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之策

2018-09-30莫鸿娇

关键词:重难点高中语文文本

莫鸿娇

【摘 要】

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内容精悍、主题鲜明,凭借其优势盛行于课堂。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合理地引入微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成果。基于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微课,深挖其特有功能与价值,开启语文阅读微课教学新方法,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微课 应用方法

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是一种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体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作为根基,引入微课能把文本所描述的情境,透过图文并茂、视频、音乐等模式呈现,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把握文本主旨与情感。微课能深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延伸教材文本内容与知识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一、微课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指教学活动中以短视频为教学载体,结合某方面内容或者是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微课教学也是如此。

但是相比其他课程教学,微课有着突出特点:(1)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一般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内容进行教学;(2)微课时间短,基于学生视角,学习活动更具灵活性,有利于学生节约时间;(3)微课内容精确,事实上内容与教学主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的,合理选择内容素材与资源来深化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就是借助短视频,透过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满足教育新诉求,为学生创造优质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方法

1.预习中引入微课,培养学习意识

按新课程标准定义微课,其以教学视频作为重要载体,有利于教师针对某方面内容实施整合式教学。高中语文阅读微课教学时,教师应合理编排与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更便捷的透过微课预习课程内容。以前语文课前复习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教材文本,并把文本中的重点词语、语句进行简单讲解,课堂教学时再进行详细讲授,此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就显得枯燥、乏味,甚至毫无兴趣可言,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1]。基于此,教师设计预习微课时,要围绕学生兴趣点而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深化教学效果。以《阿房宫赋》 教学为例,文章出自文学家杜牧之手,是一篇赋体散文。作者描述的主要内容是阿房宫兴建到毁灭,借助阿旁宫的兴替讽刺秦朝亡国,并对唐朝统治者予以警告。语文教师设计预习微课时,要引入文章创作背景,并以影视剧或电影的模式呈现,学生通过欣赏有血有肉的短视频,能深入的理解文章历史背景,对作者情感表达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学习意识,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2.课中引入微课,培养学习兴趣

互联网中微课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语文教师应深入揣摩优质微课,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借鉴,提升教学水平。微课生动、形象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具有趣味性的微视频,以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课中借助微课教学不会占据过多的时间,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知识内容讲解,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由学习空间,且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热爱语文。以《鸿门宴》教学为例,作者对宴会进行了详细描写。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之间的斗争起始于“鸿门宴”。课中讲解时,以“项庄舞剑”为微课内容核心点,透过短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项庄舞剑”故事情节,借助生动、形象的人物对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把学生分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演绎,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心理变化,有助于其理解文本主旨与思想,从而提高课中教学质量。

3.借助微课,解读重难点知识

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微课,能够助力学生解读重难点知识,并且通过思维训练,让学生内化重难点知识。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有机整合语文重难点知识,然后制作成微课,通过短视频的模式呈现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面对重难点知识[2]。同时,学生下载微课也能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从而内化知识点。以《雷雨》教学为例,教师制作微课时要抓住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爱情纠葛,突出周朴园的复杂性格。而学生学习微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与分析文章反映出的社会现象等,学生透过讨论能加深情感体验,对文章的主旨与思想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学生亲自参与讨论,也能体会那个年代下人物的心理状态,体会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重难点知识的解读。

4.课后引入微课,拓展知识面

微课平台内,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班集体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有的学生是慢热型的,有的学生是快热型的。对于慢热型的学生而言,内化课堂知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快热型的学生内化知识的时间就相对较短。针对快热型的学生,掌握知识点之后,可以通过微课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从而拓展阅读广度与深度。以《蜀道难》教学为例,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不久时间就已经能够熟背课文,而且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针对此类学生,课后可以借助微課拓展知识面,如研读作者李白一生事迹,学习李白其它的诗词,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其综合性发展。再如,《念如娇赤壁怀古》教学中,语文教师讲解课本知识后,借助微课向学生呈现苏轼其他作品,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卜算子蜀客到江南》《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等,分析不同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情感,然后予以归类、总结,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库,也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与内涵,于无形中养成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师应深入研读微课,积极汲取与借鉴优质微课资源,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合理进行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养成语文素养,力求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玲,王颖.高校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现状探析——以江苏省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

【2】袁远辉.基于“互联网+”的先秦诸子著作导读校本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25)

猜你喜欢

重难点高中语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