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2018-09-30刘亚君

商情 2018年41期
关键词:有效性

刘亚君

[摘要]本文重点分阶段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最终得出经济衰退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往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货币供给量会有显著增加。当经济过热时,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效果往往不明显。对不明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对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比率;货币供给量;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三大货币政策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后来随着西方国家金融业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相对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言,存款准备金作用效果强烈,通常被视为“一剂猛药”,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发达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

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转型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高频率、小幅度”的调整方式在经济活动起到的作用是否正面,控制货币供应量是否有效,效果如何,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商榷的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结构优化至关重要。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各个阶段有效性分析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功能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在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不断的发生变化仍然可以分为三个功能:首先是作为支付准备。其次是进行信用控制,最后是进行结构的调整。第一和第二项功能与西方国家初期阶段比较类似,而第三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即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控制一部分信贷资金,通过再贷款和直接贷款的手段进行信用资金的结构调整。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各个阶段有效性分析

1.初步探索时期(1984-1997)

在这一阶段,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中央银行发放再贷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此阶段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是起发挥集中资金和调节信贷结构的作用,不在于调控货币供给量。

2.东南亚危机(1998-2002)

在这期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在1998~g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下调了5%,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狭义货币供给量M1均呈不断上升趋势,此时调整的两次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效果显著,对货币供给量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3.微调过热的经济(2003-2005)

为了抑制我国的局部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只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两次,分别在2003年9月21日由6%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由7%提高到7.5%。二次调整,M2一直在增加,增速虽然下降,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可以看出,在通货膨胀下,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没有达到预计效果。

4.对冲流动性过剩(2006-2008.08)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至2008年8月之间,共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18次,目的是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过快,防止价格由结构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此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与货币供给量M2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货币供给量,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效果显著。

5.美国次贷危机(2008.09-2009.01)

2008年10月,M2环比234.61,2008年12月,M2环比激增到16521.94,次年1月M2环比仍在增加,除此之外,M2同比增加也很明显,由14.95%增加到18.73%。在经济下滑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释放流动.性能起到明显作用,对经济也能产生积极地刺激作用,很好的缓解了社会上货币供给的巨大压力。

6缓解流动性(2010-2011.11)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共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12次,每次均调整为0.5%,M2虽然增长缓慢,但是一直在持续增长。由此可以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流动性的作用,但是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仍然存在。

7.稳定经济(2011.12-2016.05)

在201 1年7月-2016年5月,为稳定经济增长,为经济转型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共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9次。大型、中小型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与M2同比增量相关性都较差。

三、结论及原因分析

通过前面几个时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当经济有衰退趋向、处于通货紧缩时期时,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往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货币供给量会有显著增加。当经济过热,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流动性异常充足时,中国人民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其政策效果往往作用不明显,对货币供给量调控作用也不显著。

不显著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时滞效应的影响。当中央银行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货币政策时,由于在制定出以及具体实施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不能立刻及时的对当前的经济情况做出反应。当中央银行变动存款准备金比率时,是间接调控信贷规模,不会直接作用到实体经济当中,而是先流向资本市场,并且,在传到过程中,其中间环节众多,传导机制复杂,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效果。

四、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建议

(一)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并提高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执行信息实行披露制度,让公众能够全面并且及时地获得信息,保护能够涉及到的人员的切身利益。披露存款准备金政策信息能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公众会相应地做出反应,也会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可防范风险。此外,信息要在各个部门之间通畅,加强各部门间协调配合,降低因信息不畅导致时滞的影响,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做到高效率地解决问题,调控我国宏观经济。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现实生活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基准利率,这就导致了货币市场上利率水平无法准确真实的反映出金融体系当前的流动性情况,阻碍利率市场化。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时滞问题,就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使利率水平和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一个能有效反应金融工具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货币需求以及当前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投资与消费,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

猜你喜欢

有效性
沉香纯露用于化学焕肤术后皮肤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