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和探索
2018-09-30姚允刚
姚允刚
摘 要:技工院校在抓好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培育,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文明礼仪等贯穿教学始终,才能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造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品牌。晋城技师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和做法,推动职業教育向纵向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养 机制引领 德育活动 工学交替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引导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的桥梁,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晋城技师学院以“做人为本、技能立身”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策略,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保障提供支撑,并希望能为同类院校进行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一、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夯实学生基本素养
学院以做人为本为宗旨,构建了德育教育系统工程。
1.用机制引领,加强德育教学管理
晋城技师学院党委牵头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教处、学生处和团委共同组织实施。政教处负责全院的德育教学,进行了凸显专业特色的德育活动和“六位一体”的课程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学理念,通过重新进行课程定位、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拓宽教学场地、改革评价模式六个方面来解决“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在哪教”“教的怎么样”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又起到了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目的。
学生处选拔优秀毕业生留校担任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学习、寝室管理、日常行为规范,专职班主任24小时值班,全天候管理学生。学院不断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实践、考核让专职班主任向职业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培育不仅是德育老师的责任,还要求每一位老师通过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真正形成了“全员育人、全院育人”的教育氛围。
2.用活动渗透,构建德育系统工程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了12868德育教育系统工程,即以“学会做人”为一个目标,以“养成八个行为习惯、提升六项基本素养”为两条主线,形成“八项常规活动,六大特色举措,八方联动齐抓共管” 来加强学生的成人教育、公民教育和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基本职业素养教育,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经典活动。如在入校之际,有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环境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师哥师姐担任教官传帮带的自主管理活动,开展文体社团和技能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竞赛节、阳光体育节、文化艺术节三节活动和道德讲堂、法制讲堂、心理讲堂三大特色讲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了活动在学生成长中的渗透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3.用特色升华,丰富德育系列活动
为了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笔者学院于2013年开设道德、心理、法制三大讲堂,主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时段学生的需求以及校园、社会上的时事热点和普遍问题来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学院意在从道德、法制和心理三个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和教育,实现活动的全覆盖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道德讲堂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平台,从2014年至今,通过系部演讲竞选,逐步遴选出330余名院级学生道德宣讲员,围绕28个主题进行了2200多场的道德宣讲。道德宣讲像一颗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教育学生明白守住道德的底线、不触法律的红线,做文明的践行者。
二、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培养准职业人素养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把职业素养培育全部纳入课程体系,层层落实,最终体现在每位学生的一言一行上。以技能立身为根本,探索出了职业素养培育的“三点”途径。
1.以专业建设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推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学校建立了专业负责人制度,由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和深化课程改革。现笔者学院每个专业都设立一名专业负责人,带领通用课、专业课教师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技能+素养”的课程体系。在学期初、末,学院组织“说专业计划”和“专业汇报”活动,让不同专业之间能取长补短明确发展方向,并完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良性发展。各系部在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开展一系列任务活动,如任务型晚自习、任务型技能大赛、任务型课堂教学等,让学生活动体现了专业特色,让乏味枯燥的晚自习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通用课程充分与专业学习任务有机结合,让专业建设成为职业素养培育的主渠道,从而使职业素养培育落地有声,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专业个性和职业取向。如数学课教师与焊接专业教师相结合,指导学生制作了蓝色的围栏椅,不仅美化了校园,还增强了焊接专业学生的职业荣耀感。
2.以校企合作为关键点,夯实职业素养教育基础
为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之间良好的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笔者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借助企业力量提升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能力,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专业文化。一方面,派教师入企锻炼,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收集相关专业的职业素养点,把对工匠精神的诠释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师傅进校园,如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张晨光全方位指导自动化专业建设、山西江淮重工国务院津贴王金玉任大赛教练,通过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优秀店长进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增长了见识,树立起职业目标。
3.以技能大赛为突破点,提高职业教育育人水平
技能竞赛是全面展现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的舞台,为加强对技能大赛管理,每个競赛项目设有专业教练团队,不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在大赛中的职业素养,如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让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出台了技能竞赛制度,形成了一月一小赛、一季一大赛、一年一次技能竞赛节的技能竞赛长效机制。近三年,6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樊亚楠同学在教练吴洪兵的指导下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吴洪兵老师获得一等奖,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徳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1.工学交替学技能,爱岗敬业强素养
为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能近距离接触职业岗位,就业以后快速上岗,笔者学院创造条件,自建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社会服务实训基地,创办了汽修、酒店、超市、美容美发、旅行社、电工电子服务窗口、烘焙房、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等多个创业培训实体店。这些实训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在真实环境中了解企业,掌握技能。同时,在专业建设的引领下,创建了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如低年级段的“职场体验”模式、导游专业的“黄金周”模式、市场营销专业的“真情淘生活”模式、机械制造专业群的“厂中校”模式等,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加强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职业的认知。灵活的工学交替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2.对外合作拓视野,社会服务练能力
学校办学成果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吸引来媒体的眼球,晋城电视台和学院合作,录制了“漫谈职业教育” “讲谈晋城”等10多次电视节目,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笔者学院的道德宣讲员多次到各中学进行心理辅导、励志演讲,建立起校校合作,深受广大中学师生的好评。为响应晋城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1000余名师生参与到各级各类重大活动中,通过文艺汇演、菜品展示、产品营销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教学成果,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职业素养培育关系着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技工人应注重转变学生观,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在公共课、专业课、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工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班主任的专职任务,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人士的关注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璐,梁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5).
[2]费海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6(33).
[3]刘德云.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校长观点,2016(19).
(作者单位:晋城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