毕业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不仅同龄同届,而且同时应聘到福建中海油应急抢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从“学友”到“工友”再到“队友”,一份坚不可摧的默契在他们中间形成。他们是焊接场上的“绝佳拍档”,是企业里的青工代表。这次,他们是在福建省内战胜诸多选手后才参加决赛的。“感谢‘振兴杯’!感谢组委会!感谢同行们!”

邢晓永

刘 俊

率先完成第一阶段比赛的邢晓永很谦虚,表示比赛项目和他们日常工作接触的还是有差别的,平时他们多以管道维修为主,这次比赛涉及到组合成型、装配等,与平时实际工作略有差别。另外,使用的工具是大赛统一配备。比赛一开始,他们还要靠经验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他看来这是一次高手对决。“除了技术之外,就看谁临场发挥更稳定。”这是福建省历届比赛中第一次参加焊工比赛。

据了解,他们的工作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已是家常便饭。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接到电话准备抢险时,遇到的情况也是最危急的。他们抢维修的管道输送的是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操作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事故。

去年八月,福建漳州某地,由于第三方操作不慎,破坏了天然气输送主管道,对方圆十公里的人民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当天正好是邢晓永值班,接到抢险电话,他立即和三个同事携带应急抢险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我们到达现场前,虽有专业管道维护工口述实际情况,但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只有当我们抵达现场才知道具体情况。”邢晓永介绍说,当天他随第一批队伍先出发,随后刘俊和其他同事迅速应援,组成第二、第三批抢险小队,一共 30多位一线技术工人,不分昼夜,连续工作108个小时,才顺利地完成抢险任务,减少了近3个亿的损失。

如今,两个人都有了幸福的小家庭,但是工作关系,他们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尚在牙牙学语的幼儿,还不懂爸爸工作的艰苦与危险。妻子每次接到他们出险电话,千言万语只化为一句话——“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刘俊和邢晓永所在的班组一共 15人,平均年龄不到 30岁,全都是高级工。比起老一辈技术工人,拥有高学历的他们会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科学方式来处理应对突发险情,把危险降到最低。

根据历届比赛安排,对于1987年出生的他们来说,这一届很可能是他们的“处女秀”,也是他们的告别赛。两人对此表示,无论成绩如何,与同行的切磋和交流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要把学到的带回工作岗位,将青工技能大赛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猜你喜欢

刘俊大赛危险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刘俊
喝水也会有危险
In fluence of Ni/Mn ratio on magnet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Ni48−x Co2Mn38+x Sn12(x=0,1.0,1.5,2.0, and 2.5)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s∗
我和你打个赌
拥挤的危险(三)
说谎大赛
漫漫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