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2018-09-29姚旭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姚旭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如何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效性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进行剖析,并且对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效性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 低效现象 有效性 改进策略在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浓厚。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由于新课改提倡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场呢?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剖析

1.过分追求课堂形式,忽视数学学科性,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深度。

新课改以来,无论在教材的编排还是课堂教学设计上都十分注重趣味性,一节兴趣盎然的数学课,教师和学生的兴奋点都极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有的教师过多地关注教学形式,没有理解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这一核心,本末倒置。为追求课堂趣味性,一堂课以故事趣闻开头,以诗歌散文结尾,有的课中还做几个小游戏或表演一段小品剧。课堂气氛虽然热烈,但学生在课堂中到底有哪些知识的收获,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学生在课堂对话中有没有生成体验?数学学科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否有机的统一,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深度。

2.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甚至没有了教师引导性作用的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分组、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做一做”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忙于一个个活动的组织,课堂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种缺少教师适时适度的引领与疏导的活动是杂乱无章的、低效的,展现的是学生表层、肤浅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自控力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甚至没有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失去了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以及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思维的点拨。教学处于放任却不懂得收回的状态,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收信息、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在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这也是与新课改相矛盾的。

二、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改进策略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做到新旧兼容。

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按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給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明确新课改不是要抛弃所有旧的东西,要学会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该讲就讲,不要顾虑重重。

2.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在上“20以内退位减法”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18-9的算法,看看哪组方法多?”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了讨论。我认真倾听了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这个小组讨论的很激烈,有的同学说18-9可以一个一个的减:有的同学说可以把9分成8和1,18-8=10,10-1=9;还有的想到了想加法算减法,9+9=18,18-9=9。但是在小组讨论中,该小组成员只关注自己的算法,当有人提出新方法时,其他学生的关注程度较低,最后教师要求停止讨论时,该小组也没有专人记录下小组讨论的所有方法,没有形成小结与归纳,以至代表小组汇报的发言人只能完整的说出自己的一种算法,其他人的算法基本没有吸收。这样的讨论就是低效的。

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前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1)要进行独立思考;(2)讨论时要有明确的分工,组长、记录员、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3)小组成员间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述说,并由记录员做好记录,最后小组内要对讨论的结果归纳小结、达成共识。这样的小组讨论活动在学生们深入地思考、有序地分工、仔细地倾听、准确地记录下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数学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指数学教师对所定教学目标的运用性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的能力。撰写数学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技能、获得了数学活动体验?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更成功,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是否达到了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时,反思前的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

课后反思:这节课在求三角形面积时,我都是用一个个问题在牵着学生们走,学生不用主动思考,按照我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回答,在我的指挥下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地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反思后的提问:同学们,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能够借助以往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吗?当学生尝试用数方格、割补法解决思维遇到障碍时,我再适时点拨:你可以尝试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试?学生通过动手拼摆、观察分析,发现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高与原三角形底、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时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获得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避免和消除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4.恰当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效的评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认同下敢说、敢做、敢问,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了参与学习的快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把每个教学细节都做实、做精、做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对数学探索中教师作用的追问与思考.小学数学教育.

[3]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延边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三角形,不扭腰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