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山地理:群岛与海

2018-09-30吴丽玮张雷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黄花鱼桂山万山

吴丽玮 张雷

过伶仃洋与桂山战役

说到万山群岛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但提到“伶仃洋”,一句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便能从嘴里顺溜地念出来。

南宋末年,一路南迁的南宋部队逃至珠海一带。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元最后一场大战在江门一带的崖门海面爆发,战争以元军以少胜多告终,南宋宣布灭亡。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据《宋史》记载,后宫眷属与宦民相继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桂山岛靠近香港,近水楼台吸取了很多渔业养殖的经验

这位小皇帝的尸首却一路向东,漂过了伶仃洋,最后在珠江口东岸的赤湾被人发现。《赵氏族谱·帝昺玉牒》曾记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窃以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山麓之阳。”于是深圳有了广东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皇帝陵寝。而在海战之前被俘的文天祥也被一路押解北上,在经过珠江口时,他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悲壮与怆痛之感。

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的正南方,是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出海航道的必经之地,海岛层层叠叠,成为华南的天然屏障和祖国南部海疆的重要关口。

在万山群岛的各个海岛上,仍然能感受到历史上对这里军事地位的重视程度。东澳岛澳口的山脊上矗立着清朝铳城遗址,三面临海,一面靠山,石砌城墙,平面布局成长方形,炮台设置在西北角。据《香山县志》记载,此铳城建于雍正七年(1729),驻兵50人。在万山镇万山村的山坳里,现存有清朝雍正十年(1732)修建的炮台遗址,可观察西湾和浮石湾东西形势,在乾隆、嘉庆、道光时都曾有过修建历史记载。

而在桂山岛上的吊藤湾,红色的“桂山号英雄登陆点”摩崖石刻昂然地矗立在海浪拍打的礁石上。1950年,广东陆地和海南岛相继解放,国民党军队仍然盘踞在万山群岛,并调来第三舰队固守,伺机反攻。4月,解放军第四十四军131师和华南海军等部队,奉命加入解放军万山群岛战役中。5月25日凌晨,解放军“桂山”号等6艘舰艇和12艘登陆舰,从唐家湾起航,分两路奔袭桂山岛和三角岛,他们凭借着顽强作战的品质,将国民党的运输舰和登陆舰击沉,令指挥舰起火。天亮后,国民党军队集中炮火猛攻“桂山舰”舰艇,导致“桂山舰”中弹起火,丧失了海战能力,最后指挥员曹志友、郭庆隆决定,冒着敌人的烈焰包围,抢滩在吊藤湾登陆。在抢滩的过程中,“桂山”号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但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当地年长的老人仍然记得当年海战的场景,血流成河,“从吊藤湾一直到北部的十五湾,海水全都染成红色的。”为了缅怀“桂山舰”的英雄们,原为“垃圾尾”的海岛改名为如今的桂山岛,承载着不朽的历史记忆。

在港澳之间

万山群岛的渔民里,从香港和澳门来的人很多。“渔民嘛,就是在这里打打鱼,再去那里打打鱼。解放以后政府问我们,是留在这里,还是回去香港,于是很多人都留在这里了。你去看,桂山岛上在香港和澳门有亲戚的人非常多。”陈金胜是桂山岛桂海村的老村支书,“我们桂山有两个村,桂山村和桂海村。桂山村是从内地来的客家人,以种地为主,桂海村都是像我们这样的渔民,有90%都是从香港来的,我本人就是在大澳出生的。”

改革开放以前,桂山岛的渔民们全部都是近海或者远洋捕捞。经过了万山群岛海战,渔船出海时的警戒性非常强。“生产队给我们的船上发了10杆枪,还有手榴弹。那时候渔民都有保卫祖国的使命感,随时都提防着台湾反攻大陆呢。”陈金胜说。

万山岛周围的海域曾经是渔业资源丰富的万山渔场,老渔民们都记得早年间合力围捕黄花鱼的经历,现在听起来仍相当精彩。

每年春季是黄花鱼的渔汛期,捕黄花鱼要靠渔民们的通力合作,每一次出海捕黄花鱼,全村出动的场面颇为壮观。陈金胜回忆说,捕黄花鱼前要看洋流和天气,有经验的老渔民瞅准日子,趁着夜色带着全村的渔船一齐出发。“黄花鱼在晚上会‘咯咯地叫,全村听力最厉害的渔民躲在舢板船的船舱里,地上铺一块麻布,用耳紧贴着麻布仔细听。”黄花鱼的声音透过船板,渔民凭着经验判断船底的大海里,黄花鱼究竟在哪里汇聚。等方位确定好,他们会用眼神和动作示意大家排布好位置。“生产队的大船有十几张网,小船只有两三张,不管是大船还是小船,大家围成一个圈,等网放完了,突然所有的渔民开始大喊,用船桨在船上使劲敲。黄花鱼听到声音就受惊了,到处乱窜,于是就落入网子里了。”陈金胜说,10多分钟后就可以起网了,一晚上全村通常能捕100多斤黄花鱼,这才算是能回来跟村里等待的家属们交代。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开放了渔民去香港卖鱼的政策,去尖沙咀鱼市场。“卖完就回来。那些个花花绿绿都是有钱人的天下,我们想都不敢想。”万山岛老村主任黄添福回忆说,“要说比的话,我们只跟自己在港澳的亲戚比。大家都是渔民,解放以后,我们上岸安居了,他们还一直住在船上。解放以后,我们每个月就有45斤大米,可以吃白面馒头,从来都是那些在港澳的亲戚羡慕我们。”

在万山群岛,内地和港澳的的界限不大,渔民在同一个区域里打渔,唯一能对比出区别的是偏爱的鱼种。黄添福说:“比如说旗鱼吧,我们一晚上能打几万斤上来,香港的渔民只打几百斤。他们只挑个头大的,拿回香港卖可以卖出好价钱。我们不看这个,以量取胜。”

但那时内地与港澳的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在长期的交往中,渔民自然而然会去寻找出路。万山岛是著名的鱼干晒场,在正对码头的堤坝上,渔民们正勤奋地将今天新打捞上來的鱼虾制作晾晒:虾子拧去头,剥壳去沙线;鳗鱼劈成两半去掉骨头;马鲛鱼整只晾挂,但要拿纸包紧头部,以免苍蝇钻进去让鱼生虫。烈日之下,空地上铺满了各户人家晾晒的海鲜。天气好时几乎天天可做,于是能看出从一只新鲜带水的张牙舞爪,到瘪了大半、最后缩成厚纸片状的章鱼晾晒的全过程。鱼虾最后都晒成透亮的薄薄一片,价格也因此翻了几番,万山岛凭借鱼鲜、纯手工无添加晾晒,成为珠三角远近驰名的鱼干产地。

桂山岛则在几个岛屿中渔业发展最好,这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桂山岛西距澳门14海里,北距香港仅3海里,东南面是国际著名锚地,多条国际水道在此交错。解放前,桂山岛名叫垃圾尾,这个名字被老一辈香港人所熟知,因为它距离香港太近,每年冬天北风呼啸的时候,香港海面上的垃圾会随着海浪的方向漂到桂山岛周围。解放后,桂山岛的渔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桂山镇桂海村已经去世的老支部书记冼十五,他被当地人尊称为“十五叔”,也是地地道道的老渔民。他在去香港卖鱼的过程中,了解了香港市场的消费层次,回来带领桂山岛渔民开始网箱养殖,把石斑鱼在香港卖出了高价,直到现在这仍然是桂山岛的渔业特色。

陈金胜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冼十五一起出去打渔,他回忆说,冼十五是村里第一个搞包产到船的人,他顶着被批为“资本主义”的压力,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了镇上第一个万元户。但是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渔民的生活依然面临窘境。改革开放后,冼十五利用自己同时持有香港和大陆身份证的条件,很用心地多次跑到香港鱼市场做调查,发现当地渔民已经率先开始搞网箱,养石斑鱼,回来就动员村民们一起去搞。

陈金胜是第一批跟着冼十五搞网箱的渔民。当时冼十五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个3米乘3米的网箱,大约需要投入七八千元,可以养400~500尾石斑鱼。每尾鱼苗12~15元,成活率在30%~50%,养大一斤石斑鱼需要8~9斤杂鱼做饲料,每斤杂鱼0.6~0.8元,加上网箱折旧和各种杂费,养大一斤鱼的成本约40~50元,从鱼苗到出售的周期是两年,每尾鱼可达2斤重。在香港市场上,每斤石斑鱼100~120港币,算下来利润可达50%。“最开始我们一起搞了一个12个网箱的鱼排,石斑鱼养了两年,差不多收获了1000斤,当时正赶上春节前,运到香港销售,结果卖了10多万港币,按照当时的汇率,刨去5万多元的成本,赚了不少钱。”陈金胜回忆道,实验虽然成功了,但算算投资,一个网箱要8000元,做一个12网箱的鱼排要将近10万元,光靠渔民自己是绝对投不起的,最后是政府拨出的专项扶植款帮了大忙。到1988年,全镇的渔业总产值就从原来的300多万元增长到2600多万元,增长了近8倍,渔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3000元增加到了1万3000元,岛上不仅万元户随处可见,就是十万元户都超过了七成。

桂山岛的地理位置还催生了一个有趣的新职业——长途航运补给。桂山岛东南面是国际著名的锚地,从广州启程的航船在这个地方可以获得第一次补货。镇上一个开杂货铺的老板早年前做这个生意,一個电话打来,预订的是“十天八天都卖不完的货”。生意最好的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来往的货船很多,尤其是香港建新机场的时期,生意最旺。十几箱鸡蛋、一两头猪,还有大量水果蔬菜,把货备齐,老板雇快艇出海送货。停在锚地上的大货船常遇到风浪,小船靠近困难,一个大浪,刚钓上篮筐的货物可能就被卷走了。“好在由货船承担这部分成本,运完货,再把钱吊下来。是个辛苦买卖。”

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也让政府获益不少。站在桂山岛小学的旧址上,可以看到北侧山丘上整整齐齐的挖掘痕迹,上世纪90年代,政府靠的是香港经济腾飞之际,用石材出口创汇来搞活海岛经济。

据万山区老领导颜秋新回忆,当1990年香港决定在大屿山赤腊角修建新机场时,桂山镇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以前单纯卖石头,变成“以石换港”的补偿贸易模式。政府以牛头岛石矿场的10年租期为条件,让港方在桂山岛建两条约1000米的防波堤。双方按照1︰4.2的比例达成协议,即港方为防波堤投入1立方米大石,我方给港方开采4.2立方米的石料,不收资源费。当时石料资源费每平方米6.5港币,4.2立方米价值27.3元,而防波堤的石头都是2~8吨的,当时内地投放这么大的石头到海上,每立方米的最低价是80~100元。但这对香港来说依然是个划算的买卖,因为桂山镇与香港大屿山赤腊角机场的距离不过10海里,非常近,运输费每立方米可以节省2~3元,加上10年的开采权,双方都是赢家。结果两条1020米需投资1.3亿元的防波堤,万山区政府没有花一分钱,通过办石场用石头换了回来。

改革开放以来,生长在海岛的人不断大胆探索着生路,但海岛的自然与生态终归是脆弱的。防波堤大大增强了海岛抵御灾害的能力,但去年的台风“天鸽”对珠海的渔业还是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网箱养殖户受损惨重,如今除桂山岛外,台风几乎抹去了其他海岛上所有渔民的人工痕迹。很多海岛的生存已经成为历史。

猜你喜欢

黄花鱼桂山万山
五桂山客家土楼
团长回村
美丽河北之天桂山
秦直道
葱丝姜丝蒸黄花鱼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流言
黄花鱼学眨眼睛
香辣黄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