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8-09-30汪小桩
汪小桩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了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的激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如:情景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法 应用策略 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让其更加清晰地了解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和应用意义
情境,主要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其包括:社会情境、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戏剧情境、规定情境等。而情境教學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促使其尽快融入学习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以及互助合作意识的体现。经相关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体现了我国当代教育的“互动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都是有限的。所以,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现优美的音乐和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培养其观察能力、审美意识与热情,不断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2)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传统一味性强制约束小学生的方法,容易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合作精神。比如: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浓厚的表演欲望等,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与主动性,引导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有效创设情境,合理导入新课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导入环节,在深入了解、研究教学内容与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合理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善于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悯农》中炎热的天气下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场面,奠定课堂感情基调,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同情心与共鸣感,从而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其形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再比如:在《春晓》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图片或者小视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然后,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细细地进行诵读,从而更好地体会诗句的含义,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2.善于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征,尽量选择一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于生活的课本内容,善于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问题意识。比如:在《下雪了》这篇课文中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 花,小马画月牙……”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小动物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鼓励其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3.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思维性的学科,而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其实也是学生思考、探索及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其问题意识,从而帮助其集中注意力,提升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比如:《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提到了“大眼睛”,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所看过的动漫或课外读物中,是否有大眼睛的人物形象?讲一讲这些人物的特点与事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应与时俱进,教师更应不断开拓探索,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情况,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试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育,2016(9)
【2】张雪滢.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