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思路
2018-09-30吴天应
吴天应
摘 要:摔跤是两名运动员徒手对抗的运动,其对运动员自身的力量标准要求较高,鉴于此,本文从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进行分析,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特点以及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何更好地进行专项训练的对策,希望为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摔跤 运动员 专项力量 训练思路
摔跤运动作为双人力量与身体协调性之间的对抗运动,在比赛中需要通过核心力量的运用将对方扳倒在地,并保证双肩同时着地才算获得胜利。该项运动对运动员的体力消耗较大,通过熟练的技巧和专项力量的结合才能提高获胜的几率,因此,必须多管齐下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其中,专项力量训练作为整个摔跤运动的重点环节,其训练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所以,加强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势在必行。
一、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特点
1.训练的整体性、灵活性特点
在摔跤运动中,运动员面对对手的力量冲击,唯有充分应用自身的对应肌群进行力量对抗,才能防止自身陷入被动局面,而动用不同肌群需要保证其相应的力量。这便需要运动员全身的每块肌肉都要具备爆发力,并能在不同的力量扭转中应对和攻击。在传统的摔跤运动员训练中,过于强调对运动员整体肌肉的训练和强化,使得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被弱化,这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很难应对多变的攻击,让自己的薄弱肌群成为了对手获胜的主攻点。而专项训练整体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能够让运动员的肌肉进行收缩,并表现出向心和离心、等长和等张的特点。
2.最大力量发挥存在于无氧供能的状态
摔跤运动是一种无氧运动训练,其对运动员的耐力和爆发力考验十分严苛,主要以无氧情况下的新陈代谢系统功能为主,并且糖酵系统为其提供辅助。在整个摔跤运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完全处于无氧运动状态,其对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尤其是比赛的前3分钟左右,运动员只进行无氧代谢,利用ATP、CP转化功能,由于肌蛋白大量降低,使得肌肉内部出现了大量的血乳酸,此时的运动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氧状态,不仅难以将自身的爆发力发挥出来,更承受了极大的身体负荷。因此,运动员的最大爆发力经常出现在对抗的相持阶段里,要尽可能地为运动员每周安排一次训练和练习,让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能够在无氧状态下得到最优的发挥。
3.瞬间的最大爆发力常出现在对抗相持情况下
在观看摔跤运动比赛时经常会出现双方运动员僵持的画面,实际上这种僵持是运动员彼此在互相找机会争夺把位、控制与反控制的机会。这种融入进攻与防守元素的僵持过程中,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运动员也能在僵持的这一时间里对对手的身体平衡进行破坏,并以此来恢复自身的平衡。若运动员能够找准时机并把控好自身的协调性,让爆发力与自身的动作结合在一起,便可能给对手造成威胁,因此加强瞬间的最大爆发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4.能够与别的因素进行互补
摔跤运动是一项包含着速度、力量、耐力、技术、灵敏、战术、心理、意志等各种素质的综合性高强度对抗项目。在传统中国武术教学中有句俗话叫“拳怕少壮”,充分说明了力量在对抗竞技中的作用。在摔跤运动比赛中同样如此,力量能够与其他因素进行互补,很多专业的摔跤运动员本身存在着技巧的缺陷,但仍然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专项力量赢得胜利。因此,摔跤运动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元素并存的格斗,除了力量上的优势可以弥补技术上的劣势以外,在攻击速度、战术上也同样如此,都能做到以弱胜强。在职业摔跤运动员训练中,需要全面地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而提升其综合格斗水平。
二、摔跤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与思路分析
摔跤专项力量训练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所成效,因此,在专项训练的方法上需要秉承针对性原则,根据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完善训练方案,让运动员在指定要求上进行训练,常见的训练法有动力法、静力法、退让法和动静结合法。
1.动力法
动力法又被称为克制法。在对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要重点对其重量和速度进行控制,因为运动的速度和重量调控会对训练质量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也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有所影响。为了能够充分保证训练效果,就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保证动力法的有效实施与应用。第一,肌肉力量最大化训练。每个人肌肉组织中的不同肌肉都具备不同的最大荷载力,通过最大肌肉强度的训练能够让肌肉纤维组织被充分拉开,从而锻炼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因此,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大肌肉力量训练方法。由于该方法对肌肉的荷载力过大,往往也容易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在进行实践练习时尽可能地将次数控制在2~4次以内,既保证肌肉能够在合理的负荷下得到强化训练,又能够避免身体受到损伤。需要注意的是,在每组完成之后,运动员还需要进行至少3分钟的休息,重复的组数控制在8~10次,这样的训练每周为运动员安排一次,久而久之,运动员的身体肌肉耐力便会逐渐增强。第二,肌肉速度力量最大化训练法。实际上肌肉速度力量也可以称之为爆发力,速度力量作为摔跤竞技重要的专项素质,是摔跤运动专项训练的重点。该训练方法能够让运动员的肌肉收缩速度变快,从而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多的动作变化,让运动员的身体更加敏捷、快速。因此,在此项训练过程中,要应用适中的重量,让运动员快速完成多组训练,借助这种训练来强化运动员的爆发力。例如,若采用80%的负重则练习次数为4~6次,若采用60%的负重则练习次数为4~6组,同时控制好每分钟的间隔数。第三,耐力最大化训练。耐力训练对运动员肌肉的负重训练要求较低,即在对肌肉进行训练时可以尽可能地延长训练时间,让运动员的肌肉在长时间负重刺激下得到增强。耐力训练要求运动员的负重不能超过40%,同时延长重复训练的时间和组数,如每组10~30次,约10~12组,每组的间歇时间按照摔跤運动员自身练习肌肉多少、持续时间以及完成情况等随机确定。
2.静力法
静力法在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中较为常见,其在实际训练中也要求一定的负荷强度,通常处于运动员最大负荷强度的60%~80%之间,每组的重复训练次数在8~12次以内,组数可以根据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为3~8组。肌肉纤维具有记忆性,人的训练强度会被肌肉本身所记忆,从而在下次的训练中自动形成保护,避免肌肉出现损伤。为此,在静力法的运用中可以对负荷进行适当的调节,但调节范围不能过大,否则将打破肌肉记忆平衡,不利于训练效果。静力法训练需要运动员在每次训练前优先对肌肉进行拍打和放松,让肌肉在收缩之前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并让动作练习达到相应的训练标准。通常情况下,静止训练的时间都要保持在至少10秒左右,10秒足够让肌肉充分收缩,从而对肌肉形成持续性的刺激,让肌肉生理横断面得到有效增强。静力法的应用能够让运动员的肌肉容量扩大,并对运动的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长久的静力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增强,但整体的速度会减缓。因此,在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中,一定要合理安排静力训练,不能将静力训练作为主训练方式。
3.退让法
退让法的特点是在运动员一定的训练强度基础上进行退让收缩,其能够充分对运动员的肌肉进行拉伸,并预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让肌肉休息,往复的退让训练能够让肌肉对不同荷载强度进行记忆,从而在拉伸肌肉纤维的同时也能向心收缩。退让法的应用能够让训练与克制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又被称为超等长法。在超等长法的训练中,工作肌肉会退让,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从而让肌肉在运动时能够将肌肉纤维拉伸到最大物理长度,从而加强力的克制收缩。因此,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可以优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运动员是否适合进行退让法训练,从而为其制定清晰、明确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在专项力量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尽可能地让力量训练效果得以最大化发挥。尤其是退让法训练中,确保运动员的爆发力强度需求,让退让法得到科学应用。
4.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法实际上是一种针对性训练方法,其秉承“因材施训”的理念推进力量训练任务。每个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不同,对不同肌肉训练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动静结合法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展开练习,尤其是练习项目中往往采用循环力量法进行训练,让运动员通过动静结合的多种模块进行训练,从而使得专项练习的特点更加贴近比赛。通常情况下,循环力量法分为纯力量训练和综合力量训练两种。纯力量训练主要是指选择6~10项单一的训练法进行力量训练,并保证能够定量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使得肌肉得到最大拉伸。综合训练法是指将多种训练目标融合在一起,如将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和技术训练等进行融合,并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来保证训练效果,综合训练的循环时间往往是5~8分钟,并保证训练的速度要符合训练模块的标准和要求。
综上所述,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对比赛十分重要,甚至在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诸多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不够完善,在训练中难以真正对专项力量进行强化,以致训练质量无法得到切实保证。因此,必须要对运动员专项训练的方法进行革新,切实提高训练质量,让运动员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训练成果,灵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训练。
(作者單位:广西北海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