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女儿 没错,这是那个极有野心的贾樟柯
2018-09-30油梨狼小蓓
油梨 狼小蓓
9月院线佳片寥寥,除了月末准备拼杀国庆档的《影》,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应该算最值得期待了。
“江湖”加“儿女”的四字组合,自带时代空间的宏观视角,又兼具小人物的爱恨情仇,电影又名《灰烬是最洁白的》,似乎给人的感受又很悲凉。
没错,这很贾樟柯。
一直以来的聚焦时代
能够提名71届戛纳主竞赛单元,《江湖儿女》的艺术性自然不会差,廖凡、徐峥、冯小刚的名字出现在主演名单中,又似乎预示着它对票房回报有足够的信心。
而提到贾樟柯,就必须说山西和汾阳。
两年前正在休整期的贾樟柯,与许知远有过一场尬聊,《十三邀》镜头下的山西,粗粝苍凉,雾霾重重,自带一股醋酸味儿。贾樟柯夹着雪茄,用疲惫的语调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始终在回望家乡。
也是从那时开始,贾樟柯的电影开始承载记录时代的使命。
城市化一经开始,新时代像金角大王的宝葫芦一样召唤着人们投入它的怀抱,习惯面朝黄土的山西人一时迷惑而恐慌,他们无法迅速接受故乡被凿除一个个煤窟窿,所以有了屡教不改的惯偷小武,有了南下三峡找寻故人的沈红,有了远在澳洲心念老家的山河故人。
《江湖儿女》也起始于2001年的山西大同,而这次的时间上跨得更久,空间上走得更远。并且贾樟柯加重了人物情感,单独聚焦了一段感情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
江湖指的是什么?
《江湖儿女》故事开始于斌哥的江湖,最初他的认知里,江湖就是兄弟侠义。他对“兄弟”有求必应,对仇家挖地三尺也要泄了自家愤恨。而他对感情,是希望常伴身边的巧巧能懂自己的江湖情结。
意外发生在一次街头血拼,斌哥危在旦夕时巧巧模仿斌哥的做派当街开枪替他解围,又因替斌哥顶罪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狱之后,斌哥不知去向,从她开始寻找斌哥起,故事就变成了巧巧的江湖。
巧巧在斌哥的一次次出现又不辞而别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长,而斌哥也在巧巧每每的仗义相助下,摆脱了“江湖”对他的束缚。
这里的“江湖”也有两重意思,一是曾混在江湖里被裹挟沉浮的斌哥,另一是漂泊在江湖中被推搡着成长的巧巧。
变与不变的贾樟柯
距离上一部贾樟柯的影片已经过去三年,《山河故人》用老中青三代的纠葛和三种不同的画幅解释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了《江湖儿女》这里,导演放弃了一贯悲凉的视角,紧紧抓住一段普通人的感情来呈现——
你看,世界再怎么翻天覆地,人心再怎么叵测难猜,感情這回事儿就是这样,无惧年代和地域。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
“ 我本来是要行走江湖的,但看见你我觉得可以先停一停。”
当然,在电影风格上,还是沿袭了贾导演一如既往的深沉范儿和仪式感:舞蹈、空镜头、老物件、流动的人、明暗交错、适当留白。总之,《江湖儿女》既有你所想看到的所有贾樟柯,也有不少新鲜元素等待挖掘。
影片征战戛纳期间,曾爆出过一支“脸盆喝酒”的长镜头,想必大家过目不忘。
众人将来自祖国山川各地名酒倒入脸盆,然后逐人传递畅饮。
酒是粮食精,地方特色酒浓缩了这片地域的性情。这个颇具仪式感的饮酒方式,代表着五湖四海,也暗示着贾樟柯的江湖海纳百川。
这就是贾樟柯的野心和蜕变——他从那个观察力超强的汾阳小子,已经成长为胸怀天下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