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研究

2018-09-30仲权

商情 2018年41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仲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上市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投资者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通常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信息之一,但各上市公司业绩良莠不齐,业绩差别很大,有不少公司粉饰其会计报表利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大做文章,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国内研究现状,非经常性损益定义或概念,继而引出现在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目的,讨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最后对相关方为消除这种现象提了几点建议:完善会计与证券相关规定;合理制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考核指标;逐步建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上市公司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利润操纵

一、非经常性损益和利润操纵目的基本概述

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利润操纵的目的:

(一)取得上市资格、增发新股或配股,筹集资金

如首次IPO要求连续三年盈利;再融资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如配股要求最近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增发要求最近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净资产收益率对于多数公司来说有着很大的压力,那些盈利大不到要求的公司,特别是实际净资产收益率均接近6%或10%临界值的公司,就会采取操纵利润,来达到配股或增发的目的,调高利润。

(二)为了避免加冕“ST、PT”或退市

当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就会在其股票名前“ST”,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会暂停上市,就会由“ST”变为“PT”,就会终止上市而“摘牌”,这是任何上市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当有些公司预计将发生亏损时,会制造虚假业务,虚构利润,欺骗证券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

(三)管理层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为完成考核指标,调节利润

有的上市公司所有者对管理层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将薪酬和各项经济指标挂钩,而利润指标一般是最重要的指标,管理层为了在自己的任期内获得更多的薪酬,往往会在短期内虚构经营业绩,编造虚假利润,或者平滑报表利润,在以后年度也能完成考核指标,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二、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

(一)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政府部门是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经济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提供给有关的政策制定机构,如发改委在统计局统计的信息基础上制定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方针,就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国家税务部门进行的税收征管是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证券管理部门无论是对公司上市资格的审查,还是公司上市后的监管,都离不开对会计数据的审查和监督。一旦利润被操纵,会计报表被粉饰,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失真的信息将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对以此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误导作用,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二)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发行股票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建立了一个平台,引导资金流向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我国上市公司不仅普遍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现象,而且获得非经常性损益为正值的公司数量远远多于发生非经常性损益为负值的公司,大多数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高利润。经笔者调查统计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报1714家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为净收益的公司为144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4.36%,2010年报2145家非经常性损益为净收益的公司为1855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6.48%,2011年中报2278家非经常性损益为净收益的公司为190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3.49%。对于这些业绩相对较差,但又想保持上市资格、避免ST以及退市的公司来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操纵有着神奇的功效。这些公司有的已经连续几年利用这种手法调高利润成功的逃避了被ST以及退市的命运,依然占据市场宝贵资源,长此如此影响市场公平,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对上市公司的不利影响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调高的利润,可能只是获得的表面风光,有些不会获得实质性的利益。非经常性损益是偶然、非持续性发生的损益,不会给公司带来持续的利润,有些甚至不会带来现金的流入,只能是利润报表的表面风光。在光鲜的外表下,公司还会背上了沉重包袱,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认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利润是一件正常的事,并且还是合法的,只是不太合理,这就变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公司的人员从管理层到普通操作工都认为无需努力的工作,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管理层不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而是把努力的方向放在可以调节利润的各种事项和方法上。这样也能保住上市资格,依然免费占用从市场圈来的资金,同时导致公司业绩恶性循环,最终退市。

三、对消除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现象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与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减少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在会计制度上目前要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要有所限制,避免企业通过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缺陷来调节利润。如:会计的折旧方法;减值(跌价)准备等,不能仅由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决定就可随意更改。税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对这些会计政策和方法更改作为合理解释并备案,减少上市公司的更改的随意性。进一步完善证券业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利用相关规定的条文的漏洞或空白调整利润。近几年国家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有些公司通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甚至违法的手段,将公司表面上符合上市条件,骗取了上市资格。为更好的发展资本市场应制定更严格的股票上市条件,将业绩不好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退出股市,对上市公司特别处理(ST)和退市的条件改为更加严格。如:将股票特别处理(ST)的条件改为只要符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或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将股票退市条件改为只要符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三年亏损或三年现金净流量为负值”。

(二)合理制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考核指标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是公司的最重要的资源,而人也是容易变的资源,如果考核指标定的正确合理,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对公司的业绩提升创造好的条件,而如果只注重某一个财务指标数值,不分析其质量,目前上市公司对高管人员考核,通常是将净利润作为最主要的指标,利润与薪酬挂钩,而不考虑利润的构成,仅考核一个数值。决定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只将利润指标作为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如果上市公司在制定考核指标时,扣除正常经营外的收益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正值的部分,激励高管人员将精力用在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上,如降低成本,创新产品等等。

(三)逐步建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上市公司的最终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價值,或者企业所所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考虑了企业所有者的权益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相关者的利益。作为企业的相关者(包括债权人、职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等)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一个理想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很多人认为太理想化了,实现不了,但理想能不能成为现实,需要去尝试和实践。如果能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指标,加入到上市条件中,企业就不再是一个只为自己考虑的牟利组织,而是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了企业的新的功能,达到多赢的局面,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笔者认为我国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现象较普遍,且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非经常性损益为正值(即收益)的上市公司占绝大部分;用非经常性收益调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主财务报表变的漂亮,更主要是避免被ST和被退市。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状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