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2018-09-30黄长盛
黄长盛
新会,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江三角洲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该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更有葵艺闻名遐迩,陈皮享誉全国,素有“葵乡”“陈皮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当前,新会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致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建设。该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很大程度得益于之前的幸福新农村建设。持续多年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使新时期的各类农村规划建设项目水到渠成,进展顺利。
从“幸福新农村”到“美丽乡村”,新会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新会区乡村资源丰富,特色美食、民间工艺、古村古庙遍布各镇(街),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以发展乡村游为抓手壮大乡村经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18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新会区这一农业大区应当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考验着施政者的智慧和远见。
为此,新会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致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使各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区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走在前面
在新会区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新会很早就已经在建设美丽乡村了。”
在大鳌镇深滘村,记者看到一块块虾田井然有序,文化广场设施齐全,村道干净整洁,社会服务中心内,社工们带着孩子们学习玩耍,村里还设有“老人之家”,俨然一副农村新貌的场景。
“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很早就着手做了。大鳌镇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在村里建设文化广场了,到2014年,已经做到文化广场全覆盖,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各村还相互竞赛,结果广场做的一个比一个漂亮,面积最大的东升村广场有11亩。”大鳌镇副镇长卢少芳向记者介绍说,“尤其是2012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幸福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后,我们加快了建设步伐,村容村貌更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村里变干净了,喝水放心了,连治安都变好了。特别是2015年大鳌特大桥通车以后,再也不用搭乘渡船出岛,交通便利了,很多外迁的村民都想迁回来,兴起了一阵回流农村的热潮。”
“新会很早就已经在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了。”新会区副区长黄锐楼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总结大鳌镇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新会区出台了《关于建设幸福新农村工作实施意见》,先后成立了“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游)建设等领导小组,由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深入谋划和大力推动幸福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扩容提质工作,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该区在江门市首次提出“五改六有七提高”这一概念,用5年时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五改”是指改房、改厕、改路、改水、改塘沟;“六有”是指行政村、自然村要有垃圾收集屋和保洁员,有路灯、公园、运动场所、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书屋;“七提高”是指提高新农保政府补贴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上限、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高龄老人津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标准、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标准。
至2015年,该区已投入10亿元,完成了193个行政村“五改六有七提高”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新会区又出台了区委“一号文”《新会区关于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化幸福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幸福新农村的“升级版”,提出力争2020年,全区132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形成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含村、组两级)总收入达9.65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500万元。
同时,该区还把乡村旅游与原有的“五改六有七提高”相结合,通过乡村旅游特色经济引领“造血式”发展,形成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为此,新会区出台了《新会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游)专项方案》,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游)领导小组组长,创新同步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游,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这在江门还是第一家,在全省也是走在前面。
成效显著
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新会探索建立了资金投入机制。在“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中,由区、镇、村三级按3:3:4比例配套资金;美丽乡村(乡村游)建设中,对示范村由区、镇、村三级按5:3:2比例配套资金,对特色村由区、镇、村三级按3:3:4比例配套资金建设。
创新激励考核机制也是新会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新会每年分别安排2200万元、2000万元作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乡村游)考评专项奖励,获奖单位最高可将8%的奖金用于奖励有功人员,其余用于建设项目补助。各镇发展乡村游和开展小城镇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
“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大鳌镇作为样板,先做出试点来。区里开了三级干部动员会。每个镇选一条村作为试点,把任务布置下去,每个村上报要整改的项目。试点建了以后,效果很好,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都很支持。”新会区委农办副主任、农林局副局长陈伟军向记者介绍,幸福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显著,村民们都尝到了建设的甜头,生活上切实的改变也让村民由原来“要我做”的摊派任务转变为“我要做”的实际行动。
通过这些年的整改,农村“软件”和“硬件”全面提升,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五改”,完成改房116间,改公厕450座,改路281.39公里,改水并网扩容项目14个,改臭水塘22.62万平方米、臭水沟246.39公里,普逼实现了村道硬底化,农民喝上了放心水。
农村配套设施变得更加完备。通过“六有”,新建垃圾收集屋1850间路灯9493盏公园438个,共58.5万平方米,运动场578个,社区服务中心193个,文化书屋193间。农村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农民生活保障得到逐步提高。通过“七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由504元提高至77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至445元,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助学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00元,新农保政府缴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至70元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120元,农村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更具保障。
除此之外,2015年,新会区实施《新会区城乡一体化规划(2015—2030)》,邀请专业团队按照主客共享理念,科学规划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即人文景观、陈皮文化区,自然景观、茶道文化区,岭南祠堂、寺庙文化区,温泉小镇、渔港风情区,水乡风情、特色美食区,皇族文化、侨乡建筑区),充分利用新会名人名家、故居故地、典故传说等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目前,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已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12月,茶坑村被评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村;同年,大鳌镇东风、东升、南沙、深滘四条村被纳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2016年,古井霞路村获评第五批省级古村落;同年,会城文教小镇、崖门旅游小镇入选2016年全市12个特色小镇;罗坑镇成为市乡村游示范镇;2017年,崖门镇南合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今年3月份,江门市公布了2017年五邑名村示范村名单,共有15个乡村上榜,其中,新会区双水镇豪山村、双水镇塘河村、司前镇三益村小岳村、崖门镇坑口村、大鳌镇南沙村获得示范村称号;睦洲镇南安村入选2017年四个五邑名村之一。
不断提升
据悉,下一步,新会区将深化幸福新农村建设工作,力争2020年,全区132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五改六有七提高”,并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该区将在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游)工作,充分利用该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幸福新农村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
同時,新会区还在规划建设的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建设区中,每个示范片选择3-5个主体建设村,通过主体村建设,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通过示范片带动周边村庄整治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区要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镇、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营户),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09万人次,乡村游年综收入达2.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