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令仪诲人
2018-09-30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5期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萬铜钱。
【思考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乃邻舍子也 ( )
(4)恐为人所诘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2)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
(3)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 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译文】
曹州的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一万铜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一万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