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用

2018-09-29邓桂红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

邓桂红

【摘要】: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小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以小学生的实践生活为基础,通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达到教学价值。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出发,简单地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运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策略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新课程教学也已经实施多年。但放眼当前,依然有很多学校一成不变的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以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为例,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教学弊端。对于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的不重视,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等等都是打消学生积极学习热情的因素,更限制了学生自小的素质养成,无法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虽然这些弊端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应试性教育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学校以及教师本身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感悟及感受。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要培养活生生的人。”简言之,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从中学习新事物,改善自我。教育是一个提高学生自我思想素质的过程,而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离不开实际生活的熏陶,社会生活同样是以实际生活环境为基础的。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必然离不开实际教学的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升华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适当地将社会生活结合到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拉近学生生活与教学的距离。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以及其他教学模式中生活化与小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作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从小为学生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并能够从社会环境中逐渐学习到思想教育及社会课堂教学的精髓,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品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推进

教育改革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却一直得不到深入的课程改革。目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一直得不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新课程的改革也无法真正落实。我国应试性教育也是的,小学品德课程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危险位置,学校及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对于该课程的学时更是少之又少,一味地运用传统教学,因此,我国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育情况一直停滞不前,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灌输及扩散,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小学思想与社会课堂教育格局,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模式灵活化,教学成果高效化。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中运用策略

在当前的改革潮流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将其有效融合的思想与品德课堂中,能够全方面的改善思想与社会教学现状。但要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真正价值,还需要相关的辅助措施,通过各种教学改进来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发展空间。

(一)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顾名思义,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社会处事道理,通过该课程来纠正学生一些不良行为,塑造良好的品格。但这种教育精神的传递仅仅通过教师的理论表述是完全无法做到的,只有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规范自己,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学习雷锋精神时,可以先通过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随后展开相关教学。而在具体的课文分析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哪些应该做而哪些不该做,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疑问,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举出相关例子,再适当做出奖励。让学生从根本上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但同时也要注意告诉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前提之前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对身边的人时刻保持警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了解社会,亲近社会。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还处于情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都倾向于感性,而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则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加深印象。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小学生都处于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中,很多学习是他们所没有接触到的,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营造与文章相关的情景,选取社会中的热点来带领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从课堂的模拟情景中感受社会的真实生活,真正感受品德与社会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廉颇与蔺相如”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剧情,正好展示宽容与谅解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与此同时,在情景法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三)转变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把教学目标进行生活化的转变,对教学内容生活课堂让我再看一集实际生活和小学品德进行整合,进而让学生在进行学习中有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针对小学生心灵较为脆弱的特点,开展相关的教学。在开展“坚持不懈”相关课题中,教师可以引进相关的历史典故,如闻鸡起舞,通过故事中祖狄和刘琨,为了能够坚持锻炼自我,帮助国家平息战乱,在每日清晨天剛亮时,我听到公鸡打鸣就起来练舞,日复一日都是如此,最终凭着自己的英勇收复了很多城池。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帮助学生了解,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坚持的去努力就可以成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将教学目标生活化,能够充分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从容的面对生活端正自我的学习态度。

(四)拓展教学的理论知识

在当前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独立性,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活动开展,不断内化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号召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到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促进自我品德的养成。教师要讲课本知识拓展到生活,帮助学生辨别实践生活中的各种交通标志以及生活常识,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摆正学习态度。通过结合课本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就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实践,教学目标生活化,理论知识实践化,通过各种实践措施来指导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郭明.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4,(03).

[2]黄雅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3).

[3]梁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J].新课程,2015,(08):25.

[4]周贤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J].教育界,2016,(01):27.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